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制法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四川鹽場概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1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四川 盐场概况 制法 类别

    而言,吾人可于上述调查窥知四川盐场之概况也。二、制法及类别井盐制法,分凿井、汲卤,置枧、煑盐等。川盐品质之佳,色泽之洁,殆居全国首位。通常分为二种,一白花盐:色白如雪,结晶颇粗,所含水分较多,系黄水六成,黑水四成配合煑熬而成,有碎盐、块盐之分,一昼夜可成盐二次。一:曰锅巴盐:色灰黑,晶细密,所含水分最多。系黑水三成、黄水七成配合煑熬而成,有罗汉盐、黑盐、白盐之分,三四昼夜可凝成块状,再碎而运输各地。川内盐场平均每年产盐约六百五十万石。有官督商销,官运商销二种

  • 文章餛飩麵瑣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魯道 出版时间:1972-09-01
    关键字: 馄饨面 特色食物 制法

    「餛飩」麵,一種最普通的小食,地無分南北,時無分春夏,人無分男女老少,都愛好嚐食,而且餛飩麵價並不怎貴,可以說是一種平民化的食品。關於「餛飩」,廣州有諧音寫做「雲吞」,這並不表示吞雲吐霧,而是一種麵食。或許有人說廣州人不通,寫的是白字,但是這餛飩兩個字。原本是得諸「渾沌」兩個字的諧音。旣然是諧音,那末諧之爲餛飩也可,諧之爲雲吞也無不可,這些無傷大雅的事,不會牽涉到通與不通的嚴重問題去。考諸典籍,餛飩起於何時,却是文獻無徵。但是最早似乎是見諸顏推之的顏氏家...

  • 文章豐縣人的發明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永貴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刘邦 刘安 廉颇墓 肥陵山 豆腐制法

    西漢高祖劉邦之孫劉安,襲父淮南王劉長之孫封爵,都壽春四十二年,繼稱淮南王,壽春即今之安徽壽縣,歷代名稱屢易,東晉時期稱壽陽,明代時期稱壽州,淸代亦如是,至民國以後始名壽縣。劉安都壽春凡四十二載,社會安定,物阜民殷。他召集許多門客硏討治國之道,著有淮南子一書,提供了當時治國的理論綱要。因之,劉安可算是當時一位著名的政治理論家。劉安在壽春附近肥陵山建築了一座別墅,在那裏頤養天年,生活安謐。山麓風景幽雅,戰國名將廉頗墓即在山間,芳草肥美,故稱肥陵山。山有十一座...

  • 文章故鄉拾穗(五四)農業槪況——肥料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15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8-04-15
    关键字: 常州 农业 肥料 猪窝灰 乾土制法

    一种特制之干土块,一块块均是整长方形,大小相若,坚硬异常,其制作之时间,在秋收以后入冬以前,亦即是播种麦子之前,由于家鄕农田内所施之肥料均为土或灰,土或灰之积量多,故田内之土壤年有增加,为保持由内土平面之适量高底,以故制作干土时须选择那块田,农民自己非常了然。干土之制法,是先将田内靠田埂边之泥土,以钉钯锄松,引水浸透,至适当程度时,赤脚将湿泥踏平踩实,以细草绳横直拉线成等距离,用铁锹依绳痕划剖好,再逐块铲起,堆置于田埂上,但堆置时须注意块与块之间需略有距离

  • 文章不掛名的新化茶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陳英 出版时间:1986-04-15
    关键字: 产地 制法 茶商行情 地方物产

    國人都知道湖南產茶,資江流域,以安化紅茶最著名!却不曉得安化的茶,並不是完全由安化出產,其中有很多是從新化縣採來的。民國二十幾年,全國華茶出口,新化茶佔的比例,也是很大的!新化茶的出產地有三:一在洋溪市,一在爐觀市,一在瑯塘市的楊梅洲。每年有安化縣來的莊客,到楊梅洲與爐觀市設行收買。致於洋溪市的茶,都是由本地商家設行營業。其間以楊梅洲的茶莊商行規模最大!商行裏雇用許多人幫忙,分派到四鄕收集,或由小販轉賣,或者由農人自己挑來茶商行裏發售,雖然爬山過嶺極爲辛...

  • 文章家鄕味咸菜的醃制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2期  作者:周鈞源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家乡味 咸菜 制法 霉干菜 霉豆腐

    亚热带的台湾地方,往往不待醃到熟透发黄,菜已要腐烂了,困难就在于此。所以我为了吃家鄕味咸菜的试验中,实验而成一种家鄕味咸菜的醃制法。这种醃法,可以不论冬夏,均可醃制,其味完全与家鄕咸菜相同。不论你用来:炒肉丝、烧肉、烧鸡、烧豆腐汤、烧豆瓣汤、炒干丝、炒百叶、炒辣菜等,保可与家鄕的绝对相同!醃制方法,有如下述: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醃菜虽系小道,岂能例外。必先要备置的搪磁直口杯比大号小一号的十五个(此是假定数目,若用二三个,亦可试用。当然磁器、陶器的桶式样

  • 文章浙江名產之七松門的白鯗和蜻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7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松门特产 白鯗做法 蜻干制法

    不论色泽、肉质及鱼鳞的状态,与春季鱼汎时节所捞获的黄鱼,都不一样,尤其到了三伏,鱼尾长满细鳞,以此醃晒的白鲞,肤色如银,光泽可鉴,胸、腹、脊鳍,伏贴似黏,一看便知。附近的贯庄、淋川一带,为浙东有数的盐场,此为松门醃鱼晒鲞特具的优厚条件。鲞的制法,是把新鲜的黄鱼,用刀在腹鳍旁切入,循脊骨连头剖开,刳去内脏,用盐遍渍鱼肉,层次叠醃在木桶内,压以巨石,约经二十天左右起出,泡入水中二、三小时,用净帚刷筅一切,再经晒干即成。白鲞炖汤,色乳白澄莹,鲜美异常,有开胃、淸火

  • 文章麂皮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5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70-07-01
    关键字: 四川物产 麂皮产地 麂皮制法 制革材料 麂皮种类

    松而稀散,皮板亦劣。就皮板分,因人工及天然关系,有花胎(初生之麂,毛未长齐,皮板小而薄弱),虫伤、鎗眼(皮受鎗子打击,故名),及脱毛等劣板;凡皮板厚而结练,张叶寛大,毛衣丰肥,无劣货缺点,重量在一磅以上者,即为佳货。就产地言:上川南产品,张叶大而板片结练,毛衣亦极紧密。龚滩河产品颇显飘薄,因出产甚丰,夏季亦有人猎捕,故多热季板。贵州产品,无论皮板毛衣,皆不及上川南所产者。麂皮制法,于猎获后即行剥皮,用竹竿撑晒,俟晒干后成捆待运。运抵重庆市后,除小部份销于

  • 文章也谈臭豆腐干

    来源期刊:《浦東》 第32期  作者:有林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臭豆腐干 正确制法 臭卤 臭豆腐干吃法

    很久以来从报章杂志上零星得知现在台湾做臭豆腐干的方法,有的是用阿摩尼亚释稀水来泡,有的用稻草切断堆置,然后浇水使其腐臭,再把豆腐干塞入堆中制成;甚至才一、二个月前,报导有人将豆腐干放进厕所,以吸收臭味,并且连邻居的厕所也借用了。以上种种报导,使我从来不敢光顾这种摊位,并且很想将江南一带正确的制法,介绍给台湾同胞,只是提不起笔来;昨天(一月五日)见,随波先生的「信手拈来」的「闲谈臭豆腐干」短文,他说臭卤是用香菇蒂、笋根、虾皮泡成,那祇是他对一半,而漏掉

  • 文章猪腸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1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8-07-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猪肠 猪肠制法 全国产量 军用食品

    均属下等花色。我国猪肠产量,向乏正确统计。据外人估计:全国年产约一千万条,合一万三千桶(每桶「德庄」为二千五百付,「法庄」为三千付。每付在重庆市规定为十三码,外山规定为十四码)。四川全年可产二千二三百桶。猪肠以小花色(即圆径小)者为最佳,品质须无破烂,颜色则以带二红色者为最优。猪肠制法,可分为外山收货,渝市收货及渝市装桶三项程序。外山收货,由小贩向屠夫收买猪肠,持囘置于木板上,用竹刀(竹片制成者)刮去附于肠上之油、粉。刮后之肠,皮膜甚薄,以水洗净后,用盐醃渍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