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写信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歐洲去來‖給安安,代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1期  作者:鄭經生  出版时间:1986-02-15
    关键字: 欧洲 写信 思想之情 中秋节

    安安:祖父此刻正在歐洲希臘愛奧尼亞海傍邊一個名爲科夫島上的希爾頓飯店寫這封不會付郵的信給你,我明知道至少你要在許多年後才能讀懂這封家信,到那時候,我已是風燭殘年,步履維艱的老人,或許已到另一個世界去了。但是,我仍繼續寫這封信,不,是繼續「歐洲去來」這本書,藉它來表達我此行的許多感受,我很希望將來你能體會到祖父此刻的一番心意。這次,我之所以毅然排除許多阻力到歐洲來,目的不是在於遊歷,而純爲覓取靈感,祖父深望此行能對我多年來醞釀在心靈深處許多要說的話,淋漓盡...

  • 文章趣味兩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宗光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刘淑贤 写信思夫 王爱玉 妙设灯谜 一寸佳人

    寄思闖關東的丈夫(趣味傳聞)舊時,蓬萊城南梁家村闖關東做生意打工幹活的人很多,丈夫外出一般三年左右要回家一趟,可梁老根的兒子闖關東三年多仍不見回轉,妻子劉淑賢在家敬老育子,閑暇思夫心切,寫了封書信給遠在關外的丈夫。此信寫的詩歌,韻味很好,後來傳遍一方民間。一封書信奉夫男,去到你處問聲安。二老家中都康泰,三年不歸爲哪般?里程遠隔山海路,煙台大連有車船!村里不少人在外,四月風和乘船還。五月初五端陽節,家中爹娘倍思念。亭中午眠夢見你,抬頭不知在哪邊。六歲兒子想...

  • 文章叮嚀集 開場白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4-07-25
    关键字: 《叮咛集》 开场白 写信 现代家书 祖孙情 儒家思想

    洁西卡:这是我第一次正式给你写信,本来我是要在你上了大学,开始住校,就开始写信的,那时刚好我和奶奶去常州住了两个月,回来后精神体力状况都不大好,而且我们每周都见面,还通电话,所以就没上劲动笔。人老了也就懒了,其实也不一定眞懒,而是精力不济了。说起来我们每周见面,还通电话,是用不着写信的,不过我想到几点意思,认为写信比较好:第一,我笔头健,习于动笔,平日我给别人写的信很多,写信是很拿手的事。第二,有些意思用文字表达比用语言好,而且不会像耳边风,事后还可以再

  • 文章(追思特輯)給「人生的短暫交會」作者陳維斌的一封公開信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8期  作者:作者:孫一鴻 出版时间:2006-04-05
    关键字: 回信感谢 写信理事 喜好文学 受压下从政 感谢乡友念父 介寿堂 怀念父亲

    他十二岁时就曾投稿他第一篇文章,「秀姑」。过一段时候,我们会在「孙运璿学术基金会」(www.sunyunsuan.org.tw)刊登父亲和母亲结婚前的情书,你会惊讶的发现一位学工程的人会有如此好的文笔,也因为如此,信,我并不意外。其实在父亲担任行政院长的时候,就常常会用写信的方式来处理你意想不到的事情。那时候,他常去基隆的八斗子过周末,通过中兴大业隧道后必需在基隆市区走走停停近一个小时,行车时红绿灯的变换没有同步连线。他忍不住提出解决方式,动笔写了一封信,以平信

  • 文章鄭成功大義滅親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3期  出版时间:1985-12-01
    关键字: 大义反清 写信入京面父 屠杀家眷 威逼剃发 借父挟子 作书禀复

    海上豪客鄭芝龍受明朝招撫之後,未幾滿淸入關,彼又背明降淸,其子成功苦諫不聽,乃赴南安孔廟,焚青衣、擧義旗,開府厦島,誓保明室。清軍乃挾持芝龍北上而軟禁之,迭令派人携手諭勸子歸順,但成功決心反清復明,先後禀復多次,表明心跡,大義凛然,繼且大擧北征,直薄金陵。滿清知成功不能以利誘,亦不受威脅,乃將芝龍及其眷屬殺戳以洩忿。茲就南安石井鄭氏宗祠所藏延平王實錄,選錄其復父親禀函兩通,以明成功之報國忠心爲何如也?『兒戊子年差王裕入京問候父親福履,以致父親被圍,王裕被...

  • 文章當代柳毅傳書連五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张绿凤 三胞家属服务 写信传书 两岸通信 人物事略

    儿童时代听了父亲讲述柳毅传书救洞庭龙女的神话故事,他却不为“牧羊”、“龙斗”等情节所感动,而是在心灵深处立下了要像柳毅一样为侨胞传书的念头。当他了解到周围生活的工人们,艰苦劳动,省吃俭用,积蓄了一些银钱,准备汇寄回国内瞻养家属。可是,工人中很多人是文盲,无法写信汇款。客属侨胞有「水客」往来及潮汕籍侨胞有批局汇兑,可还方便一点,而广州、惠州、肇庆及广西籍人要汇款就很麻烦,经几度转驳,常常会因错误而失落;徒增悲愤。因而他从小学读书时就积极热情地帮助周围的工人写信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