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伴奏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川劇唸白形式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2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川剧 伴奏 唱法

    川剧的唸可分为有乐伴奏的,无乐伴奏的两种。但无论是有乐伴奏,或无乐伴奏,只要是唸,则都是押尾韵的。所谓有乐伴奏之乐器,既非笙管亦非絃索,而是属于节奏乐的「拍板」「鼓,小锣」等是。有乐伴奏的唸如「哀子」「轲轲子」「扑灯蛾」;无乐伴奏的唸如「诗」、「引子」、「联」(或称「对子」)、「赞赞子」。「哀子」即皮黄剧中所说的「叫头」,多半夹锣鼓,用在唱辞之前,如「逼焦」一剧中,焦桂英唱香罗带后段之前,有「娓呀!母亲呀!」下接「谁把谁的良心坏,老天必降灾……」是。又如

  • 文章爲什麼喜歡河南戲·因爲大家都看得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8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84-08-30
    关键字: 豫剧 特色 王海玲 整体配合 伴奏

    的「三骑驴」,也轰动了台下的观众羣,也是由于整体配合得好。讲到整体配合,就不仅是指舞台上的演出。大家都知道,在豫剧的表演里,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伴奏好。从前,也许有人会纳闷,怎么河南戏舞台上的气氛会那样好?但在仔细体会一下之后,都会感觉到原来是伴奏得好。豫剧队的文武场伴奏羣,固然是以老师傅们为主干,但其中,尤其是文场部份,却经常保持了五、六名的「充员兵」。不要小看这些小兵,如果当兵抽签抽到了陆战队,想效力豫剧队,还都要身怀几项绝技才行,所以被选到豫剧队里去

  • 文章北京吳天球敎授:星洲世界同安聯谊會獻唱盛況

    来源期刊:《同安》 第48期  作者:林石梧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吴天球 星洲视界 联谊会 演唱 伴奏

    余人,济济一堂、觥筹交错。当司仪宣布邀请天球先生演唱、吴夫人黄湄莹女士伴奏时,来宾热烈鼓掌。琴声初动,全场鸦鹊无声。天球先生音色沉厚、顿挫抑扬,甜美感人,宾客聚精会神,一饱耳福。而其演唱台风之健,一派学者风范,有似孤松独立、摇曳生姿,论者为其蜚声乐坛,非偶然矣。天球夫妇于参加盛会之后,又于廿三、廿四两晚在莱弗士的光华剧院连续举办两场个人音乐会演唱中外名曲及台湾歌谣,获得当地文艺界及乡亲之热烈观迎。其后应各文艺团体之邀从事讲学、日程排至六月十日,每次演讲,座无虚席。讵料

  • 文章温州鼓词流派与伴奏乐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鄭育友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温州鼓词 鼓词流派 伴奏乐器 民间曲艺 牛筋琴

    温州鼓词的唱腔、伴奏音乐是艺人们在不断借鉴、创新中发展起来的。许多名师借鉴吸收了京剧、越剧、梆子、黄梅戏等戏曲音乐,不同程度地套用了戏曲曲牌音乐,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唱腔的艺术流派。目前,据大家公认的有:阮(世池)、丁(凌生)、陈(志雄)等三派。阮派以阮世池为代表。阮世池,瑞安市安阳人,温州鼓祠第二代代表人物。代表词目有《文武香球》、《十美图》:自编自唱或改编的现代词目有《破晓记》、《祖国处处有亲人》等数十篇;改编或整理的传统词目有《十二红》、《飞虎鞭》等。现为

  • 文章略述原嚮水地區的五大宮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周前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响水古镇 五大宫曲 发展演化 宫曲艺人 宫曲曲目 宫曲唱词 宫曲伴奏

    他们演出的《战士在故乡》一剧,用宫曲构成了比较完美的抒情唱段,很满足演出地区的广大观众的口味。至于宫曲的伴奏,主要以箫、笛、二胡、月琴、琵琶等乐器为主,在形式上以小型民乐组出现,俱有江南绿竹风味。以往演唱的大都是俱有一些文化素养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会集一起,开始演奏部份曲牌,而后即兴推人演唱,互相欣赏,自我娱乐。除此也有个别水平高的名家,带着乐器到外地一些中上层人士中演唱,还要款待之至,玩个十朝半月,临行时还要送给他盘资。可见对宫曲之尊敬,不可与一般民间艺人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