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伯夷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信念」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馬小寧 出版时间:2014-04-30
    关键字: 信念 伯夷 叔齐 简纯泽 颜见远

    信念是什么?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也。倘若你始终坚守一个信念,不惜为此付出重大代价甚至生命,那么,即使你的信念未必正确,即使有人骂你蠢、笑你迂,你也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赢得相当的尊重乃至敬佩。你看那伯夷与叔齐,这哥儿俩原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因为不愿意继承君位,逃奔西岐依周文王。周武王伐纣时,二人叩马责骂,说武王以臣伐君,是「大逆不道」。商纣灭亡后,哥儿俩又认为以周代商是「以暴易暴」,并发誓「不食周粟」,双双逃至首阳山,采撷薇类、蕨类植物充饥,终于饿死

  • 文章詩兩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69期  出版时间:1991-03-05
    关键字: 伯夷 叔齐 陶渊明 诗词感怀

    吟夷齊兩字「經權」認不眞,夷齊志慮未淸純;當年若納馬前諫,救一暴君陷萬民!註:君賢、臣力事之爲經,君暴,臣力除之爲權。湯放桀,武王伐紂,卽深期於義,而達於權者!嘲陶潛淵明心意未堪法,祇結比隣成一村;畢竟洞中天地小,何如四海盡桃源!

  • 文章伯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1期  作者:黎寧 出版时间:2008-05-01
    关键字: 四个伯夷 资料考证 孟子 武王伐纣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有过四个伯夷,第一个是颛顼之师,第二个是舜的臣子,第三个是孤竹君之长子,第四个是孔子和孟子书中所说的伯夷。前两个现在丢开不说,只考查一下第三、第四个伯夷问题。第三个伯夷是司马迁《史记》上所叙的伯夷:「商孤竹君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父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曾扣马而谏,武王灭纣后,二人耻食周粟逃往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那里。」第四个伯夷《论语》和《孟子

  • 文章史记伯夷列传书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洪念劬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史记 伯夷 叔齐 人物感怀 品行高洁

    史记是一部画时代的钜著,它不但为中国历史的写作竖立起新的里程碑,开启了通史写作的体例;在文学的成就上更是光芒万丈,太史公挟雷霆万钧的笔力气势磅礴写下了振古烁今的篇章。千百年后,我们读世家、读本纪、读列传……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仍然生龙活虎般立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到他们的神情擧止,听到他们的言谈慨叹,甚至走进他们的思想里,置身于当时的情况中。是以太史公的史记,不惟是史书直可作文学精品读,尤其列传更像出色的短篇小说。伯夷列传为史记七十篇列传之第一篇,依时代顺序

  • 文章古呂侯國史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魏茂春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古吕侯国 新蔡县 史料 考古 遗迹 伯夷

    吕侯、为炎帝之后,姜姓,侯爵。约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炎帝裔孙伯夷因帮助夏禹治水有功,封于吕,其后以国为氏。历经夏商西周,约于春秋中期被宋国所灭。吕氏家族,世代繁衍,绵延一千五百年左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页献。一、伯夷其人志书载:「唐尧时,伯夷佐禹治水有功,封吕国候(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其地蔡州新蔡是也。)禹贡为豫州域。」古地图:新蔡为东夷之地。东夷是我国古代东方人数众多的一个部落群,传说伯夷为鸟夷的支裔,奉繄鸟为图腾,由河北燕山最早迁至山东

  • 文章吕侯伯夷事略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4期  作者:魏茂春 張紹顏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伯夷 人物生平 史料研究 姓氏考究

    我国上古时代,吕侯伯夷,又名噎鸣,系神农氏炎帝后裔,姜姓,西羌族。初为西岳亦即太岳部落酋长,主山岳祭祀。后佐尧掌礼,使祚四岳,为诸侯伯,号太岳。佐舜为秩宗,典天神、地只、人鬼之礼。佐禹平水土,有功,封吕侯,为古吕侯国开国君主。据历史文献对伯夷事迹的记载,可以说:他是原始社会各古老氏族,由相互战争走上联合、融合地有力推进者,为以后形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者之一,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他是唐、虞、夏三代

  • 文章伯夷叔齐事略与首阳山二贤庙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姚曙曉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伯夷 叔齐 历史记载 人物事迹 首阳山二贤庙

    引史记伯夷列传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