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从戎共返回8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賢陳永燦先生行誼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李錫珍  出版时间:1991-09-20
    关键字: 陈永灿 从戎 退役

    老兵不死忠誠愛國精神永留人間青年楷模勤儉樸實懿德堪爲典範

  • 文章一代儒將梁漢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3期  作者:梁中英  出版时间:2001-07-31
    关键字: 梁汉明 军人 儒将 投笔从戎

    感时诗:「再欲请缨不投笔,还其挥洒扫千军。伟哉总体争成败,责在兴亡敢后人。」随后指出罗著新作中,数见「投笔从戎」之句,不若改为「挟笔从戎」更为切当。可见汉明将军一直以「挟笔从戎」自豪,他自况诗云:「皎洁心情秋夜月,纵横意气海天龙。」「虽经怒发千丝白,未许雄心半点灰。」道尽儒将胸怀。他率部在湖南岳阳抗击日军,我方损失惨重。事后,他在天岳关黄龙山建无名英雄纪念碑,碑上亲书「灵护天岳,气壮黄龙」八字。又建无名英雄纪念祠,亲题「烈士有绩,有所纪绩;英雄无名,无以能名

  • 文章投笔从戎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梁興漢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诗歌 投笔从戎

    河山破碎胡爲家 投筆從容走天涯誓把肉血許民族 河山光復建中華

  • 文章自投笔从戎到执教上庠——一位山东流亡学生艰苦奋斗历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楊正甫  出版时间:1995-06-20
    关键字: 投笔从戎 执教 人物自传

    民國三十八年,山東八千子弟為追隨政府,歷盡千辛萬苦到達澎湖,大部分從軍報國,女同學及年幼者則成立澎湖防衛司令部子弟學校,繼續就讀。鄕先賢傅斯年(孟眞)先生說:「這是我們山東人的壯舉!」本文作者楊正甫先生,就是當時數千位從軍者之一。楊先生無論在怎樣困難、惡劣的環境中,總是抱着積極、樂觀的態度,努力學習,奮鬥不懈!終於從一個「無名小卒」,不但完成了允文允武的學業,且自學士、碩士、而榮獲美國聖地牙哥大學博士學位,執教上庠。充分表現了山東人堅毅不拔、擇善固執的特...

  • 文章李故備役上校文樸事略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李文朴 往事 追忆 投笔从戎

    文朴先生字剑虹,湖南湘鄕县人,生于民国十二年十二月九日,世居县之西郊泉塘,先世忠厚传家,勤俭诚朴,绵延数代,累有积聚,成小康之家。尊翁宝义公,性嗜经史,国学造诣深博,母杨太夫人,贤淑温良,邻里钦敬,仅育先生一人,独子单传,幼即聪慧,卓尔迈羣,秉承严谨之庭训,颇知发奋自重,六岁启蒙,继升湘鄕攸敍中学,民廿九年毕业,原拟继续升学,惟値日寇侵华,国难方殷,靑年学子,岂能坐视,本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古训,乃毅然投笔从戎,初投效七十四军五八师任记室,随军

  • 文章薛服民先生病逝六週年慨念與懷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劉正信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薛服民 弃笔从戎 忠恕 婚姻

    世代耕读,忠厚传家,重信尙义,勤俭自持,平时自耕自织,农隙兼营商运,是以家道小康,衣食无虞,望重鄕里。先生就读山东临淸中学时,适逢抗日军兴。懔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大义,乃毅然投笔从戎,考入砲六团军士队,毕业后,躬亲战斗,转战苏、皖、豫、鄂战场。自武汉转进,随军调驻西安,以表现优异,经遴选陆军官校十六期步科深造。接受革命洗礼,熟练军事技能。在部队中,历任排、连长、参谋、副官、指导员、干事等职。先后参加陜、豫、鄂、湘等省及陜东禹门口、河南中牟及中原等大战

  • 文章悼勤政廉能的汪傑初鄉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2期  作者:李夢淵 出版时间:1980-02-06
    关键字: 汪杰初 少壮从戎 军旅生涯 车祸

    汪先生杰初,浙江淳安南门外毛竹窝里人,少壮从戎,抗战中期投考军事委员会特务团,以绩优衞士,保送中央军校受训,毕业后分发部队服务,历任排、连、营长、参谋、敎官等职。先后参加抗日,戡乱诸战役,由舟山、大陈撤退来台。曾因撤退船只,冒名顶替疏运眷属之嫌,接受停职待审之寃。在候审期间,利用赋闲时间在台北街头各补习班,补习外文数学等功课,以进修学识充实自己。在这段生活艰困,情緖低潮的日子里,幸得其贤内助孙美贞女士执敎之收入,维持家计及补习学费,并不时精神鼓励,努力

  • 文章侯克烈士傳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4期  作者:周貽久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烈士 投笔从戎 台儿庄会战

    侯烈士克,原名克俊,字明远,于投笔从戎时,改用单字「克」。意能克勤于业,克昌于世。世居江苏萧县第三区接驿鄕孙圩子寨。为逊清秀才镜英公(字彩臣)之三子,生于民国纪元前十年三月。世代耕读,尙称小康。镜英公设塾家敎其晩辈及鄕邻之子弟,烈士幼年随父攻读;后聘请逊清秀才蒋文廉先生设舘,继续就读。蒋先生敎学有方,是地方上知名之塾师,使受敎者均能容会贯通。烈士聪颕过人,学识进步极速,虽未进入高等学堂,而国学之根基颇深。后蒋先生辞舘他去,烈士亦年长矣。时北洋军阀

  • 文章憶征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1、2期  作者:邱紹祖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抗美援朝 投笔从戎 征程

    四九暑期赴淮阴,青年学圃眞理明;导师洪钰指引路,投笔从戎作新兵。□  □  □军旅生涯不寻常,驻守崇明保海防;风云突变战事紧,移师北上打豺狼。□  □  □五〇寒冬援朝鲜,抗击美帝越三年;艰难险阻何所惧,浴血奋战把敌歼!□  □  □纸虎貌凶本质虚,惨遭重创全盘输;正义之师军威震,载誉荣归敬屠苏。□  □  □五四驻防渤海湾,守岛建岛保国安;京津门户铁锁链,要塞天险御敌顽。□  □  □七六裁军逾百万,解甲归里把鄕返;转业地方兴教育,子承父业亦心安

  • 文章从戎先生与其女 传奇性的悲欢离合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从戎 黄宝玲 两岸互动 认亲

    十年来在香港、台湾寻找生父的华侨黄寳龄,于民国六十八年十月七日千里迢迢地由美国飞到中正国际机场,紧紧拥抱着别离四十七年的生父杜从戎,重享骨肉之温情。在父女相见的刹那,黄寳龄颤抖著嘴唇,叫了声:「爸爸!」杜从戎激动得满眶泪水上前握住女儿的手,一幕幕的离散旧情,都涌了上来。年已五十的黄寳龄囘忆说:生父杜从戎和母亲王志靑于民国十七年在湖南结婚,四年后,也是她三岁时,父母亲为了点小意见而分手,又正逢烽火四处的抗战前期,生父随着部队的移动,失去了联系,母亲则改嫁

共83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