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乐善好施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給愛妻的一封信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陳振遠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悼亡妻 乐善好施 忏悔

    辛苦地付出,我就会潸然泪下!玉兰,您是位心地善良,慈悲为怀又乐善好施的人。当民国七十六年元月,我奉调任台东县警察局长时,您担任台东县警局妇联会主委,您为了救助台东山地贫苦原住民及孤苦之老人,到处募款及衣物,您还经常不辞辛劳,率同有关同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挨门逐户致送慰问金、食米、衣物、棉被等。获致各方好评,您为台东县做了一件空前的善举,为政府及警察争得了民心,令人敬佩,我很感激您!我从事警察工作四十三年之久,工作地点经常调动,我们夫妇聚少离多,由于有您这

  • 文章赤腳李儒恒 八十如壯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馬慶賜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养生 铁脚板 乐善好施

    得过病,没有吃过药。老人特别能吃,一顿饭能吃两个馒头和两海碗面条,只吃素食,不沾腥荤。他每晩都在十二点以后,和衣倒下就能睡着。无论睡得多晩,早上六时按时起床。他从来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并乐善好施,勤俭持家,以劳动助养生。现在,他三天两头到山上护林,山路蜿蜒崎岖,路上那核桃大的石头,垫着他赤裸的双脚,老人觉得痒生生、热乎乎的,顺着双腿向上增温,全身上下轻松自如,无比畅快。李儒恒认为赤脚登山的过程,就是磨炼自己意志的过程,也是征服自己、征服衰老的过程。登山还可

  • 文章王希哲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出生农民 挂牌行医 乐善好施

    先生名希哲,世居河南省封邱县,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五日生于冯村乡西韩丘村。父讳普,耕读传家,立身诚正,忠厚待人,律己严谨,乡里望重。母齐太夫人,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乐善好施,亲邻称誉。育有三男一女,先生居长,皆已成家立业,生活无虑。先生出身农村,习性纯朴诚厚,不慕荣势,天赋高洁,资质颖悟,崇善疾恶,坦率耿直,广交游,重然诺,仗义疏财,热心公益,豪爽慷慨,一言九鼎。先生出生时正値国难当头,成长于忧患战乱。日本战败投降,接着内战又起,中原一带烽火连天,先生

  • 文章悼念母親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6期  作者:王卓群 出版时间:1980-06-06
    关键字: 悼念母亲 同情乞丐 乐善好施

    乞丐」又名「叫化子」,鄕梓中的人都叫「讨饭人」,忆我年少时,在故鄕家里经常看到乞丐上门来乞讨,可是很少看到的是本村人,原因是他们也都感到做乞丐并不光釆,所以大多数都到外村(地)去乞讨。母亲干氏讳荷香,系出名门,是淸末拔贡干万城公之长女。秉资敏慧,天生菩萨心肠,乐善好施。因此,来我家乞讨的乞丐也特别多,记得某年农历正月初,家中同齐来了十几个乞丐。母亲看到他们来了,非常高兴,频频颔首表示欢迎,马上囘转身子走进后般厢,叫我把半蒸笼的年糕拿出来,她去拿来一把

  • 文章乐善好施之石桥湾孙庵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69-05-15
    关键字: 石桥湾 孙庵行 脚夫 乐善好施

    济贫病,修桥铺路,造福桑梓。达定和尙募建黄山㫋檀寺——楚春申君黄歇公子读书处,庵行乐捐十之七八。晩年茹素,笃信佛敎,享年八十有余。石桥湾鎭人士,以其施惠鄕里,善行可风,特在该鎭脚伕搬运货物之上下,船码头边,集资为其立一牌坊,上镌「乐善好施」四字,坊旁有碑序其善行,以资纪念,并垂千秋。但**窃踞大陆,已达二十载,是项旌善扬义之古蹟,不知能幸存否?

  • 文章武進民間故事盛康前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期  作者:伍稼靑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武进 民间故事 盛康 乐善好施

    盛氏先世某,本是北门外人,以撑船为业。家中境况并不好,但为人却甚慷慨,窃朋友向他借钱,只要他袋子里有,总是乐予相助,决不使人失望。某年,岁大荒歉,许多人都因冻饿而死,盛某也窘得无以为生。一天,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觉得确实到了绝境,便跑到屋后去吊颈。正待将颈子套上绳圈,谁知命里有救,有个熟客在门前叫喊着他的名字,说要运粮办赈。就这一下,他却有了生路,非但从此衣食有着,而且一天天渐致小康。他认为这是天意,此后便格外的乐善好施,并且诏示儿孙,务必多多帮助

  • 文章難忘的一盆麵條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宋生方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赠面之情 李诚修 戴安澜 乐善好施 传统美德

    在想一幅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李诚修先生之家是积善人家,乐善好施,是我中华民族之美德,先生继承了此美德,成为笃诚修养的人。七十多年过去了,一盆面条仍在我记忆中,每念及此则浮想联翩。近见报端介绍远征军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史料,戴将军的家和李诚修先生的家一样,乐善好施俱有民族美德传统之家。只有如此之家才能滋养出如此善良的后代。戴军率机械化师远征的路上曾有诗两首:㈠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锦,诸葛前身今又来;㈡策马奔车走八荒

  • 文章郭耕餘先生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1期  作者:鄭英 出版时间:1968-05-25
    关键字: 郭耕余 浙江同乡公墓 郭耕余先生奖学金 乐善好施

    郭耕餘先生浙東寧海人,生前急公好義,爲桑梓服務不遺餘力,抗戰勝利後,因鑒於鄕間無中學,凡小學畢業無力遠出升學之子弟,多吿失學,乃捐資在其故里長洋村,興建「私立正學中學」,並以紀念鄕賢方孝儒先生之精忠大節。該校於三十六年開始招生,至三十八年已有學生三百餘人,惜爲變亂而放棄。在興學之同時,耕餘先生復以鄕間衛生醫療機構欠缺,婦女難產與同鄕患急性盲腸炎而吿喪生者,間常有之,曾籌劃興建綜合性外科醫院,奠基甫定,亦因變亂而擱置。耕餘先生原於上海繼承父業,從事工商,三...

  • 文章吳母葉夫人事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2-08-06
    关键字: 吴母叶夫人 吴寿松 乐善好施 勤于礼佛 浙江永嘉

    树。曩在故里,凡永嘉城内塔寺造立修葺,辄布施多金,以宏扬象教,广转法轮,淑世慈衷,功德无量。虽处亨履丰,而持家勤俭,事必躬亲,操劳弗辞,自奉甚薄,待人甚厚,尤乐善好施,遇有患病无力就医或丧葬乏资者,恒加周恤,善行仁心,遐迩称颂不已!育子五女二,长亦猛、仲亦宽、叔亦圭、季亦明、幼亦玨、女小春、笑秋,均已婚嫁,立业有成。义方之教,兰玉益庭。方谓修龄可期,讵罹痼疾,数度住院疗治,愈而复发,羣医朿手,于今岁七月四日上午仙逝,享寿六十有二,宝婺沉辉,戚䣊同声哀悼,然

  • 文章三个乐善好施的穷人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2期  作者:白丁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穷人 秦成趣 华景荣 谈采芝 乐善好施

    乐善好施济困扶弱,大家认为要富裕的人家才能做到,很少见有贫而能济、困而扶弱者,谁知在吾邑无锡从前却有三个乐善好施的穷人,他们是华景荣、秦成趣和谈采芝。华景荣家道素困,出赘于堠山钱氏,替妇翁阴行德义善擧三十年,妇翁分给他的财产,悉数转给内兄弟夫妇,自己胼手胝足,坚苦生产,稍有积蓄,虽尺布斗谷,都要施给穷人。他的邻居朱琪给强盗诬陷,景荣知其为寃,杖义挺身至御史衙门为他申雪,朱琪得以无罪,有古烈士风。后来他的孙儿就是参政华洋。秦成趣,家甚贫,衣不掩胫,而心怀利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