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乐史共返回5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可爱的宜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宜黃縣台辦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宜黄历史名人 本寂 侯叔献 谭纶

    修持,后人称之为「曹山本寂」。本寂来到曹山后,当地居士王若一,舍何王观让其主持,本寂更名「何王观」为「荷玉观」。后因观堂扩建,曹山环抱,曹水长流,同时为纪念曹溪祖慧能的功德,将扩建的荷玉观改名为瑛山寺。本寂在曹山修持三十多年,大振洞山良价的禅风。「法席大兴,弟子云集」,形成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本寂和洞山良价同被称为佛教「曹洞宗」的开创人。本宋地理学家乐史乐史(九三〇—一〇〇七),字子正,北宋宜黄县人,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曾在南唐时做过官,入宋后为平原

  • 文章从「海韵」到「山东快书」哈佛大学女教授赵如兰院士有说不完的音乐史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7期  作者:張鳳  出版时间:1995-03-10
    关键字: 海韵 音乐史 赵如兰 山东快书 剧团

    表演艺术之分析及音乐史有精湛的研究。一九九〇年夏,她刚刚当选了中央研究院人文组第一位女院士,其实早在一九六九年她就与康乃尔的谢迪克(SHADICK)还有其他对中国演唱文艺有研究的许多汉学家,创立了「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定期开会并发行研讨刊物,她也曾被推选为有规模组织之后的首任会长,所以一向是这方面的权威学者。每当有后辈学者不清楚她在美居住年份时,她常幽默地说:「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是六十八年前,第二次来已经五十二年了!」自出生到两岁离开剑桥哈佛往欧洲去,这六十

  • 文章從「海韻」到「山東快書」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8期  作者:張鳳  出版时间:1995-04-15
    关键字: 赵如兰 音乐史 祭孔 藏书 新语社

    甜甜的。』」真没想到啊;印象鲜明的,在这高潮之后,她只略举几个例就结束了令我们惊讶又难忘的一场谈话。幽默与好动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她常常被邀请出城去讲演,同年她也在九州学刊年会上以庄严平稳的祭孔音,探讨祭孔仪式历中的政治含意,那次她也是召集人。一九八九秋在哈佛她参加办理民族音学会的举行,前不久她还到旧金山开的国际音学会报告目前敦煌音研究的情况。她无论在平素教课或演讲都擅用以手势、生动活泼地把民歌曲艺中的精髓,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依我推测这非但与她自幼

  • 文章古樸柔美的南管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8期  作者:黃仲正  出版时间:1985-05-01
    关键字: 南管古乐 乐曲演奏 历史考究

    南管古源远流长,音韵古朴柔美,节奏细腻,且曲的曲式严密、丰富;从唐初开发泉州,中原人士相继播迁,因此这种原属中原民间的俗,已在闽南系地区蕴育植基。它保存于泉州、盛行于闽南语系的地区,包括泉州、漳州两属各县及厦门地区,明代以后随迁民传入台湾,并由侨胞传播至东南亚闽南语系侨社。这一系统的古,历悠久,唱念法犹存古风,字音以泉州鄕音为主,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泉州为中心,因此在闽南地区习称为「泉州絃管」。南管音虽因方言之故,一有囿于闽南语民系的地区

  • 文章欣见台中秦腔自班成长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楊玉龍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秦腔 自乐班 戏剧 历史

    秦腔自班正式命名立万,是民国七十二年的夏天,创始人有梁鸣岐、董安吉、马冀野、罗瑞云、李惠中、陈世斌、贾云峰、刘文贤、樊慰生、辛崇生等鄕长,在当时苦无一适当场所,同鄕们乘贺梁鸣岐鄕兄新厦落成之便,在梁府三楼聚会时,大家曾提出关于场所有所讨论,最后仍无法定案,因为择地的基本条件在地点要适中、场地要宽畅,还要不妨害左邻右舍及附近的安宁。因顾虑到每次聚会总有三十人以上,诸如大家的飮食衞生问题,都要作周全的安排。我老妻当时看大家为场地难觅而发愁时,即席毛遂自荐

  • 文章学宫简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魏新華 出版时间:2012-12-23
    关键字: 长乐学宫 历史背景 照片

    魏新华供稿长学宫位于华城鎭十字街距县城28公里。始建于明成化五年(西元1469年),正德年间重修,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水灾后重建。1994年和1999年分两次重修了大成殿、东西庑、戟门等。原建筑规模宏伟,有棂星门、照墙、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东庑、西庑等,是嘉应州(今梅州巿)最大学府之一。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文章泉州古(中)(一)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大凡礼之作,所以类物表庸,而不忘其本,况音之声足以发扬其歌咏之情趣,习之则人其度,而社会人心,于焉归一,风俗因之而得淳正,光辉日新,这就是礼之功用,社会安定,国家进步,新的生命,由此而生,而扩大而到达完善优美的佳境。故音以正为主,摒弃邪,使后之学者相继,虽一代有一代之,然皆一脉相传,着重元音,以歌咏盛世,使浇漓薄俗的风气,不能发生。我国音的五声,十二律的理论,到了吕氏春秋,同马公记等书,出世以后,便可算是完全确定,而为后世所遵循,但

  • 文章湖滨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作者:丁立鳴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湖滨音乐堂 程茂筠 创办历史 演出剧种 音乐艺术

    三十年代,南昌巿音、歌剧,唯一演唱地是湖滨音堂。该音堂当年座落在湖滨公园内北侧,它是江西省推行音教育委员会的露天舞台。在三十年代的中国,管弦队是十分稀有的,仅上海有个管弦队,而且还是由外国人办的。1934年10月,南昌在省音教会程懋筠先生的努力下,终于创办了一个由中国人演奏的管弦队,程自任指挥,阵容整齐,该队成员有大提琴家张贞黻、李元庆,中提琴家钱曾葆,小提琴家赵年魁;还聘请周咸安,穆志清等任指导兼演奏员。并有其他的小提琴家:陈健、魏自中

  • 文章泉州古(下)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3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9-3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史乐志云宋之雅,仍沿唐代之旧,自建隆至崇宁,凡六改,钟律之论(黄钟音),往返争议,凡三十年,终不能以相一。后来濂洛关闽诸儒起,远溯经传,义理精完,周敦颐谓『作以定八风之气,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后世则代变新声,导欲增悲,轻生败伦,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宣怨。』朱文公深悼先王制作之堙没,与蔡元定相与讲明覆订,以究其归极,自奏灭学,礼先坏,而之为敎,绝无师授,律尺长短,声音淸浊,学士大夫,莫知其说,因时造出,其

  • 文章泉州古(上)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3-1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名五音、絃管、南音;臺灣稱為南管,與外來北管對稱。

共58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