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铁路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纵贯祖国南北的大动脉——京九铁路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董振歐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京九铁路 铁路概况 工程作用

    京九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四〇〇亿人民币。其线路长度,正线二、三九七公里,加上天津至霸州、麻城至武汉联络线,共长二五五三公里。线路等级为一级干线,设计时速一二〇公里,开挖路基土石方二、六亿立方米,架设桥梁一一〇〇座,总长度一八三公里。打通隧道一五〇座,总长度五六、一公里。修建涵洞八八九九座,总长度二〇六、五公里。建车站二一四个,使用钢材八七、四三万吨。使用木材四十三万立方米,使用水泥三〇万吨,铺设钢轨五四万吨。铺设轨榄七〇〇多万根。征用土地

  • 文章正太同蒲两铁路简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正太铁路 同蒲铁路 历史记载

    正太铁路: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四月开工,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十月竣工通车。「法籍工程师勘测路线,以山径崎岖,难容宽轨,且费用浩大,建议用一公尺狭轨」。初步计画此路由河北省正定至山西太原,后改为河北省石家庄至太原,仍称正太铁路,全长二百四十二公里。向法国借款四千万法郎,合一千三百万两;政府拨补六百三十余万元,费时三年又七个月完成,每公里平均十万余元。同蒲铁路:由晋北大同至晋西南蒲州,干线八一四公里,连同支线千余公里。民国二十二年开工,二十六年六月

  • 文章訂正幾項有關山西的錯誤記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期  作者:向陽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订正 宋太祖 正太铁路 历史记录

    呢?关于地理上的错误正太铁路的终点不是正定「细说锦绣中华」一〇八三页表里山河—山西:「从太原东行,经娘子关,到河北正定的正太铁路,是通往河北的要道。把山西全省,连贯在一起。山西有名的煤铁矿产,也由此外销。」正太铁路虽然用了正定的「正」字,但并不是从山西太原到河北正定,而是到正定的石家庄。这是每一个乘坐正太车进出过山西的人都知道的。祗有没有坐过正太车的人,才会被那个「正」字所迷糊,所愚弄,以为正太铁路是以正定为终㸃的。石家庄距正定三十里,如果从山西到正定

  • 文章同蒲回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宋浵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同蒲铁路 相关概况 修建铁路过程

    宋浵河南林县人,同济大学土木系毕业。曾任东北沈海、洮昻、齐克等铁路工程局技正、工区主任、工务科长、设计主任、代理工务处长,同蒲铁路北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铁道部新路建设委员会杭曹段工程处副处长兼设计组长,三荔铁路勘测队队长,经济部水利司司长,顾问兼水利署署长,河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水利部次长,台湾工矿公司纺织分公司总经理,台湾糖业公司顾问。现任国民大会代表,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 文章正太铁路窄轨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崔漢光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正太铁路 窄轨原因分析 阎锡山

    从我省、市的一些资料及文艺作品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阎锡山为了统治山西,采取了门罗主义,闭关自守,不让外来势力进入三晋,所以把正太铁路及同蒲铁路都筑成窄轨。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正太铁路是窄轨,这同阎锡山一点牵连都没有。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有蒸汽机车及铁路时,铁路路轨就有三种规格,一是轨距小于一、四三五毫米的,称为窄轨;一是轨距大于一、四三五毫米的称为宽轨;第三种是轨距为一、四三五毫米的称为标准轨,这是国际通用标准。相应的机车(包括车头及车厢)也

  • 文章山西窄轨铁路成因硏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郭學旺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山西窄轨铁路 成因硏究

    谈到山西境内窄轨铁路的形成,人们往往把它同阎锡山的闭关自守政策联系在一起,是阎锡山为了永久称霸山西,抵制省外势力长驱直入,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才修了正太和同蒲两条窄轨铁路。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一,正太窄轨铁路的形成和阎锡山本人无任何联系;其二,把同蒲窄轨铁路的形成看作是阎锡山闭关自守的措施,论据不足,与史实不符。正太铁路(石家庄到太原,现为石太路)是山西修建最早的一条铁路。全长二四三公里,其中山西境内一七〇·七公里。一八九八年,俄国

  • 文章本世纪的晋煤铁路外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田樹茂 董振歐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山西煤炭 历史演进 相关概述 晋煤外运 同蒲铁路

    山西煤炭丰富,誉满全球,历来因交通闭塞,输出十分困难。自从兴修铁路,晋煤的外运问题才逐步解决。光緖卅年(一九〇四)五月,山西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正太铁路后改称石太铁路),由法国人动工修筑,为了省钱速成,采用了窄轨(一米)。全路于光緖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年八月竣工通车、晋中、太原、阳泉一带的煤,遂经娘子关外运。宣统二年(一九一〇)京绥铁路(后改称京包铁路,为准轨铁路)修入山西境内,民国二年(一九一四)通车大同,民国四年(一九一五)通车丰鎭,从此山西煤都大同

  • 文章同蒲铁路通车纪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李鳳琴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同蒲铁路 规划实施 阎锡山 全国接轨 奠基作用

    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几张与贯通山西南北的同蒲(大同至蒲州)铁路有关的珍贵留影。一是一九三三年同蒲铁路开工典礼;二为同蒲铁路南段管理处同仁;三为一九三六年元旦同蒲铁路通车至风陵渡,四是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一日,南同蒲铁路太原至临汾段一米窄轨改一·四三五米标准轨的工程完工通车时,裴丽生省长为通车剪彩。这几张照片引发了我对同蒲铁路几经周折、历经沧桑的思考。早在一八九七年(光绪廿三年)五月,清政府邮传部,曾提出一个修筑铁路的设想。这个设想是以北京为中心建设四大

  • 文章中山先生在山西同盟會演講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山西同盟会演讲 主要内容 铁路计划

    征税,今则按价征税。价重者税亦重,所负担并不加重,而价轻者税亦轻,得享平均之利益,至公平也。且繁盛之区所得重大之地价,非由地而生,实因交通种种发达而得此结果,则此功劳当归社会,不当归地主明矣。上海市地前値数十元,今忽涨至数十万元不等,此利益岂市人所当享有?岂一地主不劳而可坐致耶?故重价之地必完重价之税,始得为平均也。建设最大者莫如交通事业,交通既便,广东、山西数日可达。然于铁路未成以前,须预筹平均地权之法,而后于民生有利益。因铁路所至地价必增,有地者得利,无

  • 文章孫總理民元視察太原追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梁上棟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视察太原 活动纪要 全国铁路计划

    民国元年八月初,总理赴北京与袁世凯谋面,商谈兴筑全国铁路计画。其时 总理建国方略尙未完成,但 总理主张全国须兴筑二十万里之铁路,国家才能富强。袁世凯表面上力赞其说,但并无诚意,谨以全国铁路督办名义给 总理,并请其全权筹划。除给少数开办费外,并不予以协助,至二次革命发生遂全部停顿。辛亥年武汉起义成功,全国次第响应。山西对革命运动,早有准备,遂于九月初八日仓卒举事。推阎锡山为都督,温寿泉副之。不一朝而成功,巡抚陆钟琪亦被杀。后因吴禄贞在石家庄军次被刺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