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鄕的牧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4期  作者:宋世昌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牧羊 风土习俗 养羊事宜 经济价值 相关衍生物

    绪言今年岁次己未,乃属年。有关的典故,报刋杂志,报导甚多,勿须再加赘述。谨藉本文献介绍家鄕的牧人,也就是家鄕习惯上所称的:放的。在我幼年时,每到秋夏收成之季,常常伴随祖母们到农村收割庄稼。实际上就是每天下午去场院里,看着种地的把打好的粮食分一下而已。我记得我们在李家山村,有很多土地,由种地的替我们耕种,田赋、肥料、耕具、牲口、房舍等,均由我们负担及供应。每届收成时我们分六成,他们分四成。另外养着一羣,我每到农村对;驴啦、牛啦,都有点怕牠们,唯一

  • 文章七月十五送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李慶祥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麦面羊像 风土习俗 中元节 盂兰节

    夏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节,古平定州有送面的风俗。据《平定州志》记载:七月「中元日祀先茔,陈瓜果,蒸面为荐之。以麦面作像,蒸熟送女家。」盂兰节又称盂兰盆会,起源于佛敎仪式。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敎徒为追荐祖先所擧行。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其意译则为「救倒悬」。《盂兰盆经》说:目莲以其母死后极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佛令他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即夏历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飮食,供养十方僧众,即可解脱。在我国内,梁代开始仿行,相沿成习。平定一带的送面,亦先

  • 文章「炎帝陵」訪幽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嘉惠仁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羊头山古迹遗址 炎帝庙遗址 游记

    去(八十五)年八月中旬带子返鄕探亲,来去二十天,到家后全赖胞弟仲雨夫妇他们照顾,一切行止料理的有板有眼。此行从胞弟之议往访头山古蹟炎帝陵。八月十八日天气晴朗,我们一行五人坐车从长治市出发先到的地点是团池鄕鄕公所,适逢星期日,由副鄕长接待,并介绍兼任古蹟导游的李老师(女性)及其女伴和我们同行,爬坡越涧,曲径通幽,行行重行行,回来已是傍晩时分。此行因受时间限制,无法登上头山巓峰,只是看过了头山所属的古蹟遗址:清华寺、上清华寺、炎帝庙、神农城、白清二泉

  • 文章寿阳舌大夫庙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郭華榮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羊舌大夫庙 史料记载 寿阳精神

    翻阅乾隆版、光绪版《寿阳县志》,我发现在诸多名胜古迹介绍中,除了神蝠方山篇幅最长外,对舌大夫庙记述最详。当时正好《三晋都市报》连载《舌墓地:探访晋国流徙迷踪》,墓地在曲沃县舌村南岭地上。出于文史好奇,我查《辞海》、《山西历史人物传》等,还专门买了一本先秦史地专家马保春著《晋国地理历史硏究》,从<羊舌氏及其领地>;等章节,知羊舌氏地域「凡三县,一曰铜鞮(沁州),二曰杨氏(洪洞),三曰平阳(临汾)」,其政治中心在今洪洞县东南古县村。还又从网上

  • 文章中条山上牧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羅強智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中条山 牧羊事宜 人物回忆 相关诗句

    年幼,未悉其硏究之远源及内容。历经五十余载于兹,此次回鄕探亲,邀集昔日牧知友,探访石佛寺,只留一个虚名,松林寺神像均毁了。内住人家,正在制造跳蚤药物,尙留二棵白松,王官峪瀑布前水泥厂挖掘山石,水虽流着,但不是以前的石燕碰雪,惟五老峯正在赶修,现在铁绳已挂起,山路也整修好了,并赶修庙宇,由鄕侄牛普及先生负责策划整修事宜,整年累月在山野间奔波,备其辛劳。并绘制五老峯十二景观:⒈灵峯皓月。2五老夕辉。⒊奇峯霞擧。⒋云海日出。⒌云山积雪。⒍王官瀑布。⒎五老石林。⒏西屛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