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万荣后土祠风楼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吳麥黄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汉武帝 《秋风辞》 汾阴后土祠 秋风楼

    公元前一一三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阴县祭祀后土。时値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泛舟黄河,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风辞》:风起兮白云飞,草本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经历两千余年的沧桑变化,汾阴后土祠现在的状况怎样呢?汾阴后土祠坐落在今万荣县宝鼎鄕庙前村北的高崖上,距万荣县城四〇余公里。这一带历史上称之为「汾阴脽地

  • 文章(三)黄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期  作者:呂瑞 出版时间:1974-01-01
    关键字: 黄河 秋季 河水泛滥

    黄河对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因为我的故鄕是在黄河的北岸上,地属山西省的平陆县境,自幼就和黄河结了不解之缘,一出村庄,就看见了浩浩荡荡的黄河,自西向东奔流而去,好像一匹白布铺在地上,浪涛雷吼,惊震耳目,尤其是黄河季的大汜滥,使我感到更有浓厚的兴趣。在山西省的极南边界,中条山自东向西而蜿蜒,黄河却自西向东而澎湃,在这河山平行之间,有一座隆起的冈阜,我的故鄕大沟南村,正在此高冈之上,站在冈上,可以远眺西岳华山和潼关,俯视河南省的灵宝县城及函谷关,居高而临下

  • 文章佳节倍思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樊榮武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中秋佳节思亲 乡愁 乡音乡情

    天是鄕愁最浓的季节,“夜露微冷,夜自飘零,月皎圆时,还有那桂花飘香”,这是多少诗人墨客为此吟哦,为此嗟叹,尤其是中夜晩,遥望蓝天白云,忆万里外的故鄕月,心情自是沈重,想起老家的厅堂旧事,母亲的亲慈爱语,不觉泫然而泪下,中国六十年来遭逢的横逆,个人巓沛流离家园的破碎,怎不叫人愁肠千结。浓浓鄕情代序作者——林锡嘉先生所说:“中国人的鄕愁,何其遥长,身处离乱,满心家国之思,是多么盼望您、我,以及十二亿双手牵拉起来,永不再去流浪。”没有亲历天涯流浪

  • 文章千年古剎——交城玄中寺(封面照片簡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王真一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玄中寺 容塔 唐太宗 永宁寺

    唐代开始视玄中寺为祖庭。寺内祖师殿供奉的三位祖师画像是日本佛教界菅原惠庆于一九四二年率佛教亲善使节团参予纪念活动时奉献的。一九八〇年,日本中日友好协会参加善导大师圆寂法会赠送大型精致的幢幡,足证日佛教界对祖庭的崇敬与永怀不忘之情。驱车进入山谷,抬头仰望,即可看到远处山峰顶端建于宋朝白色的「容塔」,也是玄中寺的地标,交城县的十景之一。经玄津小桥不远处即是玄中寺的单拱木牌楼,随即看到北倚山峰,石壁耸立,林木葱郁,座北朝南的一群古老建筑,即是佛教净土祖庭

  • 文章平遥中 情暖人间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平遥中秋 打月饼 月眉爷 思乡

    父亲去世四年了,他在世的时候,每逢中节前后,家鄕我的叔叔、舅舅、姨姨们便总有人到太原来,带着半面口袋自家打的月饼来看望他,父亲钟情于这月饼,吃得有滋有味,直夸:好吃,香!这一吃至少要持续一两个月。而他的孙子辈们则对这不屑一顾:食品店里本地的、外地的、伍仁的、玫瑰的……各种月饼有的是,谁稀罕这?在我的故鄕平遥鄕下,过中节是被当作一件大事的。记得儿时,农历八月初十刚过,我的奶奶、妈妈、婶婶等便同村里其他人家的女人们一样忙碌起来,家家都要打月饼。面是用滚烫

  • 文章山西俗語「麻胡」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山西俗语 麻胡 麻祜

    麻虎」确实就是指狼了。想起了六七年前熟识的一位知名作家,在某晩报上连续写了三四篇文章,大谈特谈「麻虎」。到了不知所云,不著「麻胡」边际。其实,「马虎」、「麻虎」应写作「麻胡」,称「麻胡」为狼,错。麻胡,是指中国历史上两名凶残好杀的将军麻和麻祜。麻胡之一——麻《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六十七有「麻」条:「后赵石勒将麻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此为故事。」是说后赵主石勒有名部将叫麻,是太原羯(匈奴别支)人。麻残暴如

  • 文章风楼与汉武帝的《风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卜兆祥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秋风楼 汉武帝 《秋风辞》 传说故事 诗词

    风楼位于汾阴后土祠北端之后,因楼内藏有汉武帝的《风辞》而得名。该楼东依峨嵋岭,西傍黄河岸,与陕西韩城芝川鎭司马迁祠相对。楼高三十二.米,下部筑有一高大的台基,凌空横跨于一条东西贯通的深沟古道之上。可谓托地傍水一名楼,居高临险耸入云。楼分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建筑艺术独待,楼台气势磅礴。游人登楼依栏远眺,北瞻龙门,南望华岳,大河壮观,尽收眼底。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简洁,结构精美古朴,形制巍峨劲秀,实为现存古建之珍品。风楼创建年代,现无确凿史料可考

  • 文章故乡的收与庙会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王鋆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故乡的秋收 童年庙会 故乡中秋节 三水怪 思乡

    尽管故鄕的交通不便,生活又艰苦,但也有値得怀念的地方。忆及收时的光景,和赶庙会的热闹,是我小时候最感兴趣的两桩事。在农村,那是两件大事,对我来说,那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象永远是清晰的。我们东寨村(山西昔阳县),约有三四百户人家,居民务农为本。我家是半耕半读。祖父是举人,大伯和父亲都是留学日本,父亲带我们在太原作事,三叔等在家经营田园,雇用长工操作。那年暑假,母亲带领我们还鄕度假,正是瓜果成熟之际,我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便和哥哥跟随女佣到田里去摘迷豆

  • 文章忆往录(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張彝鼎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鉴秋忆往录 蒋介石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战时部署

    山西的土地债券也就未予发行。廷黻先生硏究主义的精神从不含糊,他能抽丝剥茧般地洞察毫,又能提出疑难去探索。犹记一次,他同我讨论民族主义思想,说到:「国父在民族主义中指出:血统、生活、语言文字、宗敎、风俗习惯是民族构成的五大要素。其中血统、语言对民族所产生的团结力是毫无疑义的;至于生活,则必须注重在『某一种特殊的生活情况下』,例如:在某一种战争时期乃至同生死共患难之生活下,其构成民族的团结力最大。就像蒙古人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生,这种为求生存,共御灾难的迁居生活

  • 文章霸主晋国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趙宣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春秋霸主 晋文公 称霸原因

    晋国之所以长期称霸,得力于天时、地利、人和。别看今天的山西是中国相当落后的省份,四千三百多年以前它就喧赫一时,唐(尧)、虞(舜)、夏(禹)这三个著名的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足见其地理条件之优越。晋国承其余荫,也在这里生存发展,天时和地利的条件都有了,但更重要的还是人和!人和分两方面:一要有能力强的国君和大臣,二要君臣同心协力,忠贞谋国。先谈领导人的能力。春号称有五霸,其实只有齐桓公(名小白)晋文公两霸够格,其他均不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