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保护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陽城蟒河的奇山秀水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趙益善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蟒河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 旅游 猕猴

    西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五五七三公顷位于阳城县东南六十华里晋豫两省交界处。蟒河自然保护区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最高峰指柱山海拔一五七二·六米,最低处拐庄沟三〇〇米,相对落差一二七二·米。整个地形四周环山,中间成谷地,共有四条主沟,即后大河沟、杨庄河沟、南河沟和拐庄蟒河沟。主要河流有后大河和洪水河两条,河水清澈见底,源远流长,终年不断,两条河流在黄龙庙汇集后称蟒河,全长三十公里,经河南省

  • 文章台北城墻的滄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台北城墙 历史见证 改建与保护

    台北市的城墻,物換星移百餘年,城墻已不復存在,尙有四座城門依然屹立,爲歷史作見證。說起台北城的歷史,要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西元一八七四年日本藉口琉球漁船漂流至台灣遇害,舉兵攻台,攻擊牡丹社。清朝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來台率軍應戰。戰事結束後,沈葆楨盱衡情勢,呈請清政府加強台灣北部防務,將大甲溪以北至南陽平原,設立「台北府」,獲准辦理,開始了「台北」的歷史。台北府的城墻,高五公尺,寬四公尺,周圍長四點六公里。其位置是現在的中山南路、中華路、愛國西路、忠孝...

  • 文章難忘故鄉的普濟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樊榮武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普济桥 文物保护单位 思乡 个人回忆

    崞县普济桥,因位于城外最南端的小南关,故又称为南桥,此桥建于金泰和三年(西历一二〇三年),为本县文士游完先生私人独资所建,明成化年间重修,清乾隆二十年及道光十年,因桥洞坍塌又重修,光绪二年又补修,舖道筑堤,一九五〇年代初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济桥为石砌拱桥,南北走向,全桥长三十四米,宽八米,南引桥长二十八点五米,北引桥长三十四点五米,桥两边均置雕石实体栏杆,分别有望柱二十根,栏板十九块,柱高八十七厘米,栏杆高八十米,桥面舖石板,造型优美且坚固

  • 文章尋「寶」記——搶救一批珍貴的石礎雕刻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喬正安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考古发现 古建遗物 抢救保护 文物价值

    之地,兴盛当年。解放后,会馆改为学校,名曰牛杜二高。七十年代改为牛杜中学校。一九五四年,笔者曾在牛杜二高读书,校园生活,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想那高阔美观的戏台和乐楼,飞檐明柱的卷棚,雄伟壮观的正殿、后殿及东西廊房,都使人记忆犹新。惜七十年代大都被拆除,现仅存后殿,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批石柱础,便是会馆古建之遗物。会馆遗址是否还有石刻遗物,责任促使我第二天又奔赴牛杜中学校(牛杜会馆旧址),母校重访,感慨颇深。原古建荡然无存,尙可看到旧址的遗迹

  • 文章《古今圖書集成》紀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溫震東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古今图书集成》 保护典籍 个人回忆

    我在敵(日、僞)我交錯區山西汾城縣工作時,於一九四三年春初接南賈編村村政指導員馮泰山密報,有一夥不肖之徒從南高村富戶劉家盜賣古籍文獻《古今圖書集成》資敵(日),當即指示迅速截獲,勿使失落。南高村是汾城縣城東,汾河以西處於東西南北各相距七、八里即有日軍據點包圍的一個較高的地方。據說原只有劉姓一家,是清末民初殷實富戶,富可敵國。不僅在汾城屈指可數,即使在山西省也有佳話傳聞,比汾城趙康村的尉家尙富一籌。後因雇用他姓傭工、雜役,逐漸繁衍生息才有雜姓居住,不過均散...

  • 文章沁縣南涅水北魏石刻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王向明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北魏石刻馆 省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旅游景点

    在山西省沁县城南里许的二郎山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石刻馆——沁县南涅水北魏石刻馆。馆中以其石刻年代久,数量多,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在我国古代民间石刻艺术独特一帜。一九六五年省政府公布其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沁县南涅水石刻馆馆藏石刻,是一九五九年在沁县南涅水村出土的。南涅水村地处沁县城东北三十公里处,是一个历史古城。据《北魏地理志》载:「延和二年置有涅城,覆甑山下涅水出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

  • 文章山西省鳥——褐馬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翟旺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山西省鸟 褐马鸡 濒危物种 古今分布 繁殖保护

    一级珍禽褐马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该属有褐马鸡、藏马鸡和蓝马鸡三种,皆为我国特产。后两种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在动物地理上属东洋界;而褐马鸡仅分布于我省吕梁山和河北小五台山,系古界特有种之一,且至今未有亚种分化。由于褐马鸡是全球的特有独种,分布范围狭小,数量又极稀少,特别珍贵,故列为世界《频危野生动物国际保护公约》中的保护对象,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省于一九八零年建立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广泛征求意自见和评选,于

  • 文章垣曲歷山原始林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吳麥黃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垣曲历山自然保护区 原始森林区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研究价值

    垣曲历山原始林出垣曲县城,东北行约九十公里,即进入历山自然保护区的腹地。这裏山势陡峭,沟深谷幽,瀑布直泻,溪水湍流,古树参天,森林茂密,猕猴成群,熊豹出没。此处便是历山混沟万亩原始森林区。混沟位于中条山东段,属历山脉系,归垣曲县历山鄕行政区,总面积为七万四千余亩。它的四周尖峰耸立,深崖百仞。东部制高点皇姑幔,海拔二千一百四十三米;南部锯齿山雄立,以峰似锯齿而名,海拔一千八百三十三米;北侧南天门东西走向,海拔一千六百九十二米;西侧为悬崖峡谷,水流湍急。在这

  • 文章寧武岢嵐一帶的國寶——褐馬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張國城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褐马鸡 生活习性 观赏禽类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外侧尾羽、翈成整片状,叫「马鸡片」。现在野生褐马鸡的数量还不及大熊猫多,早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禁捕禁猎。褐马鸡雄劲的姿态和华美的羽毛很早就被利用。自汉武帝起,就有武官戴「鹖冠」之制。一直到晋、隋、宋等朝代,还因袭这种制度。到了清代,不用鹖冠而改用「蓝翎」和「花翎」的制度。蓝翎纯为鹖羽,品级较低的官员戴;花翎则外为鹖羽,内为孔雀羽,以翎眼的多寡分别等级之差。普通为一眼,称「单眼花翎」,多者双眼或三眼,叫「双眼花翎」或「三眼花翎」。可见历代帝王是以褐马鸡斗死

  • 文章吕梁绿洲《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董振歐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地区简介 吕梁绿洲 自然资源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于一九八〇年十二月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建立,一九八六年七月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生林为主要内容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脉交城、方山两县交界处,东西宽一四.五公里,总面积达一〇、四四三.五公顷。内区峰峦叠嶂、林木葱郁、溪水潺潺,是晋西吕梁山脉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野生动物的乐园、褐马鸡的故鄕,华北落叶松的原生地、汾河主要支流文峪河河的源头。区内的庞泉八景更是蔚为壮观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