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国传统养生十二宜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李明元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传统养生 相关要求

    ⒈目宜常運。可去內障外翳。方法是:雙目從左轉到右從右轉到左;再從上轉到下,從下轉到上。各運轉十五次。⒉面宜多擦。⒊髮宜常梳。⒋耳宜常彈。兩手掌心掩耳道,食指壓在中指上,輕輕叩動後腦部。⒌齒宜常叩。⒍舌宜䑛腭。⒎濁氣宜常呵。⒏腹宜常摩。藥王孫思邈曾說過:「飯後百步行常用手摩腹」⒐膚宜常乾浴。常擦周身皮膚,狀若沐浴。⒑谷道宜常提。卽提肛運動。⒒肢節宜常搖。⒓足心宜常擦。

  • 文章論職業倫理的現代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梁尚勇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职业伦理 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 学术观点 荣誉感

    本组负责。基金会鉴于本届硏讨会之后。中国现代化问题已经两岸及海外学者充分讨论,此项硏讨应暂吿一段落,特嘱各组作编印专书之准备。本组遵照决定除烦请邱锦昌教授为整理专书之执笔人外,笔者亦须提出「补充意见」论文一篇。因本届硏讨会本组出席各教授所提论文,均属哲理层面之煌煌大著,笔者特择有关职业伦理问题,就实际层面略抒所见,因蒐集资料困难,疏漏不免,尙祈方家学者多予指正是幸。一、传统的职业伦理观念伦理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但其重点多在家庭成员间的天伦关系,朝廷君臣

  • 文章關公——深植全中國人心的文化英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蔡珠兒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关羽 关公 传统习俗 文化传承 关帝庙

    因而有「关公做天公」的说法。从关公逐渐成为「文化英雄」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在历史与社会变迁下,民间信仰的许多投射映象。关公一生的事蹟行谊,涵盖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符合中国在儒家传统下的人伦理想,因此得到各种本土化宗敎的肯定与吸纳。儒家尊他为「文衡圣帝」、「山西夫子」,道敎奉他为「翊汉天尊」、「协天大帝」,佛敎也传说他曾皈依佛门,因此被封为「盖天古佛」、「护法伽蓝」等。由于儒释道三敎在中国的通俗信仰中,其实是相容并兼,互不违悖的,因此其间「交集」出来

  • 文章传统文学对人格建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梁尙勇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传统文学 人格建构 诗词 戏剧 小说

    传统文学对人格建构的影响略抒浅见。我国古代的人文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六经或六艺,以诗为首,可见诗教之重要。诗之可贵在「眞」,所表达之人性的眞,情意的眞,只要眞切就可感人。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诗三百,一言之蔽之,思无邪」,就是指其心意的眞与眞的为人表现。诗经小雅「蓼莪」篇上描写亲情孝思的眞,其诗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读之,令人哀伤感动。古诗十九首乃寄情讽喩之作,含蓄却显眞情

  • 文章从董氏家族看晋国史官的优良传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胡恤琳韓曉霞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董氏家族 晋国史官 优良传统

    自周武王封其弟叔虞于唐,虞之子燮父改国号为晋后,晋国就开始自己的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晋国国势强盛,疆域扩大。到春秋时期,国中权卿争权夺利,互相兼并,最后在公元前四〇三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自立。在晋国历史上,董氏家族历代为史官。从先秦史官的职责来看,无论从事占卜、掌管典籍、辅助治国、劝谏国君、记载国事,都涉及当时国家政治内容与活动。本文通过董氏家族的政治活动,探讨晋国史官的优良传统。史官世家探源董氏家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史官辛氏。相传夏后启封支子于莘

  • 文章米氏家譜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米氏家谱 序文 传统文化

    粤稽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兢兢以正姓氏爲務。正其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正其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正而後千支萬系,脈絡分明,其所裨益豈淺鮮哉!蓋蔭樾者頌本,飮河者思源,爲人皆有水源木本之思。是以命名錫字不敢誤犯前人,皆因家譜有敘故也。余家前有族伯庠生諱應策者,自順治三年敘成一譜,迄今已八十年矣。苟無人焉以再敘之,則後世命名錫字,不免有犯前人之尊諱,故家譜之重整乃要務也。余家先代家譜年久失傳,遷忻之後始於米拳,遂以拳爲始祖矣。自明洪武四年從雲中遷來忻...

  • 文章三晉風情:子推饃飄香清明·楊柳青青風箏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張恩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清明节 民俗活动 传统节日 子推馍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到人间「纪念先贤,缅怀先烈,愼终追远,共创和谐」是有关部门为今年清明节期间统一部署的活动主题。年年岁岁,古老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一直埋在此间人们心中。节日期间,山西主妇在家忙着揑蒸「子推馍」面食,孩童趁三天假日采来柳枝嬉戏一通,青年人户外踏青之余,痛快健身,一比高低。春意盎然的三晋大地,古老的民间节日,又添增著许多新的情趣。尽管时代在发展变迁,但清明节为纪念春秋时期先贤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依然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着相当位置。蒸一锅「子推馍

  • 文章孝親要言釋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本社輯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孝亲要言 释义 传统文化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有才德的人,講求立身為人的根本,立定了根本的基礎,一切的事理、法則,就將從這裏滋生了。這孝和悌兩件事,也許就是行仁(做人)的根本罷!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孔子)青年弟子們,在家裏要孝順父母,出外就要尊敬長上。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曾子)當父母壽終時,能敬慎地盡哀成禮;對遠代的祖先,能誠敬地追念,祭祀;那麼人民的風氣、習俗,自然會趨向敦厚了。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父母活著,要依...

  • 文章山西传统的轻工业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衡翼湯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山西传统轻工业 工业类型介绍 历史沿革

    陶瓷工業。早在新石器時代,即公元前二十世紀,芮城縣的西王村產生陶器。商代中期出現原始瓷器,它是由陶器向瓷器發展的過渡性產物。經製瓷工人的長期實踐和研究,控制了胎釉中的含鐵量,克服了鐵的呈色干擾,從而發明了白瓷。這種情況出現于北齊時代,它標誌著製瓷手工業的又一個飛躍,是陶瓷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到唐代出現了黃釉、黑釉、花瓷和唐三彩。唐三彩並非單指三彩,而是包括多彩之通稱。琉璃瓦的產生始于北魏時期,經隋、唐、宋、元、明傳至清代,產品遍及全省...

  • 文章近代山西建築藝術槪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張之榮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建筑业概况 传统建筑延续 西式建筑 相关概述

    相联系,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相联系的新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比较起来,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尔后,随着教会势力的发展和山西工矿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新式建筑增多。此外,近代社会动荡不安和战争频繁给固有建筑带来的破坏,以及近代历史的短暂等,使近代山西建筑业呈现出复杂现象:其一,传统建筑活动的基本内容保留到近代,但晚淸民初是经过明淸传统建筑高潮后的衰落期。这一时期山西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新建筑,只是对一些寺庙、道观、衙署、牌坊、桥梁、古塔、石窟寺的维修和改建。至于新的建筑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