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黑龙江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變色的黒水白山(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高士嘉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黑龙江 长白山 天池

    三、长白奇秀—三江源头、五山总汇白山黑水成为中国东北的代名词,诚属实至名归,黑龙江为我国第三巨川,源出蒙古肯特山麓,至漠河以东,乃称黑龙江,至同江县有松花江来会,折向东北,又有南来之乌苏里江流注,大江东去入苏联境,由鞑靼海峡出海,全长四千六百公里。满语称「萨哈连乌拉」,俄语称「阿穆尔」皆为黑水之义,古名乌江、乌龙江无非以水色绿黑之故。长白山古名不咸山,位于长白县北吉林省东南。山上终年积雪,岩石多呈白或灰白色,故名长白山。主峯白头山,海拔二千七百公尺为

  • 文章草原故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梅濟民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黑龙江 巴克哈伦草原 草原彩虹

    黑龍江畔的巴克哈倫草原深處是我的故鄕。在這兒長著浩渺無邊茂密的野草,興安嶺在遠遠的天邊,就像一條美麗的花邊圖案,綿亙在綠野與藍天之間。淸淺窄小的巴克哈倫河,像蛇一樣的爬過草原,閃亮的河水,映印着兩岸翠綠的柳條兒。一群群白色的綿羊,一匹匹悠閒的牧馬,散亂的遊蕩在近河草地上。靠近一處小河灣,幾棵扭曲的老楡樹,環抱着一所寬敞的大宅院,這兒就是我的家。在這人烟稀少的荒原上,我們的鄰居至少都住在七十里以外。在我家附近,除了靠近我們東邊的河岸上,有一座白石砌成的小廟...

  • 文章哈爾濱的雪已經很深了!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古蒙仁 出版时间:1992-03-01
    关键字: 黑龙江 吉林 雾凇 冰雕 滑雪场

    这滋味我并不陌生,而且还相当熟悉,当年在美国唸书时,学校所在地的麦迪逊市,就和哈尔滨同一纬度,而威斯康辛州,也曾和黑龙江省结为姊妹市,对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早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因此,冷并不足惧。亲朋好友要我带什么御寒衣物,我都一笑置之,此行的一切,我不但了然于心,而且胸有成竹,风雪故人,我勿宁是要去重温旧梦,到另一个不同的国度,寻找失落在异鄕的雪中岁月。眞正令我迷惑的地方,正是这个感情上的盲点,所谓的另一国度,其实才是我的祖国和原鄕,对故国的万里江山

  • 文章黑龙江以及「阿穆尔」河名源述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黎贊華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黑龙江 阿穆尔 中苏边界 多民族 民族语言

    于此。《山海经》把它的地望说得很清楚了[1],这段话用的是「黑水」之名,呈现出黑龙江的地理座标。《山海经》的另一个篇章《北山经》对黑龙江的古名和地理方位还有如下的补充纪绿:「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2]。」黑龙江原有「黑水」之称,据《海内经》称「黑水」,在《北山经》转称为「浴水」[3],这是先秦籍载。现在所知,《山海经》成书时间不会晚于战国后期,足见这种记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黑水」之名来源久远,而且成了我国古籍表示当地民族名称(《北史》:「(勿吉诸部中)其六,黑水

  • 文章故鄕形勢簡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劉毅夫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东北 黑龙江 长白山 努尔哈赤 司马懿

    故乡,通称「东北」;河北、山东人又称「关外」或「关东」;外国人,尤其日本人,称为满洲,这是不怀好意的称呼!东北,也称东三省,北边是黑龙江省,与俄国毗邻;东边是吉林省,与俄、韩邻界;西南是奉天省后改辽宁省,西南界于长城的山海关;西邻热河、蒙古,邻界处称为蒙边,也称柳边;正南为渤海,辽东半岛伸入海内,东隔鸭绿江、长白山,与韩国相连。东北有名山、大川,乡人多喜以「白山黑水」自誉,自山即长白山,黑水则为黑龙江,另有西北之大小兴安岭,南部之医巫吕山,以及风光万千

  • 文章黑龙江以及「阿穆尔」河名源述略(续)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黎贊華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黑龙江 蒙古语 阿穆尔河 俄语译名 名称源流

    [2]又据清代《盛京通志》记载,在黑龙江河系中,地处齐齐哈尔东北方。有一条用蒙语命名的支流,亦称为阿穆尔,其文称:「阿穆尔河,蒙古语。」[3]在当代国外的某些典籍,亦有有关阐述。如波德纳尔斯基所编《地名词典》内称:「『阿穆尔』」一名源于蒙语『阿穆尔』」一词。」[4]国内外许多有关典籍的资料都表明,阿穆尔一词本源于蒙古语。这个名称由来已久。这个名称和蒙古语称黑龙江为「哈拉穆伦」一样,它亦是蒙古语对黑龙江的一种称谓。这是毋庸置疑的了。阿穆尔既是蒙古语的黑龙江称谓

  • 文章鏡泊湖勝景與渤海史記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鄧蘭儒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镜泊湖 渤海 黑龙江 湖滨八景 抗日战争

    镜泊湖,国家级重点名胜自然保护区,坐落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端,是一个火山喷发的熔岩堰塞湖,岛湾错列,峰峦叠嶂,瀑布泉涌,古国遗存,它集湖光山色,人文历史于一身的考察与游览胜地。镜泊湖,古称「湄沱湖」,唐高宗永徽年代称「阿卜湖」,玄宗开元时名「忽汗海」,明志始用「镜泊湖」,清又叫「毕尔腾湖」,现今通称镜泊湖。湖面海拔三五〇米,面积九十平方公里,水深平均四〇米。湖面最宽处达九公里,最窄处仅三〇〇米。由西南向东北走向,曲折迂回呈「S」形,湖水碧波平滑如镜,沿岸

  • 文章火山新城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0卷 第1、2期  作者:鄧蘭儒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黑龙江 五大连池 火山 群山会聚 三池冰裂

    五大连池市,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北部,距哈尔滨市四百余公里,距北安市六十五公里,市区的建筑设施,分布在药泉山下和药泉湖滨,是一座火山天然公园,著名的疗养旅游胜地。它已被黑龙江列为自然保护区。因其是近期火山爆发后新兴城市,火山喷发而形成的老黑山,火烧山就耸立在市郊附近,犹如一座火山模型摆在眼前,素有「火山博物馆」之美称。五大连池,早在二百多年以前,满、汉、蒙、达斡尔等各民族的人们,就以此药泉山为集聚地,举办交易庙会,饮用矿泉水治病。在每年端午节后,就成群结队

  • 文章東北零縑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0卷 第1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89-08-01
    关键字: 葬石墓 中苏黑龙江大桥 新旧石器时代 战国墓葬

    大兴安岭发现新旧时代文物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最近发现出土新旧石器时代、靑铜时代文物遗址和文物上百件。这些文物分布于黑龙江、嫩江、呼玛河沿岸,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靑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辽金时代和明淸时代,共三十九处。大量文物遗址和文物的发现,不但说明大兴安岭的人类活动可追溯到一万年以前,而且证明黑龙江流域是我们祖先最早开辟的。吉林省发现春秋时期群葬石墓吉林省磐石县发现春秋时期羣葬石墓。这座石墓长约三米,宽深各约二米。墓内发现许多骨片、骨灰和陶

  • 文章黑龙江以及「阿穆尔」河名源述略(续)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黎贊華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黑龙江 “阿穆尔” 河名源 《苏联大百科全书》 蒙古语

    以解释(俄译)『阿穆尔』一词是由『马穆』一词语音畸变而成。」[2](据该书称,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是贝尔格,他还是一个「证明了俄国旅行家在地理发现上……(具有)领先地位」的研究家。)[3]这种观点早见于清代时沙俄学者马克的说法,他认为『阿穆尔』一词不过是俄国人发音时发生畸变的(黑龙江)这条河的地方名称「马木」(『满古』)的对音。[4]另有些人所持的是俄国人音转蒙语河名观点,《苏联大百科全书》称:「研究家的意见认为『阿穆尔』是这条河在蒙古——通古斯……语言中称『哈拉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