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辽阳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塔影山光忆辽阳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韓霽飛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辽阳 人口 矿产 山川 邮票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唐 沈佺期 乐府独不见一、故鄕之恋年华老大了,越回忆故鄕,五月在搜藏家十五期涂鸦写了一篇「鸭绿江之春——安东市」,几乎失眠了一夜。也凭空想了些题目——如「滚滚辽河话牛庄」、「松花江畔谈哈埠」、「昭陵红叶沈阳邮话」、「我做了鞍山市首任亭长」,以邮封、邮戳、邮票、邮史,来编缀成篇,将临楡和胪滨(所谓山海关、满州里)以东的松辽大平原白山黑水邮史掌故,拟饾饤成篇,来点缀邮史一页空白,容搜求资料

  • 文章辽阳有座东京城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孫維夫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东京城 迁都 努尔哈赤 辽阳古城 新城

    提起沈阳,人们都知道它是东北最大的城市,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曾在这里建都。其实,先有辽阳,后有沈阳。辽阳,又称襄平,自战国时代在此建郡以来,就是山海关外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到了三百多年前,努尔哈赤也是先在辽阳城东建立都城——东京城,后来才迁都沈阳的。公元一六二一年三月,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攻陷了明朝辽东都司所在地辽东城,即辽阳古城。当时辽阳是大都市,城周三十二里,高三丈三尺,设六门,有高大的门楼,四角又筑有角楼,城内街道繁华,商店发达。努尔哈赤占领辽阳

  • 文章关于辽阳汉魏壁昼墓介绍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速陽 曲迺君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辽阳 汉魏 壁画 棒台子 古墓

    日前,从友人相赠的《东北文献》之封底,见到辽阳出土的汉代壁画《车列图》,便有了想写一段文字,对辽阳汉魏壁画墓群详加介绍的念头。今日闲暇,为读者诸君道来。在辽南平原的沃野上,古城辽阳的郊区,分布著很多从东汉到魏晋时期的壁画墓。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发现十五座,其中有九座列为国家重点文物。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有棒台子、三道壕、上王家、道西庄等七座。在辽阳的北园、南林子、迎水寺和南雪梅等地也都发现过。其中北园、迎水寺、南林子墓被日本侵略者盗掘过,基本已破坏无遗

  • 文章辽阳博物馆有珍藏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孫維夫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辽阳博物馆 古墓葬 官窑瓷器 辽阳白塔 百寿图

    辽阳博物馆,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雕梁画楝,古色古香,一九八八年被列入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展出辽阳出土文物数百种,从中可以看出,辽阳县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战国时期到明末,辽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因此它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文物古蹟甚丰。辽阳博物馆的展品中,包括辽阳地区出土的梅氏犀牛化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斧、石矛、石镰、网坠等石器和纺轮、豆(一种盛食器)等陶器,周代的鼎,燕国在辽阳铸造的铜币——襄平布等。前些年在辽阳市郊发掘两座

  • 文章念首山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許景春 出版时间:1978-11-01
    关键字: 首山 驻跸山 辽阳县 日俄战争 石碑

    首山一名驻跸山,中华书局出版之辞海,下册三一二二页,首山条第四解;在辽宁省辽阳县西南,接海城县界,一名手山,又名驻跸山。这是辞海的解释,再详细的讲,应是首山在辽阳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处,首山之名,不如手山之名来得向亮。提起「手」来,如果套一句平剧法门寺的戯词,眞是「大有来头」。相传唐太宗时,白袍小将薛礼(仁贵),跨海征东,征讨的范围,即是现在的辽东半岛,如近期上映过的大摩天岭的影片,这个摩天岭,即是小说中的摩天岭,又如凤凰城,也是那个凤凰城,大石桥附近

  • 文章東北地區重要都市介紹(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东北地区 重要都市 营口 辽阳 铁岭

    十 营口出旅顺口绕过老铁山头沿岸入辽东湾抵营口,地当在辽河口偏向东南,口外有拦沙港一道,口门宽阔,有类大沽口,入口上溯十三哩,在河之左岸,即营口商埠,中外码头在焉。市街分二段,东曰东营子,为外国人居留地,各国领事馆亦驻于是。西曰西营子,中国商民荟萃地也。辽河自通河以下,八百里达于营口,帆樯如织,擅水运之利,浅水大轮上溯,昔达辽阳,北宁铁路沟营支线自沟帮子南行,南满铁路支线自大石桥西行,皆达营口之左右两岸。水陆纵横,转运灵捷,形势本佳;惟冬季有三月余之冰期

  • 文章變色的黒水白山(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高士嘉 出版时间:1983-11-01
    关键字: 辽阳 白塔 千山 汤岗子

    二、辽南胜蹟—白塔、千山、汤岗子东北之观光资源,极为丰备。不仅有名山大川之遍布,复有满淸帝室之经营。沈阳市中心之宫殿,完成于十七世纪上半。拥有建筑物七十,房间三百以上。文溯阁有四库全书之庋藏,尤为珍贵。而永福昭三陵规模宏大,楼台壮观。至于热河之避暑山庄,八大庙更属穷奢极侈,具见专制帝王之随心所欲。佛塔为国粹之一,遍布我国全境。西安之大小雁塔,西湖塌毁之雷峰塔,人人耳熟能详。惟求其塔相庄严完整。高耸十三层级,而又占地广濶者,当以辽阳之白塔为首选。塔龄已逾

  • 文章遼東才子 王爾烈壽屏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鄒寶庫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辽阳博物馆 王尔烈 寿屏 艺术品 题诗

    辽阳博物馆内,珍藏着我国清代文化艺术珍品——王尔烈的《寿屏》。王尔烈,字瑶峯,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著名文人。清乾隆年间在京都(北京)翰林院任几十年京官,赐二甲一名进士,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参加了我国的巨著《四库全书》的编纂。嘉庆四年回到东北,在沈阳书院任教。《寿屏》就在这个时期由北京运到辽阳翰林府的。从嘉庆六年王尔烈离别人世以后,其后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一百八十九年。《寿屏》制作于嘉庆元年即王尔烈七十岁那年。《寿屏》为九扇大屏,用柴木作框,每扇高二百厘米,宽二十

  • 文章辽阳白塔考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莊志學 黨鳳山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辽阳白塔 大青砖 铜镜 风铎 修建年代

    辽阳白塔雄浑美观,为我国六大高塔之一[1],在东北地区独占鳌头。古往今来,吸引国内外游人揽胜观光。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四月东巡祭祖,驾幸辽阳广佑寺,用「驯檐来紫鸽,涌地出青莲[2]」来盛赞白塔。抗战胜利后,政府十分重视对白塔的维修和保护,民国五十二年(一九六三)九月三日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十七年(一九八八)一月十三日,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从而更加显示了白塔的重要地位。但从清初小修后,经风雨剥蚀,地震毁坏大自然的涤荡,战争动乱,烟尘

  • 文章辽阳市再次发现东汉古墓八座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衛國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东汉古墓 辽阳 古襄平城 墓穴 考古

    一九九三年七月初,辽阳市发掘了三座东汉古墓之后,七月中旬在白塔建房的工地上,又发现八座东汉古墓。这两次发现的古墓,位于古襄平城(今辽阳市)的西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对研究古襄平城的具体方位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墓葬距地表二至三米,分布密集,最近的两个墓穴间相距仅五米,每座墓都是用灰色绳纹砖砌成的,随葬为陶器,如陶制提水斗、刻有朱雀图案的耳杯,还有一个柱形带孔洞的陶器,为辽南地区所少见。由建筑工地相继发现的十一座东汉古墓,有关专家推断这一带曾是东汉时期的城外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