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黑龙江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黑龙江的故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王漢倬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黑龙江 民间传说 故事

    黑龙江一带的老百姓,每遇到天降雹子的时候,赶忙把切菜刀,抛到院中,说:「这又是秃尾巴老李来作怪。」起初,我不知是什么缘故,后来,听到年长的人这样说:黑龙江东岸,有块地方,叫江东六十四屯,原来是戍守边疆的军眷区。屯中的居民,后来多以耕田和捕鱼为业,自食其力,过着丰衣足食,乐天知命的生活。在六十四屯里,接近江边的地方,住着一家姓李的,家中只有夫妻二人,男的名叫李成,约有三十来岁;女的约有二十多岁,娘家姓张,没有名字,屯中人都呼她李嫂。李成每撑着小船,拿着鱼网

  • 文章飈雪耙犂的狩獵民族——赫哲族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韓介光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赫哲族 狩猎 黑龙江 萨满 依玛坎

    在中、苏交界的地方——黑龙江省,由于彼此的疆界不清纠纷迭起,且又因产金丰富而名扬世界。但因白山黑水是清朝的发源地。所以,清朝的历代皇帝对本区一直采取保护政策。直到清光緖年间才开始建省。这里冬天酷寒,室内终日炉火以取暖。室外则常有零下四十度的记录,纵使身上穿了厚重的皮裘亦不暖和。出则寒风扑面,呼气成霜,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纵横着一支少数民族——黑斤赫哲族,简称赫哲族。赫哲族是我国诸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也是最不开化的一支。依据中共一九八三年的统计共约有一

  • 文章当我泛舟黑龙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趙淑俠 出版时间:1989-05-01
    关键字: 黑龙江 长城号 海兰泡 民间传说 见三江

    我终于见到了黑龙江。黄昏前的朦胧内,云天低沉暮霭苍茫,一江汹涌的波涛缓缓长流,几只小舟在江心荡漾,对岸苏俄的城市海兰泡已经亮起了星星灯火,水里有人在游泳,静悄悄的动跃中酝酿着感人的和平安详。这便是我对黑龙江的第一眼印象。黑龙江是我整个半生中从没放松过寻找的一条江。虽然在一些读物内得来的资料是她黑浪滔天,风急云暗,倾舟覆船,呑食人畜,性子一发淹田千里……,我却仍是不肯放松追寻,原因是:我是黑龙江人,我的祖先来自这块地方,我的鄕情让我不能舍弃这条大江和这片

  • 文章説東北風土諺(十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3-08-01
    关键字: 关东 谚语 风俗 黑龙江 小云南人

    巴老李。王汉倬述。黑龙江人人皆知神话传说。外方人初来此鄕,采风问俗,首先就接触到这故事。在关内的山东、河北,也盛传秃尾巴老李孝顺它母亲的神话,但不牵涉到黑龙江命名的情节。黑龙江的老百姓,每逢天降冰雹,就赶忙拿出切菜刀抛到院中,说:「这又是秃尾巴老李在作怪了。」原来黑龙江的江东六十四屯,本是戍守边疆的军眷区,屯中居民多以渔耕,自食其力。接近江边,住有李姓人家,又夫妻二人。丈夫李成,三十多岁;妻子二十多岁,娘家姓张,无名字,人多呼李嫂。他俩已结婚三年多了。李成每天

  • 文章黑龍江上的秋夜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梅濟民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黑龙江 故乡 黑河市 牧人节 神话

    要是在故鄕,一进农历七月,那北方边境上的大草原就开遍了雪白的桔梗花,随着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凉爽北风摇撼满野。黑龙江碧蓝的江水晶莹千里,天高地远,人壮马肥,这是北方边塞一年中最丰足的季节,牧场上积草如山,田庄里瓜甜果熟,山林里到处都挂满了野葡萄,人们也有余暇去追求工作之外的乐趣。就像在七巧节的晚上,沿江草原上的牧人,都被「牛郞织女」那段古老神秘的故事所迷醉。因为传说中牛郞也是一个牧人,所以他神奇而哀艳的遭遇,很能赢得这些草原居民的同情,每一个年轻牧人都希望

  • 文章火山新城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0卷 第1、2期  作者:鄧蘭儒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黑龙江 五大连池 火山 群山会聚 三池冰裂

    五大连池市,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北部,距哈尔滨市四百余公里,距北安市六十五公里,市区的建筑设施,分布在药泉山下和药泉湖滨,是一座火山天然公园,著名的疗养旅游胜地。它已被黑龙江列为自然保护区。因其是近期火山爆发后新兴城市,火山喷发而形成的老黑山,火烧山就耸立在市郊附近,犹如一座火山模型摆在眼前,素有「火山博物馆」之美称。五大连池,早在二百多年以前,满、汉、蒙、达斡尔等各民族的人们,就以此药泉山为集聚地,举办交易庙会,饮用矿泉水治病。在每年端午节后,就成群结队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