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东北共返回1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北大学忆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張譽延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设施 体育 院长

    东北大学为辽宁省独一无二的省立大学(以下简称东大),位于沈阳城北郊区,校园平坦广濶、设有文法、理工、敎育等学院。自东北最高长官张学良兼任校长后,委由祕书长刘风竹执行校务,文学院长周天放、法学院长臧启芳、理学院长孙国封、工学院长高惜冰、敎育学院长方永蒸。在民国十九年间校方大事扩展设施,增建校舍,除原有理工大楼外,新建办公所、文法大楼、敎育学院敎室、图书馆大楼、试验室大楼、敎职员宿舍、男女学生宿舍,尤以建筑现代化之运动场极为壮观宏伟,耗资现大洋二十余万元,为

  • 文章熊岳城鄕情憶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關昌揚 出版时间:1983-11-01
    关键字: 熊岳 东北民俗

    临盆,多由婆婆一手接生,外请老娘婆者不多。缝衣所用的剪刀即为唯一接生工具,剪断脐带,婴儿便算正式来到人间,以后、婴儿的手脚便被特制的几条绷带綑牢,完全以立正姿势仰卧炕上,直到半年以后自己得以翻身为止,因此,婴儿的后脑勺便因长期受压而变成扁平,拿到了东北护照。从生产到满月,产妇的一切生活起居,均在铺有一层谷草的炕上完成,不得下炕。在此期间内,大门上尙须悬挂一块长方式红布,男左女右,生女婴者该红布挂在大门右上方,红布下方之两角各缝上一枚大钱。倘为男婴,则该红布便

  • 文章东北风土谚(五)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东北谚语 俚语 东北义勇军

    王能歛钱,杨能花钱。 何秀阁述。当民国十五六年,张作霖的势力,不仅领有全个东北,且进入关内,奉军的发展,及于苏皖地区。张之左右,一文一武的红人,为善于理财的王永江,与善于花钱的杨宇霆。杨任东北兵工厂总办,员工十万,有厂盈千,步行参观非旬日不能遍,其规模宏远,几悉举东北财力以赴。吃老张,穿老张,打老张。 毛芝荃、陈嘉骥述。民国十四年冬,东北军入关,郭松龄乘机率直系精神部队倒戈。只是部队官兵大都为东北人,对张作霖的好感难以尽去,军中流传此谣。不久,郭即失败

  • 文章东北风土谚(七)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2-08-01
    关键字: 东北谚语 风土人情 趣闻 东北习俗

    十分丰盛。时局不靖,即使不免有生命危险,人们之乐于走大车,仍然争先恐后形成东北城鄕「忙年」最具特色的景相。车趟子。刘毅夫述。大车车队,叫车趟子,邻近村庄走大车的群相集结,有多到两百多辆的。遇见拦路劫车的,不要害怕,要讲朋友话。钱公来述。走大车,碰到拦路刼车,话不投机,伤财害命,是指顾间事。话说开了,讲朋友义气,分文不取。都要看「车趟子」前面领队「掌包的」,他在江湖上是否吃得开,有朋友没有朋友。坐关化缘。钱公来述。冬季走大车,有一段路最难走,过开原而来,入淸

  • 文章大任兄軼事三則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張書文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王大任 抗日战争 《东北诗坛》 东北大学

    赋诗以言志,来台后创办东北文献杂志,每期有一『东北诗坛』专栏;旋即又成立世界诗人大会,在东北亚、东南亚、中东一带,以及欧美等地之各国首府均有分会,公推大任兄为总会会长。直至大任兄逝世前一个月,尙曾亲往土耳其主持大会,虽甚辛劳,但不以为苦,故颇受国内外爱好诗文者赞许。东北易帜前,彼即加入国民党。在东大读书时,北平各大学均受共党影响,游行示威之事常有之,尤以东大为甚,同学们均不得安心读书。大任兄及王长玺、王德馨、高伟时、张维贞、曹书勤、张尙周、杨承厚、邹景忠

  • 文章东北义勇军四年(七)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黃恒浩 出版时间:1976-11-01
    关键字: 东北义勇军 东北民众救国后援会 东北协会 救国抗敌 救国会

    2.孙宙岩攻占海龙3.李春润攻占新宾4.我和邓铁梅占领凤城5.李纯华占领海城我们到关外后,一致攻击目标是铁路和铁路用地,务期一致行动,在几个月内,把日本的铁路工矿等建设破坏无遗,这是我的主张,一定要实行,至于土枪土砲土大药等,东北地方人都会制造,如果利用奇袭,我们土枪土砲和大刀可以说和飞机大砲有同样效力,同样是利器。在这时凡是和救国会有关辽西以及其他地区的义勇军都首先被号召聚集于长城地区,救国会宣布的是,凡到达接近长城地区的义军,都给予接济和补充,凡是要出关

  • 文章重庆南山东北人物琐忆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李田林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南山风貌 东北习俗 东北名士简述 东北三大团体简介

    渐为家鄕人的集居之所。一南山位于重庆南岸,由海棠溪或龙门浩坐滑竿(按即竹竿轿子)上山皆约两小时即达,汽车循海棠溪公路仅走半小时。行至高处黄桷垭鎭,一望平原,阡陌縦横,不远就是南山。战前那里还是寂寞的荒山,只有当地佃户人家,逸然而有田园之乐;战时突然建起一座新兴村落,东北人物荟萃其间,那就不能不归功于早年入川创业的吉林邓建中,鄕人多称他「邓四哥」,一向服务基督敎会和敎育机构,早就在山上办一所「南山中、小学校」;娶的四川籍「邓四嫂」,是妇产科医生,就在学校附近

  • 文章东北大学旅台校友奋斗历程综合简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劉景義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校友 旅台 往事回顾

    任中国石油公司协理、兼台湾石油探勘处处长、海湾石油探勘处长。张敏之、华春成两位学长,创办彰化纱厂,民兴纺织厂,对台湾轻工业之起飞均有供献。周慕文学长任立法院党鞭(党团书记长),每一会期均当选内政委员会召集委员或程序委员。赵石溪学长亦连续当选司法委员会召集委员或程序委员。王大任学长则守住教育委会任召集委员。对中华民国政府之内政、司法、教育之革新,均有供献。王大任学长更独力创办「东北文献」杂志,按月出刊,数十年如一日,对东北大学东北政经文物报导贡献更多,逝世后

  • 文章国立东北大学校史纪要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校史 委员会 校友会

    一、沈阳时期民国十一年春,前奉天省长王公永江,鉴东北之危机,与需才之孔亟,乃倡议联合吉黑两省,创建东北大学,为百年树人大计。旋成立大学筹备委员会于省公署。议就沈阳高等师范,改办大学理工科,就公立文学专门,改办大学文法科,并委托孙国封考察欧美大学制度。积极筹备,渐具规模。日人闻而瞿然思有以尼之,其驻沈总领事,坚请我毋办大学,愿以彼之南满医科大学及旅顺工科大学,为我育才。由彼之所惧,益征本校使命之重大。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东大正式成立、筹委会公推王公永江兼

  • 文章東大的創辦和初期幾位校長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陸雲山 出版时间:1973-05-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王永江 刘尚清 创办过程 校长

    关于母校国立东北大学初创时期的种种,时常有后期同学来问我,虽然功名事业,愧无成就,但以齿敍我忝为第一期同学,爰将自己所经历的,作一简短敍述,正像白头宫女说开天遗事一样。回忆起来已经五十多年了。民国十一年夏我到沈阳投考国立沈阳高等师范,报名手续已办,忽然接到通知考试停止举行,经探询始悉奉天省公署(即当时的省政府)「令饬」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停招新生,以便筹备东北大学。当时的高师校长莫贵恒先生到省公署去质问:「沈阳高等师范是国立的,省公署怎么可以『命令』停止招生

共136条记录 1/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