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論我國地方志的流傳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宋晞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地方历史 历史资料 历史研究 各国文献

    绝大多数是国内翻印的。这是文化运出,値得鼓励。再者,国内及日本、美国等,各收藏中国地方志的图书馆,每有方志目录的出版,以利考查。但究竟有多少这类目录,一般人不易知晓。现有莱利(Donald Leslie)与台维新(Jeremy Davidson)合编的「中国地方志目录汇编」(Catalogues of Chinese Local Gazetteers)由澳洲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于一九六七年出版。分联合目录、图书馆目录与专题硏究三部分。极富参考价値,特予提及。

  • 文章郭松齡倒張作霖眞相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丁沛濤 出版时间:1981-05-01
    关键字: 郭松龄 张作霖 倒戈之战 历史

    中外雜誌二月一號一六八期刊載陳嘉驥君東北壯遊第四章,有關郭松齡倒戈之役,敍述郭氏幕僚中有留學歸國知識靑年爲之策劃一節,頗爲正確,具見搜集資料甚爲翔實可靠,彌足徵信,特就當時情況略爲補充如后,以重史實,民國十二、三、四年東三省留外學生(日法英美)歸國者多,參與郭氏幕僚人士,首推齊世英鐵生(先留日后留美)回國任瀋陽同澤中學校長(該校爲張學良創辦),齊現在台任立法委員;高介淸惜冰(淸華留美)十九年曾任察省效育廳長,廿二年任新疆建設廳長,抗戰期曾任參政員,勝利後...

  • 文章漢族之發展與東北之開闢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金鑠 出版时间:1974-11-01
    关键字: 满族 发展历史 东北 开辟 史料

    )发掘奉天锦西县沙锅屯史前遗址与同年安氏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亦有同样之发现。其后步达生氏(Davison Black)之硏究报吿亦同意沙锅屯新石器时代之遗骸与现代华北人相似,[1]故可断定此二址同属新石器时代遗蹟,且为同一民族所遗留者。又据鸟图腾民族之说法,殷民族可能起于东北,如诗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商颂是宋国歌颂其先德之祭诗,宋是殷商之后裔,殷商人根据图腾,造出神话,自信其祖先是玄鸟所生,玄鸟即是燕子,[2]子安在象形文字上,即为初生

  • 文章閒話柳條邊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柳条边 名胜古迹 历史考究

    一、緖言余不才,但对东北之历史文物、风俗习惯,尙称留意。尤对寻幽探胜,久而成癖。惜余生也晚,对于故鄕掌故、史蹟知之殊鲜。前于东北论文集第一册内,拜读刘仲平先生大作「东北境内之长城曁柳条边墙考」一文,内容充实,颇蒙启发。除引起余对故鄕之思外,更忆及儿时往事。犹记乘大铁车(东北运输、交通之工具)赴外婆家,经过一条老壕,壕上有大土堆一座,高约数十丈,家人告余曰:「老壕为明、淸两代之边墙。大土堆为墩台,亦即所谓烽火台也。」稍长,某次复由开原赴通江口(昌图县

  • 文章滿族演進簡史概述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2、33卷 第1、2、3、4期  作者:翁福祥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满族 历史演变 学者论述 女真人

    杂乱无章,事后我一想凡事不能倚靠别人,还是自己整理出一篇文章自己发表吧!因为国父孙中山曾经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人人知道的革命口号:国父竟把满族和鞑靼(契丹)混为一谈、因为一般人都奉国父为圣人,他的言论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我不得不将满族的先民演进史介绍给国人知道,不要再张冠李戴把各少数民族混为一谈,各民族有各民族成长的历史,绝不能指鹿为马。满族的先民是肃慎、是挹娄、是勿吉、是鞔鞮、是女真:他们都是同种族不同部落,从夏、商、周时代出现东北地区陪同汉族一起成长

  • 文章宣化縣城文獻述略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紀國宣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历史沿革 县志 碑记 宣化 学校

    校都在此地。历史最悠久的要算宣化中学,即从前河北省的第十六中学,他的历史,可与北大相颉颃(光緖二十八年成立,初名宣化府中学,民元,改省立第十六中学)。察省行政界文化界的闻人,年在四十岁左右的,全是此校出身。现在学生九班,内高中三班,约五百人。其前身是柳川书院。考现存碑志及清统志,当是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建,由知县黄可润及知府张志奇主持。地点在皇城街(今称钟楼西)张志奇碑说:「......乙亥春(二十年),宣化令黄君可润至,与予同志,赞决其事。先卜宅,有以

  • 文章地方文献的历史价値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張玉法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口述历史 地方志 历史研究 历史学习

    一、地方文献的历史「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文」是典籍,「献」是访问耆旧贤才,两者的涵意很容易明白。访问耆旧贤才就是西方学者所说的口述历史(Oral History),西方史家常以为口述历史是西方发明的,但是从论语这段记载,我们知道,中国在三千年前已经采行这种方法。目前各省文献的编撰,方法上仍然不出上述两种方式,一方面选载业已发表的资料,一方面

  • 文章説東北風土諺(八)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2-11-01
    关键字: 东北谚语 风土人情 传闻轶事 历史故事

    混不開的遼河套,打不破的柳條邊。 崔志遠述。遼河兩岸,河灘廣大,多樹木。土匪出沒無常,其江湖規律極嚴;沿河居民很富,多有槍枝自衞,土匪在此混不開。舊日東北軍閥,多出身於此。柳條邊,如前述。塡不滿的大連,拉不完的東邊。 同右。大連,爲全國第三商埠,東北物產,多自此出口。瀋陽以東,爲米糧、大豆產區;又大連的貨物,多係從其東邊源源車運而來。漠河深,出黃金,長白長,棒捶王。 同右。漠河,我國最北的一個縣份。北瀕黑龍江,隔江卽俄境。本爲荒區,後以其地產金,設廠開採,...

  • 文章説東北風土諺(九)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东北谚语 风土人情 历史故事 东北习俗 轶事

    也名千顶山,世传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此。有此、中、南三岭,最高峯为五佛顶,南岭高处为仙人台,故有此谚之誉。其五大佛寺,十大道观,殿宇皆壮丽,历史、神话传说甚多。袭(洗)村、屯的杀。杨化之述。「九一八」后,东北人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牺牲奋斗,遭到日寇大屠杀的报复。辽宁抚顺县平顶山的洗村,全村男女老幼三千余人被集体屠杀。这叫「袭村、屯的杀」。一上千金寨,就把行李卖,新的卖旧的,旧的换麻袋。崔志光述。更有添说作:「年轻人,跑在外,千万莫到千金寨,如要到了千金

  • 文章瀋陽史考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段柏林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沈阳 历史沿革 侯城 玄菟城 沈州 沈阳路 沈阳卫 奉天府

    一、緒說:瀋陽史瀋陽的沿革,向來世間,多有誤傳。例如以前書刊,常寫成:「瀋陽乃渤海時的瀋州。至瀋陽城東的東陵,卽建築渤海的太祖大祚榮的居城的東牟山。」其實這種記載,原屬錯誤。推其原因,係由我國古書,多將瀋陽,誤傳爲渤海的瀋州,致以訛傳訛,幾朝幾代,誤傳下來。爲更正此點,現從瀋陽的沿革,着手檢討。二、前漢的侯城瀋陽,乃自古昔,卽被稱爲瀋州之遼東的一個都邑。關於它的起源,尙無確實的史實可考。元來,古時自東北,稱爲肅愼及挹婁的時代起,與中國本部互相隔絕,實乃所...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