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华文化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論孝道之推行與法律之適用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翟紹先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孝道 中华文化 法律 民法规定

    壹、前言中國文化,自古以來,最重孝道,溯自漢代以降,法律思想深受儒家學說之影響,而孝為儒家思想之中心,故當今法律對於「孝」亦有所規定(詳參後敘)。且二千年來,唯有賢明之君,多以孝治國,仁政愛民,安和樂利。反之,暴君禍國殃民,必速敗亡。余就此有關典籍,亦多所涉獵,深思明辦,頗具心得,爰特著文,加以闡述。次查,舉目斯世,人心險惡,怪力亂神,血腥犯罪,日益猖獗之際,則消弭禍源,根本之圖,首在徹底改造人心。提倡孝道,始能淨化心靈,揚善傳芳,進而推廣至仁民愛物,形...

  • 文章中华文化论衡专栏(一)太极学说是宇宙最高的原理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喬長虹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太极图 宇宙 易经 伏羲

    编者按:「文化是代表人类的生命,生命则必定是继往开来,才能绵延不断,发扬光大。今天我们海内外同胞致力于中华文化之复兴,可谓已深深体认到「继往开来,生生不已」是民族的一体两面,也是文化发展不移的定律。本刊自本期起,增辟「中华文化论衡」专栏,多元连载。敬请海内外学者不吝珠玉,惠予赐稿,以光篇幅是幸。」中华文化,自有成文史以来,即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儒家哲学由于孔子的整理与提倡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因此,复兴中华文化,无可否认的,孔孟学说是占重要的地位。但

  • 文章世界和平之眞理應從漢學中求之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共产主义 伦理道德 孙中山 汉学

    一、汉学代表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即在世界各国,亦发生宏远的影响。邻近中国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已无论,其在欧洲,三百年前对于启蒙时代的影响,亦显而易见。近百年来,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逐渐开放,世界各国学者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新发现的敦煌文物及甲骨发掘,再引起好奇心,如斯坦因、伯希和等从事美术考古及西北地理等硏究,因而有汉学之称。所以汉学可以代表中华文化。我在十年前曾主编「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一书两辑,蒐集世界各国

  • 文章中國人的特質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3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伦理道德 和平 民主 科学

    进化至农业社会。黄帝之世,由于农业的需要,已开始天文历算的硏究,并创造文字。舜尧之时,契为司徒,明定五伦之敎为敎育宗旨;后稷敎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热而民人育。其时文化,自然以人数最多的士农为重心。农业社会聚族而居,安土重迁,守望相助,所以重视家族观念与伦理道德,注意修身齐家,而且爱好自然,因而认识宇宙万物有一共同生存的原理。尧舜以后,经过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子,乃将以往一千八百年的文化遗产,集其大成,成为中华文化的「道统」。道统的要义,可以公、诚、仁

  • 文章中华文化论衡专栏(二)中国隐士的思想与道家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喬長虹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隐士 道家 中华文化 学术思想 陆放翁

    隱士思想,歷來佔據傳統文化精神之最崇高及其重要的地位。祇是它如隱士的形態一樣,一向採取「遯此不見知而無悶」的隱逸方式,所以被大家輕易忽略,而容易忘記。如果强調一點來説,隱士思想與歷史上的隱士們,實際上便是操縱中國文化的幕後主要角色。至於講到道家的學術思想,更與隱士思想不可分離,與其説,道家淵源於黃、老,或老、莊,毋寧説,道家淵源於隱士思想,演變爲老、莊,或黃、老學説,更爲恰當。我們的歷史,自上古以至秦漢,可稱爲正史的,除了孔子著的春秋以及春秋三傳(左傳、...

  • 文章中華文化思想的價值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馬融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宗教信仰 伦理道德 古罗马 精神文化

    精神与物质失调、失衡,人心浮动、偏向、反常,社会上易起冲突、争端,国际间难有和平,战乱不已,此为世乱的一大主因。试看:近世战乱多由西方引起,究其根因,因支撑西方精神文化的宗教信仰,宗教精神,由于过度的衰沉,因失调、失衡而致人心大变,世风日坏,乱由之而起。(2)由于伦理道德观念的淡薄东方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流。中华文化的特质,偏重伦理道德。数千年来伦理成为社会的组织,道德是维繋社会人心的安定力量。(自古以来东方不全靠法治,乃以伦理道德为纲纪,以之律己律人。西方则

  • 文章新世紀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1卷 第3、4期  作者:劉文玉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传统文化 继承 华文诗歌 中华文化 拿来主义

    舶来品」的思索很是丰富。我认为吸收不是重复西方,也不是全方位的「拿来」。在继承上也有总结的。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诗人们各自探索,除接受西方文化影响之外,也一直保持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其中儒家、道家、释家不同地影响着诗人的创作世界,儒家引导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并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道家、释家把诗人引入无极的大自然,或对自我心灵的梦幻,这样形成诗人笔下对外在的自然美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透析,以以对尘世之外事物的感悟。这些都为新诗的多样化形成了新的序列。这一时期也出现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