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龙门山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户部孔尚任先生传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7期  作者:孟繼丙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孔尚任 国子监博士 龙门 归隐

    户部姓孔名尙任字聘之号东塘,城西北尙庄人,清顺治五年牛,卒于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先生书香门第,令尊贞璠公、明崇祯举人,崇高气节,博学不仕,侍亲课子,是故先得以庭训严教,继入孔颜曾孟四氏学就读,惜屡试不第!愤入龙门山葺李杜居以隐学。清圣祖玄烨谒祭宣圣,毓诗礼堂,选圣裔博学之士讲经;孔府荐先讲大学,尙位讲易,随谕大学士:「孔尙任等陈析,克副联衷,例外议用」,不月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自为异数而专书以记;继调淮阳疏浚海口,复升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后升广东清吏

  • 文章洛阳龙门山奇境及矿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王希融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洛阳龙门 地方历史 山川文物

    沿革龙门山,亦称伊阙,位于洛阳城南约三十余里之遥,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据洛阳公路之要冲,洛松、洛临、洛南公路之孔道。东西两,高耸云际,双峰对峙,伊水中流,壁石佛,精彩奇特,成千上万,曲指难数,色靑翠,气势磅礴,诚人间之天堂,天下之奇境,亦兵家必争之要地也。一、香寺香寺,位于东山山腰中间,建筑有寺院数间,亭阁数座,亭中建立高约一丈五尺余之石碑一座,周围楹柱,对联及悬挂扁额,均乃淸朝乾隆皇帝亲笔书写,观之,龙飞凤舞,苍劲活现,亭左有白居易坆墓一座

  • 文章詩詞四首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張仲慈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诗歌 龙门石窟 张仲慈 泰山

    访龙门石窟「史无前例」后,初次访龙门,石佛无完体,残碑有断纹,伊波映丽日,洛柳斗芳春,寂寞香畔,诗人一抔坟。满庭芳(八四年元月十九日游少林寺,时小雪刚过)红日东升,白云飞去,嵩爽气迎人,登封西望白雪掩轻尘,古寺迭遭兵火,到如今犹见伤痕,百年来红羊劫尽,庙貌又如新。游人,千里至,禅宗认祖,武术寻根,看残碑断碣,松老龙鳞,弹指千年已过,二百塔可证前因,从今后善缘广结,普渡五洲宾。登泰携朋载酒上名,淡淡轻云掩翠岚,宛转黄流归大海,逶迤缆车上南天(缆车

  • 文章龙门与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9期  作者:賈星源 出版时间:1969-11-01
    关键字: 龙门 香山 名胜古迹 历史

    洛都西南距城十五里,有一高截然中断两崖对峙,恍如宫阙,白云浮其上,伊水出其下,此即太禹疏凿之龙门,又名伊阙是也。伊阙两崖,东曰带,西曰龙门,皆有瀑布,下注伊河,水淸见底,游鱼可数,高而秀,林壑如画,悬崖凿刻,佛像满壁,庙宇亭树,倚岸而立,此种钜制,多是汉隋唐以来古物,不过年久失脩,遂使干载遗蹟,剥落彫残,殊属可惜,一俟收复中原后,为艺术上之观感,自当建议地方,妥筹办法,而有以保存之。这里不仅风景美丽,幷且具有历史性国粹作品,弥足珍贵。大凡往游龙门

  • 文章古都龙门概说(续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7-03-25
    关键字: 龙门 石窟 香山寺 白居易

    三、龙门东山名胜龙门原称伊阙,东西伊水南北纵贯。东名胜,以香寺为著,声闻几与西崖造像等量齐观。的北麓,有白太傅墓,即香居士白居易长眠之所。春秋祭祀,洛民所奠佳酿,墓前方丈内,尽成渥泥,肴蔬当亦丰盛。⒈香沧桑香寺,建筑于拓拔魏迁都洛阳之后,经始年月,业已忘记。重修为大唐太和六年四月,至七月下旬竣工。同年八月一日,河南尹白居易以重修龙门寺毕,题诗二十二韵以记其事。吾人要知重修情形,只有从白诗字里行间了解,故录其全诗于左。诗曰:关塞龙门口,祇

  • 文章龙门环打营阵掠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1期  作者:裘仁來 出版时间:1980-01-06
    关键字: 龙门 环山 龙潭 打营阵 故乡往事

    大多在环附近,由环的佃农耕种,故两村间的依存关系,至为密切,素来敫睦亲善,鄕谊深厚。借故挑衅肇事民国十五年(丙寅)仲夏,久晴不雨,旱象环生,在「靠天吃饭」的农村,只好迎神求雨。龙门村有龙门山上有「龙潭」,相传其「龙」甚灵,环父老代表前往「接龙」求雨,将「龙潭」接来之「龙」设坛供奉膜拜,天从人愿,不久果降甘霖,得以解除旱象,仍卜丰收。在欢欣之余,为酬谢「神龙」降雨,大约在六月间全村发动盛大的「送龙」庆祝活动,民间游艺:抬台阁[1]、揹鑪子[2]、踩高跷

  • 文章(名胜古蹟)伊阙龙门胜概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1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伊阙 龙门 潜溪寺 白园 香山寺

    由洛阳渡过洛河南行,一路平畴沃野,麦浪翻匀,林荫如盖,二十五里便到了中国三大石刻宝库之一的伊阙龙门。两夹峙,伊水中流,远远望去形似伊水之门阙,因而古称「伊阙」,亦称「龙门」。西者为龙门山,东者为香,佳木葱笼,郁郁苍苍,河水清澈,柳丝垂绿,鸣泉飞瀑,亭榭翼然,长虹般的龙门大桥高悬于两之间,大大小小恍如蜂房燕窝似的石窟遍布峭壁之上,就像是一幅明水秀而又古香古色的画卷,令人陶醉,更使人留连忘返。按照「水经注」的说法,昔日大禹治水,凿开阙塞,疏导伊水以

  • 文章錢塘詩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3卷 第8期  作者:裘樟松 出版时间:2001-08-10
    关键字: 山河集 诗坛 少林寺 龙门 洛水

    武帝封金策,则天登崛崎。灵禽鸣汉柏,腐木偃唐碑。壑水流年月,云泛暮时。枯荣归史册,留与后人思。望嵩少自叹名观不尽,中原少室幸躬临。寺前曲折溪流小,塔后逶迤岳脉深。百里松风鸣万壑,四围枫火照千岑。安能驾翼游天上,俯视群峰云海沉。洛水洛水涵奇石,天寒不结冰。浅深皆可数,未见玉鸡腾。龙门泉北土无余水,龙门有涌泉。清流眞可爱,灌得牡丹姘。龙门秋日观天阁,千龛饰岸奇。珠帘悬绝壁,石窍吐清漪。水浅无鱼跃,高内鹤嬉。谪仙歌夜色,应物唱泉诗。龙门望香吊白居易翠柏苍松

  • 文章壶口龙门与砥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易叔寒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壶口 龙门 水利问题 相关记载 砥柱山 水利发电

    的名胜古蹟。龙门游观之奇,昔人曾有与浙江潮、匡庐瀑、峨眉雪、洞庭月相提并称。悬注萦旋·有如壶然壶口在西省吉县之西,是黄河有名的峡谷。夏书中云:「既载壶口,治梁及歧。」吉州志云:「河势北来,至此全倾于西崖,奔流而下,约五六百尺,悬注萦旋,有如壶然,故曰壶口。」壶口也就是水流悬状,形成瀑布,注入深渊而名。壶口的瀑布,据中华年鉴载称:「壶口瀑布,高达二十公尺,殊为壮观。」李仪祉氏的「西北水利问题」中指出,壶口为九公尺之跌水。大槪是河水涨落也有不同。不过黄河从马头

  • 文章豫魯之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11期  作者:徐正冶 出版时间:2003-11-10
    关键字: 旅游 相国寺 包公祠 少林寺 龙门石窟 孔府 泰山 趵突泉

    神态严肃,令人景仰。后殿神像则黄袍文装,左室卧房小憩,右室秉烛夜读,儒将之风,高雅可敬,殿左并有五虎将塑像,祭堂幽寂,静穆异常,游客至此无不肃然,其中有柱联:「三分疆域此坏土,万古纲上第一人,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关公的陵墓为一小丘,高数十公尺,丘上植有松柏,四周围有红墙。关林游客众多,当地居民经常朝拜,香烛鼎盛。「龙门石窟」在伊水河畔,洛阳南十二公里。龙门山壮丽,伊水清澈,垂柳娜姿,龙门桥有如长虹,景致极美。著名的雕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就是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