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龙门共返回6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讀中原文獻有感并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2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龙门 七绝 石窟 艺术

    余读中原文献第三卷第九期转载国语史地周刊「中国伟大艺术寳库龙门石窟」一文,不禁有秋风起而兴故国之思。遂提笔写了篇神禹凿龙门的施工考、及漫谈龙门东山与西崖两文;又将龙门景致就自己所谙练部份,归纳成十二项,每项缀七绝一首以达意。藉以慰怀,并卜诸亲友一餐。龙门实况龙门自是古龙门,关塞皇都拟帝阍。两岸崖坚壁又峭,殊难附会不经论。「附记」:炀帝都洛发山东民伕三十万人,修建宫室,以龙门为宫阍,宰辅治事处南牙(衙),建造龙门以南二十余华里外,及今遗迹犹存,可资覆按。禹

  • 文章家鄉划龍船

    来源期刊:《江津》 第36期  作者:何貴華 出版时间:1987-01-30
    关键字: 屈原 龙舟 江津 龙门

    拼命划船前往投江地点去拯救,当然看谁划得快先到把这位忠臣救起来,又一面在船上打锣打鼓是驱散鱼羣,怕鱼儿咬坏了屈原的身体,而演变成今天的龙舟竞渡,听起来相当有道理。龙舟俗话说就是划龙船了。我们家鄕江津各大水码头都是有龙船的,如城厢,中渡街、龙门滩,油溪,中白沙等处,每年端阳节一定划龙船,据我知道江津城厢的龙船是分别属于做生意的各帮。如黄龙属米帮、白龙属于盐帮,靑龙属于煤炭帮,太平龙属于油糖帮,鎭江龙■船帮。因为各个帮口财力都很雄厚,经费开支绝无问题,所以办起

  • 文章龙门滩特产——水泡胀

    来源期刊:《江津》 第22期  作者:何貴華 出版时间:1978-09-09
    关键字: 龙门 江津特产 水泡胀

    我在聚奎中学读书时(约民24、25间),有一天和龙门滩场上的几位同学一起摆「龙门阵」,谈到史地老师陈光鲁先生谈江津特产时曾说:「江津豆腐油溪耙,要吃烧酒上白沙」的时候,我就说:「江津,油溪,白沙都有特产,惟有我们龙门滩甚么特产都没有」,同学刘光宗马上就纠正我说:「怎么没有?你不知道我们龙门滩特产是水泡胀吗?当时我们听了哈哈大笑,大家都不很相信,刘光宗跟着补充说明:『你们「格」不相信?眞的,你们想想看,水泡胀除了我们龙门滩那里看见过』?那时我们年纪小,跑

  • 文章丁丑年感賦

    来源期刊:《同安》 第63期  作者:周文梯  出版时间:1998-03-01
    关键字: 丁丑年 三峽 中华 龙门

    七律一首喜见故园添紫荆,欣逢三峡截流成。承前启后辟新宇,继往开来擎巨旌。庆厦奠粧基础固,大舸起碇指针明。中华跃出龙门日,两岸晴空望月盈。

  • 文章黃河萬里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2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2000-03-10
    关键字: 诗歌 黄河 龙门 巨流

    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七日黄河浩瀚,奔腾到海。来自天上,去向天边。巨流三百,支川三千。黄河万里,中华万年。黄河天水,龙门天险,河套九曲,悬瀑飞泉。砥柱中流,四海会川。黄河万里,中华万年。

  • 文章龙门西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3-03-25
    关键字: 龙门西崖 造像 龙门艺术 佛教文化

    龙门为伏牛山心脏—鹿蹄主峯通往嵩岳的惟一干脉,像伏牛中岳相连的一条襟带。原名伊阙,历代于阙口处设关,通称关塞山,自隋炀帝以后,始有今名。龙门为佛敎胜地,旋以僧尼法行不修,且干禁乱政,而遭受周武帝、唐武宗等的摧残毁灭,加上魏太武帝坑杀浩刼,合称「三武之祸」。以是国人对佛敎一直怀着蔑视心理,和欺谩态度。似龙门那等文化艺术,犹弃若敝屣、遑论其他。中原文献,第三卷十二期封面刋一龙门全图,亦即西崖当今之实际状况。无茂林修行,与突泉瀑布,更看不到苍松翠柏的高揷云际

  • 文章中国伟大艺术宝库龙门石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9期  出版时间:1971-09-01
    关键字: 龙门石窟 佛像 宾阳三洞 龙门石雕

    国语史地周刊很多人都听说过「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鲤鱼是黄河里的名产,别处虽然也有鲤鱼,可总不及「黄河鲤」的肥嫩。相传黄河里的鲤鱼,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想跳过「龙门」;只要一跳过龙门,小小的鱼就可以变成腾云驾雾的龙了。不过我们要知道,「鲤鱼跳龙门」的龙门,是山西省河津县的黄河峡口,那儿两岸都是峭壁悬崖,把黄河夹在里面,挤得透不过气来;一出龙门,山开河阔,水势汹涌,就如万马奔腾一般;因此有「禹凿龙门」的传说。我们现在所讲的「龙门石窟」,是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寳库之一

  • 文章抗战期间龙门县的一个传奇故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湯燦華 出版时间:1981-12-3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传说故事 龙门 抗战纪实

    壹 山深林密的小县龙门是广府的一个三等县,它是在明朝宏治九年扩增城博罗二县之地设置新县治的,面积共有六千七百三十一方里,东西宽一百二十里,南北长一百八十里,北界新丰,东南界博罗,西南界增城,东北界河源,西北界从化,南至广州三百一十里,县城以北山深林密,林木苍翠,县城以南丘陵起伏,沙迳以南直到永汉属平原区,丰产稻米,中间有一条小河,自上建穿过县城沙迳永汉麻榨而连接东江,河边小舟,两岸多水陂以灌漑农田,民风朴陋,县内实行新县制后,统计人口四万余户,都十六万

  • 文章詩詞四首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張仲慈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诗歌 龙门石窟 张仲慈 泰山

    访龙门石窟「史无前例」后,初次访龙门,石佛无完体,残碑有断纹,伊波映丽日,洛柳斗芳春,寂寞香山畔,诗人一抔坟。满庭芳(八四年元月十九日游少林寺,时小雪刚过)红日东升,白云飞去,嵩山爽气迎人,登封西望白雪掩轻尘,古寺迭遭兵火,到如今犹见伤痕,百年来红羊劫尽,庙貌又如新。游人,千里至,禅宗认祖,武术寻根,看残碑断碣,松老龙鳞,弹指千年已过,二百塔可证前因,从今后善缘广结,普渡五洲宾。登泰山携朋载酒上名山,淡淡轻云掩翠岚,宛转黄流归大海,逶迤缆车上南天(缆车

  • 文章龙门二十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叔明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龙门 碑文 碑学大师

    龙门即伊阙,为山之名,在河南省洛阳县南。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如阙,伊水历其门北流,故谓之伊阙。」在此我们便知龙门是地方名,不是甚么「登龙门」的。在北魏时代,前人以祈福佑,多造佛像于石上,并刻其祷颂之文于像旁,此风在北魏时最盛,为数相当可观,据说文字可辨者约有二千多种,经过历代书法家考证,选择其最好者,拓为四品、十品、二十品、五十品多种。淸末书家杨守敬说:「北魏造象,至今存者,盈千累万,其最佳者,有龙门之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

共65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