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河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旅途雜詠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孫友田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黄河 长城 杂咏 旅游

    黄河它的童年是清白的,纯洁得如同水晶。好奇,使它无法沉默,偷偷地离开雪峰。它把童心给了峡谷,峡谷就飞起彩虹。它把幻想洒向高原,高原就亮起珍珠。离开青海就忙碌起来,难得河套八百里清闲的日子。八百里流看富饶,没有坎坷就不会咆哮。泥沙悄悄跟上了它,污染了它的英名。中原多少悲壮的故事,在浑浊的波涛中降生。涣散了铁的纪律,它曾经一度荒唐。千万莫失去堤坝,放纵,会留下创伤。没有曲折便不是人生,有一滴水也向往浩瀚。直到它的暮年,才找到那片蔚蓝……山海关长城,从你脚下

  • 文章黄河夺淮与阜宁立县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謝鼎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黄河治理 黄河改道 阜宁沿革

    一、前言阜宁县新志大事记的第一条:「唐帝尧时,禹导淮自桐柏东入于海。」玆申述之:帝尧时,黄河氾滥,民生疾苦,命伯鲧治水无功,著祝融殛鲤于羽山(注);再命四方诸侯之长,访贤能之士,得舜,即任为摄政,命鲧之子禹继续治水,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完成江、河、淮、济四大渎,均顺轨安流东入于海,民困以纾。禹再以治水足迹所到之处,划分政区,计有荆、梁、雍、豫、徐、扬、靑、衮、冀九州。据禹贡九州图,徐扬二州以淮河分界,扬州在淮南,阜宁地属扬州;又以地处海滨,夏商周三代时

  • 文章由老阜寧縣的關套到華東水災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0期  作者:胡文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关套 华东水灾 黄河

    出海港口,朝廷即设关置卡。一直至黄河夺淮,河床加高,冬春无水行舟,关卡撤除,留下其地名至今。黄河之水天上来,大禹治后,三千多年来一直在西方、北方流窜,从未为害于苏北,直至八百年前左右,岳飞唱完满江红不久,当时国家又成分裂状态,苏北为金章宗地盘,江南为宋光宗天下,黄河亦于此时分家,于河南阳武决裂,兵分两路,一奔右济水(今大淸河)出海,一奔泗水(又称南淸河)入淮河出海。黄河之所以经常改道,系其挟带泥沙太多,待河床淤积高于地平面,则于两岸加陂堤,行成高架河流,一旦发水决堤

  • 文章黄河

    来源期刊:《淮陰文獻》 第1期  作者:丁永華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黄河 淮河 河水淤积

    淮河下游原有独流入海水道,自南宋(公元一一九四)年黄河在南岸决口,有一部份黄水即侵入淮河下游,而与入海水道混合。迄明初(一四九四年),黄河全部夺淮入海水道,因黄强淮弱,淮水被阻,又以黄水挟带黄土,随处沉淀,使河槽高仰,延至清季(一八八五年),黄河又在北岸冲决北趋而离淮域,但淮河入海故道已为垫高,滴水不能下泄,致成废河,故名曰淤黄河。在本邑王营以东,河水干涸,不通船只,夏秋雨多季节,大水氾滥,宽数华里,沿岸田禾淹没,交通不便,为害甚巨。

  • 文章三詠一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徐文溪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咏柳 咏松 咏虎 黄河颂

    ●咏柳朴实无华品至高,河滩路畔扎根牢。经时干涸靑常艳,历日水侵绿更饶。靖节门前添逸趣,苏公堤上浥春潮。玉关不再闻哀怨,撩得骚人难兴豪。●咏松泰山压顶不弯腰,四季长靑绿更饶。宽广胸襟如海阔,凌云壮志比天高。铮铮铁骨英雄概,荡荡情怀杰士标。交错盘须根立稳,严霜恶雪任逍遥。●咏虎雄威自古称无敌,长啸一声百兽奔。爪锐齿坚如利剑,睛光目电似明灯。腾挪展扑倾天雨,越涧穿林撼地风。世代为王呈野性,方圆独霸巨灵神。●黄河颂九曲黄河万里长,东流入海铸辉煌。摇篮抚育文明史

  • 文章黄河小浪底工程竣工后调水冲沙实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黄河小浪底工程 水利工程 调水调沙 “三条黄河 水文监测技术

    九七年秋,笔者曾就「黄河小浪底工程胜利截流」写了一篇短文,概括其规模效益,吿慰旅台的毛正方老师,承蒙刊登在《海州文献》总七十五期上。已于二〇〇一年底全部完工的此项工程,它不同于一般水利工程,除供水、灌溉、发电、防汛外,更重要的是积水冲淤,又称「调水调沙」。也许是在竣工前受严重旱情影响,竣工后不能立即进行试验。今年黄河流量恢复正常,黄河水利委员会及管理小浪底的专家们,早就迫不及待地在进行小范围实验,曾小结出「三条黄河」,首次「联动冲淤沙」的经验。该三条黄河

  • 文章柳園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期  作者:王德擧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柳园地 黄河 地方秩序

    淸朝乾隆年间。丰县县令卢世昌;进士出身,勤政爱民,深得群众信仰。因黄河河官,每年派办柳椿秫楷,动数百万,限期送达,不得短少或延误,如有迟缓,妨碍堤防修护,将以该县办事人员试问,人民为争取时效,昼夜赶运,苦累不堪,卢县令乃与全县公商,购地六十余顷,种植柳树,需用时遂即砍伐,不数年已砍伐者又已长成,如此循环,永无匮乏,斯项土地多靠近河岸,运送便利,计砀山县之周寨附近有四十顷,六区小阁子有十余顷,七区尹长庄有十余顷,至于秫稭则按鄕摊派,送达不难,本县始免除斯役

  • 文章南水北調新思維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孫崇基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南水北调 朔天运河 西线调水 郭开 黄河

    之所以名为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是与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相区别。其要点是从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朔玛滩向东北引水,会合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龚江,及大渡河诸水入黄河。至此分为二路:一路沿黄河顺滚而下,一路引水入青海湖,再西去新疆,东去沿黄河左岸开运河到内蒙古的岱海,再沿桑干河,永定河至北京,天津入海。这一方案较之原西线有更多的优点。除原西线之优点外,尙有:⑴这条线路为地质上的「项凹」,低平顺直,可全部自流。⑵调水更多,约二〇〇六—三八八六亿立方米,十倍拉原西线,相当于

  • 文章記民國二十四年蘇北十縣黃泛災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汪義侯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苏北历史 黄河泛滥 水利设施

    民国廿四年七月间,黄河在山东省之西鄙,鄄城县董庄决口,原来细流如带之河床,现在竟是波涛澎湃,浩浩荡荡,一片汪洋,济南附近各县产生了大批灾民,扶老携幼,狼狈拥挤到津浦铁路沿线,个个愁眉苦脸,席地而坐,眞是哀鸿遍野,黄河泛滥,对于沿岸之居民,造成严重之惨剧。决口之水,经独山、南阳、昭阳等湖,注入微山湖,铜山县(包括徐州市区)首当其冲,鄄城县董庄河隄口门,逐日扩大,微山湖水量狂涨,继而微山湖西堤和套堤亦溃决,铜山境内之不牢河(亦名荆河),房亭河先后泛滥,终于

  • 文章黄河故道沿革与历代战争之影响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4期  作者:王仲廉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黄河故道 历代战争 环境史

    一、黄河故道地理沿革:黄河挟沙重浊,此淤彼决,下游屡有变迁,今黄河下游由河南开封,东北历河北、山东,夺大清河入海。即清咸丰四年,铜瓦箱决口所致。玆擧历代其故道之沿革,凡有六:㈠为禹河故道:即由河南荥阳东北行,至濬县东北,合浊、漳水,入河北,由天津入海。㈡为周定王以后黄河故道:即由河南濬县东经漯川、东北历河北、山东,由天律入海。㈢为东汉以后故道:即由河南滑县、东北历河北、山东,由利津入海。㈣为宋时黄河故道:即由河北开州(今濮阳县),合永济渠,东北历山东,由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