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马鞍山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馬鞍山上的血石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馬嘯風 出版时间:1974-02-01
    关键字: 马鞍山 往事回忆 翟文裕 抗日

    同志,发展组织,况此地带民风悍野,私藏武器甚多,遇机可资利用。」后研商由法库翟文裕前往,先与其传敎的薛大法师接触,因翟会请神扶鸾,可助其召收信徒。一年来翟文裕在那一带活动,吸收千余人加入抗日阵线,并暗中收集私藏之枪枝弹药,分藏于前旗敖虎起一带山区中,进行颇为顺利,此次电报吿急必有重大事故发生。到彰武先见发电报的张同志,得悉数日前在马鞍山被日伪警宪围捕去很多人,翟文裕下落不明。我当即决定去马鞍山探询。翌日到彰武城东北二十华里之高云桥家,见高老先生,(他须髪皆白

  • 文章認識南京——談山系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10期  作者:劉驊南 出版时间:1978-01-31
    关键字: 南京 金陵山 四望山 马鞍山

    其下,世相传为三宿巖。自明初扩城,巖遂截城外。(附注)自此以下,为南京城内西部之山,有南唐以前,诸山皆凭临大江。又在杨吴曁明未开拓城域以前,诸山并在城外。四望山沿革—孙吴时以山势崭绝,可望四方而得名,晋东渡后,以其临江有矶,称四望矶。位置—定淮门内。形势—周围一公里七百二十余公尺,高五十余公尺,北接卢龙,南连石头,其侧冈峦复合,曰栖贤山,曰彭庵山,曰砖冈,曰李家冈,皆四望支干,晋时此一带为战争之所。马鞍山沿革—古以形名,南朝时,以其山幽靓堪拟匡庐形胜,因名

  • 文章雌雄岩的傳說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1期  作者:冠信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雌雄岩 马鞍山 三官亭 石笋 孽龙

    雌雄岩在青田县城东边,出东门(龙津门)过教场坞,往平演村的半途中的马鞍山(俗称塔山)下,有一座很小的三官亭,亭建在路的中间,路后神龛中供奉三官大帝,路前设栏座供来往的人歇息,中间是通道,过路的人必须经过亭里再往县城或平演,天气热时还有善心人士提供凉茶放在亭里,供过路的人取飮解渴,路人则坐在栏座上歇脚,坐在此可以看到传说的雌雄岩(有称阴阳岩),雄岩就在三官亭五公尺前右方,那里有一具雄伟的圆型约六公尺高,圆径约二公尺的巨大石笋,矗立在岩壁上,下端长满芒草,其

  • 文章馬鞍山上風光好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21期  作者:冠信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马鞍山 土地庙 仙岩胡公庙

    马鞍山俗称塔山,靑田县城之东,出东门约二华里,经花园岗,过师姑桥和一大片水竹林,便到塔山了。由山下上岭,石级蜿蜒而上,约半里长,夹道松林,枝长遮天,日晒不透,虽六月上岭也很凉爽。山顶平阔,约数十亩之广,山的三面悬崖峭壁,形势险要,东面山下就是平演村,如在脚下。南面远眺,便是汹险的县下滩与石郭洄,船排经过,险象环生,撑船老大如掉以轻心,其后果就不堪设想。北面山脉连接五都,西望县城如在眼前。在此环顾四野,群山连绵,林木蓊郁,气象巍然,令人心旷神怡,有飘飘然

  • 文章再談商城風景名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7期  作者:張友騫 出版时间:1985-07-30
    关键字: 河南商城 方志名录 金刚台 马鞍山 龙潭

    十五华里有一条水流,名龙潭河,水入灌河时,受山势阻挡,形成一潭,曰龙潭,深不可测,淸澈照人,每月十五前后,天气晴朗,月影印入潭底,随水荡漾,光茫四射,是人们玩水赏月的好去处。三敎古洞城西三十华里处,有一古洞,深无人知,顺洞口形式建有庙宇两层,面积十六间,可容纳香客百余人,庙中塑有孔子、老君、佛祖三尊大像,和九十尊小像。由于庙内有儒、释、道三敎而命名。洞内有天然泉水,洞外风景优美,香火鼎盛,为旅游胜地。鞍山雨信即城西偏北约十余华里山名马鞍山,祇要看到山上起云

  • 文章铅山早期人类活动的古文化遗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铅山古文化遗址 陈家寨曹家墩遗址 冯家山遗址 马鞍山遗址 矿藏遗址

    马鞍山遗址发现于一九五六年。一九八三年,县文物考古工作者进一步调查核实,地处于河口镇郊区铅山中学东侧,该遗址属山坡台地,高出一般地平面二十四米,遗址覆蓋面积一五〇〇〇平方米,山脚临福惠河,从考古采集的标本看,主要有夹红沙和夹灰陶等不同的印纹陶片,其中云雷纹、勾莲纹、绳纹、方格纹、叶脉纹为主,还采集到有孔石刀、石镞、石锛、石铲、石斧、石网坠等,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典型商代遗址。近几年遗址的原景风貌遭到严重破坏,配合县里的有关设施建设,上面建有县委党校、电视差转台及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