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马镇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鎭方伉俪情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1期  作者:羅芙榮 出版时间:1984-11-30
    关键字: 夫妻情深 中庸之道

    很早就听说过台北市府鎭方秘书长有个既年轻又美丽的夫人,且是个善于持家的贤内助,见面之后,果然名不虚传,中等身材的秘书长夫人有着端庄的面孔和大家闺秀的气质,而位于罗斯福路一栋大厦里秘书长的家,也是窗明几净,四周阳台布置了许多盆景,咖啡色系的装璜和明亮的采光,给人相当淸爽幽静的感觉。最近,由于杨市长出国,秘书长「曝光」的机会很多,在电视上看到的秘书长,和气而面带笑容的回答各项问题,秘书长夫人也和他一样有着可亲的笑容。毕业于师大中文系的夫人本名谭锦家,现任

  • 文章忘不了的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1期  作者:汪祖義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桐乡 春蚕 茅盾 林家铺子

    一片生机盎然。车沿着河边的道路慢慢地奔驰着,显然,司机也被眼前的景观所吸引。当车停靠在鎭外的围城桥旁时,我们从车窗内便可远远地看见林家舖子式的旧屋。为赶时间参观茅盾先生的故居,导游小姐一边向我们介绍鎭的民情,一边催促我们赶路。茅盾的故居在鎭街的尽头,是古老的平房,典型江浙式的庭院。走进院中,院中顿使我们感到深沉且博大,显示出主人的才学和财富。故居内的陈设都是旧式的,文稿、照片及书籍都是出版或发表过的。如今,置身于这些物件面前,谁读过茅盾的书籍,谁的新鲜感及

  • 文章五朝元老經歷十年輔佐辛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6期  作者:許道川 出版时间:1987-06-30
    关键字: 人物贡献 六年中程计划 端正政风业绩

    有五朝元老之称的台北巿政府秘书长鎭方表示:巿政建设千头万緖,而且是永无止境的,台北巿政建设,在国家政策及巿民之需求,在具有前瞻性的中长程计画指引下,逐步推展。对巿政业务甚为熟悉,自民国六十六年二月担任巿府秘书长迄今,十年的经历,辅佐五位巿长,踏遍台北巿每一个角落,使鎭方对巿府每个单位的业务,都了若指掌。鎭方秘书长在谈到十年来的巿政工作时表示,过去巿政建设的实体建设,一直是在单独的长程规划下进行,如衞生下水道有廿五年的长程计画,自来水四期扩建计画

  • 文章屿警察半凋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1-02-10
    关键字: 马屿镇 警察 回忆

    故乡瑞安屿(包括附近乡村在内),来台事警者,十有九人。以江风先生年龄官阶为最高,林景聪及蔡仲先生次之,余皆基层佐警,笔者亦是其中之一。来台之初,江先生年虽居长,其实未届不惑,其他之人,均在弱冠出头,意气风发、满怀壮志,对个人前途事业,无不充满信心与希望。无奈大陆沦陷,政府迁台,精英荟萃、粥少僧多,纵使力争上游,亦难突破环境封界,故多数仍侷限于警界一隅,以致原地踏步,警员故我,蹉跎岁月,感慨万千!既升迁管道阻塞,乃退求其次,纷纷设法成家,所幸家庭美满

  • 文章新都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8期  作者:王元輝  出版时间:1978-09-30
    关键字: 驷马桥 天回 宝光寺 新都

    从成都到新都徒步旅行一次,虽然是走观花,也花了天半工夫;星期六午餐后起程,星期日傍晚返囘。出北门,里许,驷桥,此二千多年前司相如发誓「不高车驷不过此桥」之桥也。又二十里,天廻鎭,此唐明皇幸蜀」「天旋地转廻龙驭」之处也。再二十里,新都城,城内西南之桂湖,乃明朝大学士杨升庵之遗蹟也。桂湖紧接城墙,城墙上丹桂数十株,古意盎然,是否为杨升庵所手植,不得而知。新都城西郊的寳光寺是成都平原中几大丛林之一,据说唐僖宗曾到过这里。庙貌辉煌,大雄宝殿屋脊上,高耸

  • 文章美哉澎湖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7期  作者:湯玉龍 出版时间:1993-12-10
    关键字: 澎湖 马公 赤坎 天后宫 大屿岛

    自从退休之后,跑了好几次大陆,除了探亲之外,也畅游过不少名胜之地,但在今年的三月间,我则趁着宝岛的春意盎然,阳光明媚,春游踏靑的好季节,兴起了作离岛之游的意念,遂携同老伴到澎湖一游。三月二十二日的淸晨,我俩至松山机场,搭乘远东航空飞澎湖的客机。八时正,班机由松山机场起飞,八时四十五分钟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公机场的跑道上。四十年前,我曾经第一次到过澎湖,那时是胡宗南将军在那儿坐鎭。我是奉命到金门视察救国团主办的第一届战闘营,囘程经过澎湖,顺道看一看海军的巡防

  • 文章韓侯故里——古蹟

    来源期刊:《淮陰文獻》 第1期  作者:王化明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马头 区域特色 风景名胜

    韩侯故里为古楚淮阴即今之头鎭也,扼运河与淮河(亦称张福河)之交汇点,运河本由北而南,至此湾转往东约三里,再湾转而向北,经天妃闸(三道)本地通称头二三闸即直往淮阴县城,故形成西南东三面环河之势,唯北有砖石砌造之城墙与城门,称北圩门,其状与县城同,下舖齐石街道,观其车辙痕迹,虽巳年代久远矣,而门上面外有石刻横字「韩侯故里」面内则「古楚淮阴」惜上下款之小字,当年未曾留意,甚为遗憾也。头二三闸,每闸之间相虽约二里许,并建有备闸,闸系用长条石建造,结构甚为坚固

  • 文章嵊泗县关鎭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9期  作者:徐信根 出版时间:1995-02-15
    关键字: 嵊泗 马关 历史沿革 现况 前景

    一、地理与人口关鎭位于嵊泗县泗礁岛的西南部,一面临海,三面环山。东北与县政府所在地菜园鎭毗邻,西南与岱山县隔海相望,西连洋山海面。全鎭共有大小岛礁一百四十余个,其中有人居住岛屿四个。陆地总面积一一·一八平方公里。鎭人民政府设在关岙村。全鎭辖六个自然村、四个渔业和两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为一千八百二十七户,六千一百零九人,其中城鎭人口二千三百八十二人。城鎭建筑面积三六·七四公顷。二、历史沿革据史料考证,淸朝初期才陆续有人在关岙定居,从事农业耕种。约在一八四

  • 文章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调灯」重现省庄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5期  出版时间:2012-09-25
    关键字: 民间艺术 调马灯 省庄村 梅花 失传

    八月十六日上午,横山桥鎭省庄村的方氏宗祠内锣鼓震天、喝彩阵阵。表演场上,十八匹红、黑、白、黄、茶色的灯整齐列阵。「骑」在灯上的演员们,都只有十岁左右,他们身着白褂,头戴红头巾,描上浓妆,个个英武非凡。随着锣鼓声,他们整齐走步、摆阵,穿梭有序,场面热闹而喜庆,引得在场的村民连连鼓掌。八八岁的老人曹志兴认眞看着表演,时不时和旁边九十岁的过端生诗论改进意见。这两位高龄老人,是这批小演员的指导老师,也是村里仅存的掌握「调灯」技艺的老人。尽管已是高龄,曹志兴

  • 文章逻鎭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9期  作者:朱廣奎 單國順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历史沿革 盛衰之理 地理形势使然

    逻在阜宁县治西七十里,地据淮河射水之间。在昔淮水安流,港浦通波,南漕由此海运,逻、芦浦、羊寨、喻口,皆为巨鎭。李唐都关中,转漕东南之粟,涉江渡淮入汴,以达河渭,途经射阳湖水域,终唐之世无梗阻。气势邑境属楚州淮阴郡,贞观、总章间(六二七—六六八年),征辽舟师、饷馈由北沙出海至莱州。逻龙兴寺僧谷隐,奉召于郡东南各地创「十字院」。寺建于东晋康帝司岳建元二年(三四四年),僧康义所构,可谓古矣。唐代「十字院」之在逻乡者,有青莲院,僧慈照建;寿安院,僧宝鉴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