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食用方法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說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4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四川 菌类植物 地方特产 食用方法

    蜀地山野,多產菌類植物,載於志書。江津縣志謂:「生於樹者爲蕈,生於田者爲菌。」菌類各縣有特產,通省亦有同樣產品,略述如后:健廬云:達縣產「九月黃」一種,秋間盛產,和作料燜食之,味極鮮,大似長沙之寒菌油。方遠堯教授謂:長寧有「牛黃菌」一種,蓋甚大,肥厚,作湯作肴,均極可口。鷄絲菌各縣皆產,其柄肉如鷄肉成絲,亦有鷄肉味,故名。呈墨綠色,蓋部則脆滑:以含苞未放,及半放者爲上品,全放者較次,生於黃荆叢畔、石畔、淨潔之地。必三朶成堆,找着一堆,附近定還有兩堆,俗呼...

  • 文章説銀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2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6-12-01
    关键字: 银耳 白木耳 食用方法 物产分布 营养价值

    世稱四川通江銀耳(即白木耳)有滋補之功,遂聞名遐邇,價値高昂,視為無上山珍。民國二十年左右,產地每斤價格約七十銀元,運至京滬,即可售價一百四十銀元。其後因產品摻假,重量不足,於是少人問津,降至每斤二十銀元左右,說起來令人感慨係之。近幾年來,臺北市上,大賣其白木耳,裝璜美麗,滋補之功誘人;於是冷飮品有之,筵席上有之。每當酒闌人欲散之際,突來一大皿櫻桃(日本罐頭品)銀耳甜湯,那欲散之人,重新就坐,七鬯加交,大叫補品,只聽滿口結結括括之聲,大咬白木耳脚,如咬海...

  • 文章竹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7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竹参 食用方法 生长环境 四川特产 产地分布

    竹參屬於菌類,生殖於各種竹林處所。每年夏季前後,自土中生長,呈白色,長者六七寸,其大自五分至一寸不等。莖末長有一網,卽爲菌傘。竹參產於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四川竹參產地,以宜賓、犍爲、樂山一帶爲著。雲南所產者素負盛名,惟該省產品上市,較遲一月,故銷售時不免落後,而受川黔產品競爭之影響。四川之貨,次於雲南、貴州貨爲最劣。三省產量,綜計約三萬餘斤。其中四川出產最豐,約佔總額之半。此外雲南約三四千斤,貴州約七八千斤。竹參製法:採取後,將其曝於日光下晒乾,或用火...

  • 文章説芋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4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7-12-01
    关键字: 红苕芋头 司马迁 李泌 水田芋 食用方法

    『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病渴誰能解?臨邛自樂饑。拙花香璧蟹,芋葉凍蹲鴟。鴨足各初辨,鴉頭種亦奇。懶殘今不見,塵味幾人知!』前文是太史公史記之文。詩是前人咏芋之詩。在四川,紅苕芋頭,是所謂「乾人」們經常食用之物,是有關民生問題的產品。但紅苕比較芋頭更為普遍被食用,而不見載於史書,則可見其為外來物,由西域或海舶傳播而來。正如川人種辣椒為海椒,是從海上傳入;紅苕在川中,亦多有呼為番薯者。太史公也曾經說過,靑蠅不能飛千里,但附於驥尾,日行千里矣。以筷之微不...

  • 文章説芋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7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8-03-01
    关键字: 红苕芋头 司马迁 李泌 水田芋 食用方法

    『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病渴誰能解?臨邛自樂饑。拙花香壁蟹,芋葉凍蹲鴟。鴨足各初辨,鴉頭種亦奇。懶殘今不見,塵味幾人知!』前文是太史公史記之文。詩是前人咏芋之詩。在四川,紅苕芋頭,是所謂「乾人」們經常食用之物,是有關民生問題的產品。但紅苕比較芋頭更爲普遍被食用,而不見載於史書,則可見其爲外來物,由西域或海舶傳播而來。正如川人種辣椒爲海椒,是從海上傳入;紅苕在川中,亦多有呼爲番薯者。太史公也曾經說過,靑蠅不能飛千里,但附於驥尾,日行千里矣。以筷之微不...

  • 文章芋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79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9-03-01
    关键字: 四川物产 芋片 著名产地 品质鉴别 装运方法 食用方法

    芋片為蘑芋片之簡稱,卽係蒟篛之產品。蒟篛屬天南星科,學名Hydrosme Riuieri。多年生草,高二尺許,色靑而帶白點,有掌狀複葉。其根圓為球,味最僉,為食料及工業用品。芋片如不善調製,雖久煑亦不成凍脂,鄕人以為不吉,故有「鬼芋」,「鬼頭」等俗稱。川中芋片之生產,以金、府二河為著。金河卽指金沙江;集中於宜賓之芋片,其來路為宜賓,屛山,雷波而入雲南沿江一帶。產地最著名者,推井底,會溪,黃角樹及新廠溝以上各地。府河產品,係指樂山沿江一帶所產。貴州亦有芋片輸入四川。其他各...

  • 文章四川花生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76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四川花生 椒盐花生 成都盐道街 食用方法 种植方法

    來臺之後,曾在臺中花蓮等地區,看見農人挖起一窩花生藤,而藤上稀稀落落祇有十來個花生果,頗覺奇怪,這不合符「一子落地,萬子歸倉」的原則。在四川,挖起一窩花生藤,纍纍然百顆以上。而且收花生根本不用連藤拔,待藤老朽以後,用竹耙耙去,然後以捲地氈式的,用小釘鋤,花生刀等撥土拾花生,那眞是遍地寶藏。何以臺灣花生不甚豐收,經過仔細觀察,纔知臺灣種植花生,花生藤公母不分,未割去公藤,母藤隨之上揚而不下針於地內,所以收成不好。我曾經以此吿訴花蓮農校的學生,他們不予置信。...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