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俗物产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蕭縣的沿革風俗與物產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5期  作者:黃體潤  出版时间:1976-05-20
    关键字: 萧县 历史沿革 风俗物产

    黃帝制天下,始列爲萬國,易稱「萬國咸寗」,猶未分州也。自帝嚳創置九州,徐居其一,豐實隸之。堯使禹治水,九州攸同,豐仍徐州之域,歷虞、夏、商因之,周幷徐于靑,春秋屬宋,爲宋王偃所都。周赧王二十九年齊楚魏共伐宋,宋康王走死于溫,遂屬楚。秦滅楚,列爲郡縣,初以豐爲縣,隸楚郡,復以豐隸泗水郡,西漢東漢並隸豫州沛郡。魏武帝復以徐州治彭城,統郡國七。魏明帝景初二年,分沛國、蕭相等十縣爲汝陰郡,以沛彭城、豐、廣戚等五縣爲沛王國。晉隸如漢制。南北朝宋改屬北濟陰郡,後魏因...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8期  出版时间:1976-08-20
    关键字: 姜堰区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风俗物产

    泰縣沿革戰國楚海陵地,漢置海陵縣,三國時廢,晉復置海陵縣,東晉爲海陵郡治。隋廢郡,析縣境增置江增縣,尋又省入海陵。唐府縣置吳州,改縣曰吳陵,又廢州,復縣名曰海陵。南唐置泰州,治海陵縣。宋曰泰州軍,元仍爲泰州,明廢海陵縣入州,淸因之,屬揚州府,民國改爲泰縣。初屬淮揚道,抗戰後隸第五行政區。疆域東界如皋縣,南界泰興縣,西界江都高郵二縣,北界東臺縣。東西距九十公里,南北距七十公里,面積二千一百十六平方公里,合三百三十九萬六千零六十畝,分爲十區。人口一百二十萬八...

  • 文章沁縣簡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姚炳炎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沁县简介 历史沿革 地形地貌 古迹寺庙 风俗物产

    壹、縣治沿革沁縣爲晉之銅鞮周大夫羊舌氏食邑,戰國期隸韓後歸趙,爲上黨郡,秦漢相沿,魏晉相繼,至隋開皇三年廢郡十六年置沁州。唐初之沁州領沁源、和川、綿上三縣。天寶元年更名陽城郡,乾元二年復名沁州。縣治分合名更,每因當時勢之所趨,年代久遠,無庸冗述,延至淸代沁州轄沁源、武鄕、稱州三縣,中華民國元年廢州稱爲沁縣。貳、地形位置行政區一、地形:沁縣地形似楓葉,西北高而東南下,丘陵多而平原少,地雖貧瘠,然北控省垣,南連上黨,乃冀豫之牗戶,潞澤之咽喉,白晉鐵、公路縱貫...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5期  作者:雨香  出版时间:1976-05-20
    关键字: 海门市 县市志略 地理沿革 风俗物产 交通教育

    海門縣沿革:漢海陵縣地,五代周置海門縣,元明時以水患屢次遷徙,淸康熙時廢,乾隆時復置海門直隸廳,民國改爲海門縣。別稱師山,以境內有獅山而名。民初屬滬海道,抗戰勝利後屬第四行政區。疆域:東界啓東縣,南瀕大江遙對崇明縣境,西與北俱界南通縣。東西距一百十八公里,南北距六十公里,面積一千二百七十一平方公里,分爲六區。人口:六十五萬七千零九十一人。(內政部民國二十五年統計)山川:縣境爲漲沙所積成,無山,茅鎭有所謂獅山者,其實一土堆耳。沙有天南、安慶、南安、裙帶、玉...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