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题刻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始信名山別有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4期  作者:高嵐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江西名胜 罗田岭 历史 佛家文化 诗词石刻

    的故事。「飞泉」左为一九八八年兴建的「西竺禅林」和「功德院」。殿顶新建「藏经楼」,傍巖为室,清静幽雅,造型别致。「功德院」内设膳堂、卧室,旁建炊房,临谷而立。往左后折处,原为邑侯黄濬及雩邑诸子创建的「凝道轩」,其山曰「抱秀」。山麓有一山泉,邑侯张湄曰「乳泉」,至今历历在目,遗蹟可寻。巖之西,原建有「仕学山房」,相传为昔日学士大夫谈道讲学之处。后依悬崖,上「别一洞天」,依稀可辨。巖北为山寺出入口,半壁悬崖凌空矗立,巍峨壮观,上「雩阳一览」四个赫然大字,下有

  • 文章憶總統 蔣公與武陵農場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期  作者:蕭仲光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巡视武陵农场 烟声 国父峰 慰问关爱 农民感怀 旧日留影

    如烟,近望从空急流下泻,水花四溅,声势万千,彩虹相映,诚如万马奔腾,有烟有声,此乃赵恒惕先生题刻「烟声」二字的缘由。瀑布因得雨露之调和,极风云之变幻,大若匹练,小若绢丝,瀑布侧后之高山,即为闻名遐迩之桃山,海拔三千三百余公尺,山势硕壮陡峭,状如桃形,其貌似 国父,故 蒋公指示更名为 国父峯。自此以后; 国父峯与烟声瀑布成为武陵胜景之一。 蒋公每逢莅临,总是要对着此峯远眺凝思,高山远行,于今千万游人至此肃然起敬!山上古木参天,满目葱茏,被人誉为「最美丽可敬的山

  • 文章雪峰崇聖禪寺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4期  作者:曾江 出版时间:1998-09-30
    关键字: 雪峰崇圣禅寺 二十四景 枯木庵 廉主王大王

    ②枯木庵树腹题刻雪峰寺以二十四景著称,有诗为证:雪峰(山)宝所(亭)近蓝田(庄),枯木(庵)三球(堂)一洞天(岩);半岭(亭)化城(亭)无字石(碑),万松(关)雪峤(路)有龙眼(坊);文殊(台)古镜(台)金鳌畔(桥),罗汉(岩)梯云(岭)象骨巅(峰);香石(磨)放生(池)蘸月池(泉),望赵(亭)卓锡(泉)应潮泉(泉)。其中枯木庵树腹题刻和寺内的义存祖师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枯木庵,在蘸月池旁。庵内保存一截千年枯柽,高三点三点二零米,围七点一三米,外嵌中枵

  • 文章故鄕古蹟知多少?盡在雲台煙雨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宋奎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故乡古迹 娲遗石 苍梧山摩崖 海清寺塔 花果山

    有腥味,牛马不飮。泉的四围,石头均呈红色,传为殛鲧鲜血染成。旁有「三缝石」是舜殛鲧试剑的山石,石长十米,裂为四块长条。缝的两面光滑平坦,酷似利剑削劈而成。四周苍松林密,山下壁立千仞,极为险峻。—苍梧山摩崖题刻:在连云港市云台区南城鎭东山。相传虞舜死于苍梧之野,即葬于此。(一说苍梧在今湖南广西交界处)此山亦称九嶷山。明代某书法家写「苍梧山」三个楷书大字,刻在陡崖之上。字径五十厘米,笔力浑厚,是大家手笔。—海清寺塔:在连云港市云台区花果鄕大村水库之滨。唐太宗于贞观

  • 文章梅嶺泉石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作者:郭燕群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梅岭 历史传说 历史名胜 石壁 历史诗赋

    洪崖山上有灵官坛,山后有「如世尊跏跌」的释迦峰,和「左右诸峰若儿孙」的达摩峰。从汉朝到明朝,慕名前来游览赋诗,题刻留记的历史名人就有一百多人,写下名诗佳作,三百多篇,史料之丰富,在江西仅次于庐山。有泉必有石,泉石两相依。在层恋叠障中穿行,倏然见前方一块巨石突兀祼露,那纵横交错的纹里,斑驳凝重的色泽,象立体画,更象生命的雕塑,展示著一种强轫的美,一种粗犷、深沉的美。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梅福石」。相传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字子眞)曾对统治者的昏聩残暴不满,上书

  • 文章歐陽修《廬山高》試説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4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欧阳修 《庐山高》 文学评述 诗词 文史评论

    在士人看来,其壮节可以与陶渊明相比美。在北宋官场党争激烈,官员升迁贬逐无常的社会,能洁身引进,却也是令人向往的,欧阳修的一曲声情并茂的送行诗,更无疑大壮行色,传其名声。欧阳修的诗题为《庐山高送同年刘中允之南康》,有人以为此诗作于皇佑五年,乃因母死守丧去职回永丰县沙溪老家,丧事完毕后返回任所,于途中访刘凝之时所作(见《历代名人与庐山》《庐山金石考》)。然据《全宋诗》所载,则为皇佑三年作,按此诗,既言送,则作者应在任所而不是在庐山南。然不在庐山,并不妨碍他发挥其

  • 文章岳陽樓今昔談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劉漢屛 出版时间:1986-07-15
    关键字: 楼名来源 盛衰修葺 名家题咏 碑刻建筑 传说逸闻

    现象,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之高超由此可见。最有趣的是,铁枷究竟作何用途?有关的史料记载则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用于「辟蛟蜃之患」,有的说「植木其内,编以为栅,以御风涛」;也有说它为船只停泊系锚之用:还有说「作为穿铁链横江拦截敌方战船之用」,根据现代一些专家分析,当以后二种用途较为可信。㈨碑廊石纪盛有关岳阳楼之名篇佳作,除现陈列上述楹联匾额、范记雕屛外,在主楼东南侧尙有一碑廊,计长三十二米,宽五米、高五米,计分为记事碑、诗碑及淸道光皇帝书的「印心石屋」等刋列着前人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