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陶行知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片斷回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4期  作者:蕭乃文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百侯中学 学校生活 陶行知

    南京聘请以实施敎学做合一敎育著称的敎育大家陶行知先生的门人潘一尘为校长。潘氏高高的个子,曾任浙省某县县长,颇富政治手腕人物。陶门的俊彦群集,方与严先生任研究部主任,唐守义先生任艺友师范部主任,还有中学部主任等等,著名的木刻家罗清桢也为罗致担任敎职。使沉寂的鄕村,有如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平添许多话题。二、一挑行李 徒唤奈何在南京的晓庄师范,是实施敎学做合一敎育的发源地。据说:一位到晓庄报到的新生,挑夫挑着一担行李,上了渡船,渡过河,上了岸,挑夫照着晓庄的规定

  • 文章百侯中學老校名為林森所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百侯中学 陶行知 纪念馆 林森 校门楹联

    现辟为陶行知纪念馆的原大埔百侯中学大门门楼校名「百侯中学」四个大字为民国廿二年(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写。字迹苍劲古朴,遒劲有力。字体端庄大方,蕴含着和蔼坚定之气。林森一生题词甚少,当日,应百侯中学老校长、南京国民政府中将立委杨德昭之邀而题写。侯中校名「百侯中学」四个字80年中保存完好,依然凝重隽永,为百侯中学宝贵财富,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鉴赏价值。林森生于1867年,卒于1943年,福建闽侯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一直跟随孙中山

  • 文章大埔县陶行知研究会假百侯中学举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陳訪交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陶行知研究会 教育文化 会议概况 教育事业 人物简传

    五月二十六日上午,大埔陶研会在百侯中学礼堂隆重召开。为培养一批教育学陶师陶典型的师资,打下坚固基础。会议期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省陶研会黄海副会长、汕头市陶研会陈仲豪会长、大埔县县委张远方发来了贺电。宣传部长郑玉华、副县长黄公銮、县陶研会会长、副会长及全体理事以及百侯中学、百侯小学、百侯幼儿园、县教师进修学校、虎山中学、大麻中学、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大埔小学陶研小组等单位的代表六十多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大埔县委张远方贺词: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

  • 文章梅潭河畔「陶」花盛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肖利君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百侯中学 陶行知教育思想 创校历史 学校校训 校园文化

    特色品牌是大埔最具特色的教育名片。大埔学陶在全国教育界、特别是陶研界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是全县教育无形资昝的宝贵财富。为此,百侯中学擦亮「陶」字品牌,让「文化为公,百侯精神」永放光芒。主要做法是:1.把握一个方向:「手脑双挥,求仁求真」的校训,是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和坚定不移的方向。陶行知先生在百侯中学校歌歌词中写到「手脑双敲,未知之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侯中永远的校魂。2.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陶行知

  • 文章北有曉莊 南有百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陶行知纪念馆 百侯中学 乡村教育改革 艺友制师范教育 民众教育

    北有晓庄,南有百侯」这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社会活动家,生活教育家方明先生,在二〇〇三年十月三日只身专程从北京来到粤东大埔县参加「百侯中学全国第三个生活教育实践基地」七十周年庆典活动暨「陶园」,「陶行知白玉石塑像」揭幕仪式会上的题词。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一日,百侯中学隆重举行「陶行知纪念馆」开馆盛典。百侯中学创办于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是一间颇负盛名的农村中学。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秋,校董事会会长杨德昭先生为改革乡村教育,培养有用人才,特专程邀请全国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