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陶器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專載)玖、河南省運台古物現況概述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00期  作者:于鎮洲 出版时间:1998-10-03
    关键字: 陶器 玉器 甲骨 博物馆

    河南地处中原,为我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历代所遗古物既多,地下蕴藏尤为丰富,历年出土文物多系稀世珍宝,对我国历史文化之硏究,弥足珍贵。以甲骨而言,安阳殷墟,发掘最早,出土亦多;铜器,多为我国之重宝;陶器、玉器、编罄等,河南省立博物馆藏品最多,誉满全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抗战军兴,河南省为保存博物馆所藏文物,挑选精品,由河南辗转运至汉口,继运重庆,藏于近郊柏溪防空洞内,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国内战乱未已

  • 文章中国古代陶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古代陶器 文物知识 陶器文化 历史渊源

    中华古陶,始于史前,积厚流广,传遍欧美。民国十年,瑞典安特生,以任我国地质调查所顾问之便,曾在河南省,渑池广武两县,发掘古陶,因在渑池县,仰韶村掘出的彩陶优异,就定名为仰韶彩陶,仰韶便成为彩陶的标准遗址,史学家便称彩陶文化为仰韶文化,经考证认为所获的彩陶,尽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物,瑞典阿尔纳氏因之著作河南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行世。安特生又于民国十八年随同地质调查所及协和医院在周口店发掘一较完整的人类头骨,前后九年的发掘,经过中、美、英、法、德、俄、瑞典

  • 文章中國彩陶文化的分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1期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 彩陶 细石器 陶器 黄河流域 遗址

    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遗址所占的面积:东西近五百公尺,南北超过六百公尺。文化层的堆积,平均在三公尺上下。发掘出来的实物中,没有任何金属制品;故属石器时代无疑。石器以磨制及琢制者为多,形态甚为固定;斧钉、箭头、与农有关的石刀、与纺织有关的石纺垂,均甚普遍。进步的骨器,如有孔的针、箭头及锥,亦为常见的器物。其中最丰富的收获,首推「彩陶」。虽然这些陶器,大多破碎不全;但其中尙有一部分,仍可窥出其原形。仅凭最肤浅的观察,亦可看出;这个遗址中的陶器

  • 文章中原文物價值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中原文物 民族文化 甲骨 陶器 瓷器

    不觉已三十余年了!现在重览旧物,如遇故知,特别有亲切之感焉。敎部所展出之中原文物,计有甲骨、陶器、铜器三大类。铜器又分乐器、兵器、食器与容器;陶器又分食器、容器与明器。铜器有:蟠虺纹鼎(周器),罍(周器),方壶(周器),圜壶(周器),镈(周器),编钟(周器),鸾纹戈(殷器),斧、矛、矢(周器),剑(唐器)等。陶器有:瓦尊,双耳瓦罐(周器),绿釉黍仓(六朝器),瓦井、瓦车、瓦灶、瓦洗(六朝器),绿釉猪圈、绿釉羊圈、绿釉磨房、绿釉瓦楼、绿釉勺(六朝器),双口酒壶

  • 文章中原古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6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3-06-25
    关键字:陶器 出土文物 史料记载 三彩文俑

    陶器的发端,远在史前,人类自能利用天然的火种,便不茹毛飮血,为了飮食所需,便抟拍泥土,烧成盆盂,初甚简陋,经过长时间的改进,才增耳添足,使用陶钧。瑞典安特生博士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一带发掘的彩陶,经考证为新石器末期的遗物,时间约在西元前二千七百余年,其实彩陶之用钧绘彩,已是进化的陶器,而非原始的古陶,安氏珍视其发掘所得,运囘瑞京,硏究报告,传播欧美,采作考古学上重要的资料,按汉武梁祠石刻古帝王画像,首伏羲,次祝诵,祝诵即祝融,祝融司火,后人尊为火神,祝指

  • 文章新石器時代的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新石器时代 陶器 地形 水系 中原

    二质 陶器的质地,以其所在地的土质为标准。大槪西北高原上,有风积的黄土,有风化的红土,这两种土是较易采集的。海滨的土中因为海藻与锰的关系,土多为黑色,乃是黑陶之所以黑的原因之一。在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地带,土是冲积成功的,故拍纹陶的土质是冲积土。就厚度讲起来,普通的感觉是拍纹陶厚,黑陶薄,彩陶居中。三色 在前面说过,陶器的颜色与窰的形制及烧成后是否加水有很大的关系,彩陶的颜色,地子大半是红的,在红的地子着黑,红等彩,在红地子上有时也有灰的成分,但是很少

  • 文章施翠峯硏究唐三彩(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9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各种陪葬用品 制作工艺 流斑纹 唐三彩的釉色 多彩陶器 广泛流传

    考古学家们的考证,瓶体下部较细的凤首瓶(较接近外来之原形),早在南北朝末年与隋代之间,曾经作为单色陶器出现过。扁壶形的凤首瓶是用两块模子拼合而成的,瓶座有素文的,也有宝相花文(贴花)装饰的。瓶体均上三色的流斑文,然而只有把手是上黄釉的。値得注目的是这种扁壶形为盛唐期之产品。㈡瓣口瓶—一种花瓣形瓶口的圆形瓶。其形状描述如下:把手以龙头为主,作龙口咬住花瓣状,似乎是初期瓣口瓶之典型,其把手似是由龙头演变下来的。瓶肩或瓶颈皆有轮圈,瓶体上有贴花,也有只以水平凹线装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