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陪葬墓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历史文物)民族文化的瑰宝虢国地东马坑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7期  作者:高雄市同鄉會 出版时间:1995-07-03
    关键字: 东马坑 陪葬 考古工作 春秋战国历史

    虢国(公元前一〇一五年—六五五年)地车马坑,是一九五七年发现的。当时共发掘出二三四座,辟为虢国文物陈列馆的车马坑,是当时发掘最完整的一座,是春秋时代虢国贵族的陪葬墓,其规模是很可观的。坑内有车五辆、马一〇匹。车由车轮、车箱、车辕等组成,木质结构,双轮独辕,施漆。五辆车排成一列纵队,辕头向北,每辆车的下面都压有两匹马,马头朝北,排列整齐,系杀死后埋葬的。并在车箱底下发现有狗骨架。车箱放在辕木和轴木之上,四面都有栏杆,后面的栏杆正中有缺口,可作乘车

  • 文章九连墩楚的发掘与初步认识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耿華玲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 陪葬 研究

    历,为何称之为「九连墩」?原来此处从九连墩一号、二号(以下简称M1、M2)开始,由南至北依次整齐的排列著9个馒头状土堆,全长绵延3公里,其封土堆的直径在50—70米不等,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九连墩」。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古时候一位有功的大将军因奸臣的谗言被大王误杀,杀后大王幡然醒悟,追悔莫及,下令赐金头一个,并连夜抢修九座坟,将金头葬入其中之一来迷惑后人,免于被盗。是否有金头,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九连墩古群早在1984年已被列为襄樊市

  • 文章施翠峯研究唐三彩(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铅釉软陶 陪葬 出土 遣唐使 祭祀用品

    但有的却是生活器皿。施敎授一直相信,在各种唐三彩之中,灶、井、栏、碓、碾、谷仓、房屋、厕所、假山、魈头(鬼面具)、神王及所有的人物俑等是百分之百的明器,可是,凤首瓶、瓣口瓶、扁壶瓶、长颈瓶、瓢形瓶、万年壶、三脚壶、四耳壶、大小盘、杯子、香炉、盌、枕、盒等,是作为生活器皿制作的,当使用者(贵族)逝世时,作为他们生前的爱用品,与明器一并埋入中,以慰亡灵。唐三彩明器与器皿两者之间的最显著差别就在它们的大小尺寸的比例上。上述属于明器的项目中所列出的各物,是将实物

  • 文章施翠峯研究唐三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中国工艺 陪葬用品 出土 西安 洛阳

    并不是在唐代的任何都巿都存在着,它只限于长安与洛阳的唐代两个大都巿里,这是値得注目的一个特点。施敎授说,洛阳和长安是隋唐两朝的都城,人文汇集之地,由此可知唐三彩的背景是繁华的大都巿。又因它出土的地点,皆为唐,因此被视为明器(陪葬用器),关于这一点,値得商榷,留待后文详述。一直到现在,在日本的考古界人土却认为出现唐三彩最早的坟,是神龙二年(公元七〇六年)埋葬于西安的永泰公主之;其次是有着开元二年(公元七一四年)、开元八年(公元七二〇年)、开元十一年(公元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