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阐释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金剛經要旨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0期  作者:劉芳遠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金刚经 阐释 要旨

    金剛經是中國佛敎禪宗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惠能起因聞人誦金剛經而開悟(禪宗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言,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後至黃梅修道,當其五祖弘忍傳授衣法時,特爲說金剛經(禪宗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爲說金剛經。」)。又禪宗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味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簡稱金剛經)。」釋迦第九會說般若(智慧),門徒阿難爲其紀錄。中國譯本共...

  • 文章邱创焕阐释国歌歌辞吾党:我们大家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3期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中华民国 邱创焕 歌词阐释

    新近台灣省政府主席邱創煥六月十九日表示:國歌中「吾黨所宗」的黨字,係指「我們大家」而言,凡是中華民國的同胞都可以說是「吾黨」。省議員黃玉嬌在質詢時指稱,國歌中「吾黨所宗」之黨是指「中國國民黨」而言,應該作修正。邱主席進一步說明黨字的意義。他說明凡是血緣團體如家族,地緣團體如縣、鄕、村等,均可稱爲黨,廣義而言,凡是中華民國的國民,都可以說是吾黨之人。邱主席又說,周禮地官上說:「五家爲比,五比爲閭,五閭爲族,五族爲黨。」又說:「睦於父母之黨」,都指的是血緣團...

  • 文章廣傳公家訓「親命語」釋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劉氏譜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广传公 家训 阐释 新命语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處立綱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上述這首七言律詩,係劉氏第一三六世祖廣傳公所作。廣傳公名并號清叔,生於嘉定元年戊辰(公元一二〇八年)於宋理宗端平二年乙未(公元一二三五年)登進士授江西贛洲瑞金縣令,因築城建學,平洞寇有功,改京秩,終奉議郎正四品。妣馬氏、楊氏共生十四子皆次巨字冠首,順序為:源、湶、洲、淵、海、浪、波、漣、江、淮、河、漢、浩、深。律詩之第五句中「親...

  • 文章论朱熹对艮卦的阐释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郭振香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朱熹 艮卦 周易阐释 卦辞分析

    摘要 朱熹对《周易》艮卦的阐释主要体现在:将卦辞「艮其背」解释为「止得其当止之所」,由人的身体动静之规律而论道德实践行止之定律;「强调」只是道理所「当止处」,反对人事所为中任何私欲的计算对「道理」的遮蔽。提出艮卦「主静」,并由「静」的吉凶训诫上升到「中有定止」的义理推明。这先阐释不仅反映了朱熹通过易学诠释对其哲学理本论积极建构,而且体现了其理学视域下所凸显的儒家价値取向,即对群体、社会以及宇宙生命的终极关怀。关键词:朱熹「艮卦」止虽然朱熹在解《易》的总体

  • 文章地善人善風光好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6卷 第6期  作者:楊越岷 出版时间:2014-06-10
    关键字: 嘉善县 历史文化 缘由 最新阐释

    明宣德四年(一四二九)三月,浙江巡抚、大理寺卿胡概以嘉兴府属嘉兴、海盐、崇德三县「地广赋繁」为由,奏请朝廷增设新县获准。次年,从嘉兴县分设秀水县和嘉善县,从海盐县分设平湖县,从崇德县分设桐乡县,形成「一府七县」的建置。虽然没有查阅到胡概跪呈皇上的奏本,但根据上述志书提供的史料,我们完全可以作出「嘉善县的县名,最初由胡概拟定的」这一推断。「嘉善」县名的最新阐释有关「嘉善」建县的情况,明清两代编纂的《嘉善县志》中均有记载。至于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清光绪县志这样记载

  • 文章現代教育問題與孔孟思想

    来源期刊:《同安》 第93期  作者:陳慶衍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现代教育问题 孔孟思想 人性阐释 存天理正人欲导向 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 优化社会风气

    子路問孔子為政「奚先」?孔子説:「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現代與孔子當時面臨同樣的首要問題,就是「正名」。有些儒者所定的「名」,未遵孔、孟的原意,「名」不符「實」;有些儒者對孔、孟所定的「名」,或未作完整的述説,或且作完全相反的解釋,「實」不符「名」;致從事教育者,跟著將錯誤的觀念,當做正確的觀念,來教育大眾,使大眾不知其然而然,做不正確的行為,誤為正當的、君子的行為,為世風日下,政風日亂,根因所在。名實相符,是為政、教育首先要做的事。如孔、...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