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锣鼓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對川劇的認識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6期  作者:丁宗裕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川剧 研究 唱腔 锣鼓帮腔

    结束以后,各省返回家鄕的外省人士,津津乐道于川剧的也大有人在。川剧中的唱腔共分为五种,即昆腔、高腔、胡琴腔、弹剧、灯剧等。高腔在川剧中占百分之八十,是由宋代的南戏演变而来,淸乾隆李调元的「雨村剧话」中说,川剧的高腔是由江西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的。高腔从曲牌音乐上,保存元、明的乐曲细致的生动,刻划人物和表达情感,都有优美的技巧。高腔不用乐器伴奏,只用一副板子调整节拍,有时中间加上一㸃锣鼓,末尾用帮腔结束,这种唱腔结合着四川话,抑扬之处,比之其他地方方言来得大

  • 文章川剧锣鼓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7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川剧锣鼓 川剧高腔 三庆会 锣鼓 改良川剧研究班

    打唱打唱,三分打,七分唱;这意思是说,先要打响了,然后才好唱。所说打唱的打,自然并非武打的打,乃是指打锣鼓的打。打唱的打,既然属于锣鼓方面,那我们就来谈谈川剧的锣鼓。这里谈的,不仅限于川剧锣鼓的种类,也包括它的性质,和它在剧情中发生的效用,渲染或烘托各种感情。川戏的剧中人,无论表达任何思想感情的动作,都离不开锣鼓家伙伴奏,诸凡喜、怒、哀、乐、哭、笑和呼天唤地时,无一不用锣鼓加强剧中人感情之流露与增加舞台气氛,这是与平剧无法相同的地方。因为平剧有其他音乐

  • 文章锣鼓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8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8-04-01
    关键字: 乐器 锣鼓 演变 演奏场合 民俗文化

    蜀中有一套声乐器,名为「锣鼓」。其组成系:一个鼓,一面锣,一对钹,一个放在手掌上敲的小锣。(又名马锣子)。这套锣鼓响器,从大城市到小鄕村角落,普遍使用,远及云贵康等省。响器虽止有四件,而牌调却不少,是利用各种音响之急徐快漫单复,以及手法能使音响略有变异等,编成乐谱,照谱演奏。其符号:一代表鼓,〇代表锣,×代表钹,、代表小锣。以—×、〇四种符号编列成各牌调,与歌谱相倣。锣鼓有头二三号之分,固定的戏园子,票房(打围鼓)采用头号,叫做堂锣堂鼓,发音庄重沉雄,端

  • 文章談川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76期  作者:默鳳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川剧源流 边疆戏剧 川剧腔调 锣鼓帮腔 剧本来源 演技做派

    ,「刺目劝学」诸剧。有只用道白而无唱腔的戯,如「男面礼」,「女面礼」(宏碧缘故事),「饯行囘国」,「公堂失和」(珍珠衫故事),「准河营」(蒯通故事),「审蟹」(聊斋故事),「顶灯」诸剧,唱腔几乎可以除去。或与道白相较,其字句之比例不及十分之一的,则有「假投降」(姜维诈降)、「宫门带诏」(亦名「血带诏」,三国演义故事),「审吉平」(三国演义故事)等腔。有全部唱腔,而无道白者——引子诗除外,但无表名——如勾践事蹟:「托国入吴」是。三、锣鼓帮腔的表现川剧在演出时,锣鼓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