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4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程颢(明)学说概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程颢 明道 洛学 朱熹

    学说的渊源大程子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今河北定县),后徙为河南人。(一〇三一~一〇八五)北宋洛学之中坚人物。据宋史「程颢传」称:高祖程羽为太宗朝三司使,父程珦,太中大夫。生而秀爽,踰冠中进士第,历任鄠县、上元、晋城令。受知于神宗,熙宁初为太子中允。时王安石当政,罢归。哲宗时召为宗正丞,未行。「学」传云:「颢资性过人,充养有,和粹之气,益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自十五六时,与弟頣闻汝南周敦頣论学

  • 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馬麗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孝道 父母 伦理

    在我国民族德,最重要的,莫如「孝」字。古往今来,不论个人修身齐家,乃至于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孝为主旨。 国父说:「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中国讲到这样完全。」由此可知,我们民族伦理德的精神,是完全寄托在「孝」字上了。父母生育我们,含辛茹苦至于成立,爱之护之,惟恐不及,眞可谓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对于自己的父母,我们如何能不孝呢?一个人对父母不孝,对兄长必不恭;对国家更谈不上忠了。因此,孝是作人处世的基础,也是个人德的出发点。靑年守则云

  • 文章中原文獻編輯要旨與徵稿範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83-08-30
    关键字: 征稿 报道 启事

    一、闡揚國策。二、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三、報導中原歷史文化,山川形勝,革命史實,政治興革,民情風尙,地方掌故,先賢事蹟,及抗戰戡亂等重要史實。四、報導海外及在臺同鄕生活動態、學術硏究、事業發展特殊事蹟。五、各縣巿地形、物產、民情、習尙、歌曲、民謠、戲劇等。六、人物描述、工作經驗、個人奮鬥史實,求學治事叢談,歷代名人傳記,時人事蹟報導。七、海外來鴻。八、揭露大陸匪情。九、硏究光復大陸後建設桑梓各種方案。十、其他有關中原文獻。

  • 文章「中」为中国文化之基础,亦为立国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作者:葛建業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孔子 天道 中道 道统

    和平的启动者,不会称霸或侵略邻国!相反地,将会是与世界各国一起,寻求多元发展的空间,与不同主体之间,对话交流,各自发展,俟获致全面和谐而后已!关键词:允执厥中 人进德 天成物 中立国「中」为中国文化之基础壹、「中」的起源始于中国的上古时代:一、《易经·说卦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曰阴与阳;立地之,日柔与刚;立人之,曰仁与义。」这是中国经书中首先提到「天」、「地」与「人」;而「人」实际上是居于「天」、「地

  • 文章周易的學術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劉瑞符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易经 学术思想 天地之道 修省之道 政治之道 兵事之道 伦理之道

    易经是一部由史巫辑录占筮纪录而成之占筮之书,其主要之内容为六十四卦图卦辞及爻辞。占筮是古代为人决惑定疑的一种巫术,掌之于史巫之官。此种巫术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是神迷信,而史巫在占筮时的身份,即为介于人神之间沟通的桥梁,假藉神的指示而对于求占者所要占之事,作成吉凶休咎之断辞(卦辞及爻辞)亦称筮辞。此等筮辞,皆出自史巫之撰述,不过假藉神以为使人信服之工具。故自占筮巫术之本身而言,实无若何价値之言。惟当时史巫皆为知识较高之知识份子在其撰述筮辞之时,以其对所占

  • 文章圍爐夜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81-10-30
    关键字: 成功之道 为人之道 交友之道 处世之道 孝敬之道

    △成大事功,全仗着秤心斗胆;有眞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者心作主人;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后世。(者俗作这)。△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愼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顚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尙,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能结交直朋友,其人必有令名,肯亲近耆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

  • 文章论逸居无教之失与匡正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劉林華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修身之道 治国之道 匡正之道 名家名言

    壹、绪言孟子有言:「人之有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忧之……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又谓:圣人忧民,是以「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载滕文公上之四)所谓人若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并非无端加以鄙视,盖因禽兽昧于礼义薕耻,只知顾及其自身之保与养,故凡有利或有害其本身者,均将磨牙吮血、悍然为之而不恤。若人而罔顾群与社会、国家为互助之体,德仁义为互助之用,而只知本身之保与

  • 文章趙公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0期  作者:戴碧文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赵公桥 黄河故道

    我的家鄕是临黄河故,据说在前淸乾隆年间,黄河是经过这里的,后来黄河开口,改东北而行了。黄河故,现仍留着一条小河,每当秋天,秋雨涟涟的时候,河水就涨了。因河上无桥,行人极感不便。吾县有一白发苍苍的老公公,大家都称他赵老太爷,慈眉祥目,见着男女老少,都要很亲切的打招呼。这座桥就是他老人家修的,当桥修好的时侯,来往行人旅客方便多了。尤其是深秋时侯,再不用汤水而过了,这座桥并没有正式的命名,日子久了,因是老公公修造的,他年纪又老,而且姓赵,便以赵公桥叫响了

  • 文章《中庸》是整体 中有层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丁潤生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中庸》 中道 诚明 体用

    关键词:中庸 中 诚明 体用 误区摘要:本文认为,作为整体的《中庸》文本,围绕命、性、、教为核心可分为以诚为体和以庸为用体用结合不二的两大层次(部分),进而指出对《中庸》文本误读中割裂体用以及把中庸庸俗化及与折中鄕愿相混淆等误区。

  • 文章浅谈治学、修德、立身、建功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劉林華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治学之道 修德之道 立身之道 建工之道 君子之德

    尝思攸关人生德业成败、生活苦乐者,不外学问、德行、志节、事功四事。故不论何人,尤其有志于追求人生不朽价値者,均应注意治学、修德、立身、建功之,以求免于失败与痛苦,获得成功与快乐。爰述一得之愚,藉供修为之资。一、就治学言,要好学深思,须一字一句不放过,步入学问堂奥:学所以聚积有用之知识,故当博学、精进;问所以辨明书中之义理,必须深思、审问。因之,欲成为学有得之君子与术业专精之人才,须一字不识查字典[1],一语不明查辞源[2],必要时应请师友为之释疑解惑

共246条记录 1/2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