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德伦理共返回6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橫渠與孔孟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9期  作者:陳正榮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张载 孔子 孟子 人格形态 道德伦理

    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为圣人而后已。「(张子全书序)横渠之学批驳老庄佛释之说,虽非尽得其分,而承绍孔孟遗说者,则屡迁不移,守正无失者也。道德进路之人格型态孔子称至圣,孟子称亚圣,其所以为圣人,虽曰天纵聪明有以致之。然孔子犹言十室之邑,必有信如丘者焉。而孟子则云舜何人也,予何入,有为者亦若是。如此则孔孟业已肯定人性上达可以致圣,故圣人人人得而为之。故先天成圣之可能性已被预设,所求以至圣人之境者,唯问学持守而已。虽人人得为圣人,而非人人皆为圣人,所以

  • 文章推廣「守平之道」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王衡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守平之道” 思想推广 社会文化 道德伦理

    雩都 王衡凡天下事守平則安,不平則鳴,推而廣之,妙趣多方,總而言之,姑名之曰「守平之道」:身心要平衡,勸人要平和,處世要平穩,氣候要平常,環境要平靜,人人要平安,利益要平均,分攤要平分,建造要平準,管理要平治,表面要平凡,心理要平淡,做事要平實,人權要平等,車軌要平行,起立要平身,冤屈要平反,大衆叫平民,一生叫平生;自乘叫平方,平地叫平原,國劇叫平劇,同輩叫平輩,普通叫平平;處人要和平,處事要公平,自我要心平,批評要持平,起步要氣平,測量要水平,行船要風...

  • 文章救世雜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01期  作者:謝震  出版时间:1993-11-10
    关键字: 道德伦理 济世 人口爆炸 科学

    世道不古,人类因利己自私而不停的相互斗争而忘却了以道德伦理济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为人处世观念,系我国古有名训,是以伦理道德观念为基础。宇宙人类万物是不停的在演进,是我之所谓"PEACEFUL EVOLUTION FORPROG-RESS AND BETTERMENT"为求进步之和平演变"。因为人类曾有恐怖的流血斗争苦痛经验,所以流血革命性的演变(Bloodly Revolution)已渐淘汰,取而代之的即是「和平性的演变」。现今

  • 文章管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造就贤杰群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3卷 第6期  作者:吳仁傑 出版时间:2011-06-10
    关键字: 教育 尊师重道 伦理规范 道德伦理 传统教育思想

    道德发生矛盾时,应舍生取义。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也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重视人伦(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教育人伦是维持社会秩序的规范,中国数千年能够保持社会的安定生活,能够崇礼尚义,敦亲睦族,这应归功伦理教育的功效。荀子思想学说亦是继承孔子而来,与孟子并称儒家的大师,但与孟子主张性善论相反,主张性恶论。他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

  • 文章(政治論壇)何謂「老而不死是為賊」?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3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1994-07-03
    关键字: 孔子 伦理道德 气度

    中国为礼义之邦,中华民族更是讲求伦理道德的文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中国文化之主流,伦常观念,牢不可破。所谓伦常,简单言之,就是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是为五伦。所谓「君臣」者,乃为长官与部属,上级与下级的从属关系的代表称,并不必拘泥于文字。在今日民主社会中,包括范围极广。用在政治方面,总统、院长、部长等而下之以至于科长、科员等等;用在企业方面,董事长、总经理、经理、专员等等,以此类推,都是上级与下级的从属关系,都包括

  • 文章吾欲孝,斯孝至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7期  作者:莊政 出版时间:1981-07-06
    关键字: 孝道 伦理 父母 祭祖 道德

    多年來臺灣的經濟快速發展、斐然可觀,惟其社會風氣迄未改善,「敎化,國家之急務也……。風俗,天下之大事也」。可是最近作奸犯科者多爲高級知識分子,士大夫之無恥是曰國恥,言念及此,能不悚然。

  • 文章职业道德伦理

    来源期刊:《富陽年刊》 第12期  作者:方慕孺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职业道德 职业伦理 道德规范 儒家思想 词语辨析

    一、伦理道德常人每将伦理道德相连用,颇有视其为同义词之概。但课程命名既将两者并列,则似属异议。究竟两者关系如何,首应加以探讨。按伦理一词,英文称之为ethics,但英汉辞典中此字之释译,道德亦在其中。再查查英文中关于有道德涵义之字,不外morals,morality,moralism等,但此等字眼之释义中,又有伦理存焉。由此可见西方人的观念中,两者似无区别,而有相同之涵义。第二种说法是伦理在先,道德在后;伦理道德的起点或基础。必先社会上有了正常的人

  • 文章我國商業文化·確優於西方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3期  作者:董志超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伦理 道德 商业文化 经营方法

    在改革開放十餘年來,溫州人的勤、敏、冒險精神,締造許多令人欽羡佳績,但內外風評卻毀譽參半,要建立今後溫州良好企業、商貿形象,必須要重新宏揚優良傳統文化;堅守誠信原則——「公平交易,童叟無欺,價廉物美,薄利多銷」,方能在劇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 文章弟子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7卷 第5期  作者:管季  出版时间:2011-10-01
    关键字: 《弟子规》 蒙学 伦理道德

    弟子规》是传授伦理道德的蒙学读物,影响最为广大的一本书。自清代开始传授以来,几乎没有任何一部蒙学读物比它更为风行,在清代,许多地方政府都会飭令所属州县,将《弟子规》列为私塾或义学的童蒙必读书籍。作者李毓秀,字子潜,清代山西绛州人。从党冰壑游近二十年,精研《太极》、《西铭》之说,是一个理学家。生活在康熙年间,八十三岁时卒。本来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但因撰著了《弟子规》,死后他的牌位也被供奉在绛州先贤祠。《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经贾有仁修改之后,才改易

  • 文章憶家鄕清明掃墓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陳育柱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清明节 祭祖 伦理道德 扫墓事宜

    生前行谊,勉励族人孝、悌、忠、信、克勤、克俭的道理,做人过日子等……仪式简单而隆重。祭事完毕,八人一伙席地而生,把带来的大荟菜、咸饼子(烧饼的一种)分而食之,人人有份。不过美点佳肴总是由长辈享受,在我童年的小心眼里觉得有些奇怪!什么老是长胡子的吃好东西,年轻人虽垂涎三尺,亦只有看的份,到长大以后,才聆悟到在旧社会里,处处尊敬老人,是伦理道德的最佳表现!」忆在家鄕淸明祭祖是那样隆重庄严,而今社会进步,对祭祖草草行之!尤其在大陆上不用说祭祖,连祖宗的墓亦早已坦平

共61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