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士桥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地方掌故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期  作者:金光宇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无形山 卜弋 师姑井 道士 掌故

    至今称道勿替。淸季鎭人何鉴堂茂才,学有根柢。曾就本地风光,撰一妙联。恰切工整,脍炙人口。录供各鄕长谈助。靑龙山下师姑丼;白鹤溪边道士桥。(附注)师姑即尼姑,我鄕俗称。水流经此廻漩,积久河底成丼,有师姑溺毙,故名。道士桥,属丹阳县,距本县边界十里。

  • 文章道士与翁墓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0期  作者:九九老人 陳仲修 二〇一〇春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道士 翁墓 马巷大宫 通利庙

    因而派遣一位官员—江夏候南下勘察,沿途凡有可疑景物,一概予以破毁,以防后患。相传破坏叶道士墓穴的那位地理师就是钦差大臣江夏候手下的官员。以上故事系笔者儿时(九十年前)聆听家乡耆老口述,印象极深,如今时过境迁,「通利庙已废」,「龙蛟池」也已填平,叶道士之墓(亦称翁公墓)不知是否存在?该墓附近有座木,历代屡经倒塌重建,直至民国初年改用砖石、水泥建造,当时的水泥全是外国进口,大家都叫「红毛土」因而此就叫做「红毛」,又因附近有翁公墓,故又有人叫「翁墓」,闻此

  • 文章青島散記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何芳川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栈桥夜色 公园灯会 崂山道士

    帆高张,昼夜星驰」,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南海·跨印度洋,曾领先于哥伦布和达·伽马大半个世纪。回顾身旁,几个十多岁的靑少年正专注地凝视着灯船。他们当中,或许会涌现新时代、新中华的郑和吧。崂山道士我们来到了崂山。小时候,读过关于崂山道士的书。对于书中那些有仙术、会武功、身怀绝技的道长们,充满了钦佩与欣慕之情。在山脚下的下淸宫里,居然寻访到两位道长。这两位道长,看上去六、七十岁。虽然一身道家装束,却不见仙风道骨,与俗家老人相差无多,满脸是和颜悦色

  • 文章西北情雜記(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望鄉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道士木乃伊 梦城 嘉峪关 酒泉公园 黄河母亲

    程金山父子,以其皮制鼓一日三击为后世贪者戒;更以其头骨盖作饮器。今置安西博物馆展览柜中与道士木乃伊同列。湾的梦城位置形胜「两山对锁东西峡,十水争流上下滩(祁连山脉雪水循西北向流出,主要有疏勒河、党河);东望雄关(指嘉峪关尙在三百公里外)西连瓜沙(安西古瓜州)南屛祁连、北拒蒙古、雄踞丝路咽喉、锁定东西要道,龙蟠虎踞,形势浑成」。现在的梦城不知是否中共修整过,未曾近观,亦未进入,未见居民及街市,仅见一角景点。惟距安西不远,北有疏勒河及少许汉长城遗蹟,远望戈壁

  • 文章東林「龍亭觀瀑」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1期  作者:施鈺興 出版时间:1995-11-10
    关键字: 浙江名胜 龙亭桥 蛟龙传说 竺杭道士

    一簇飞来,倏忽消逝,煞是好看。溪流中乱石出没其间,像迎风博浪的海狮,忽而沉没水底,忽而跃出水面。久而观之,似乎石动水不动,水中顽石,顿时生气蓬勃,情趣横生。人立上,有一种凌空、旷达、壮阔、豪迈之感。下有一个龙潭,已被山砂淤没。潭侧有三、四棵古枫,像一簇龙钟老者,立在潭旁,看不厌的古飞瀑,道不尽的千古传说。传说潭中有一蛟龙,年年淸明前后要去给牠母亲上坟。牠一路威风凛凛,搅得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害得一方百姓年年受灾,民不聊生。灵鹅村有个竺杭道士

  • 文章仙居山和桃源的故事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43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2010-12-31
    关键字: 仙居山 桃源 道士 洞天福地 反晋义军

    仙居山,海拔二〇六·七米,位于干镇的五雷山之南,清康熙《定海县志》、光绪《定海厅志》都记有其名。桃源是因景得名,据《定海厅志·干庄图》所标,是在仙居山与里张山之间的溪坑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清代时,人们把仙居山和桃源一带称为「洞天福地」、「海上仙境」。关于仙居山和桃源的来历,旧志书没有具体记载,民间却有不少神奇的传说。相传,它们是在东晋末年因乔道士在此修道而得名的。乔道士信天师道,是钱塘天师道教主孙泰的徒弟,他与孙泰的侄子孙恩相好。后来,孙泰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