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的沿革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作浅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3期  作者:江右蓮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诗作 平仄音韵 沿革 绝句律诗

    的学问太深藏,亦太广泛了,如要论,非有博古大学,不克胜任,我写浅略,是供我们初学者,互相交换意见而已。首先我想约略谈谈沿革在中国文学中,可说是中国文学中独特的瑰宝,它有「正得失,明治乱,美敎化,移风俗」等多种功能。我国最古文学是经,凡三千篇,孔子删为三百十五篇,分国风、小雅、大雅、颂等四体,历经朝代变迁,的体裁,也各有不同改变,唐、宋词、元曲,以及现今之新,应当均可以名之。自有史以来,唐为最盛时期,绝句、律,是唐时最美妙的

  • 文章岳家重地話洛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洛阳 沿革 名胜 诗歌

    口,后依邙山之塞,东出纒水之东,西逾涧水之西,洛水贯乎其中,驾天津桥其上,城周五十二里,户凡二十万余,其山川之形势,确实如此。』其东郊道上,有两石坊,横跨路上,极其雄伟;一坊联:九朝都会;十省通衢。一坊联:背邙面洛;纒东涧西。由此看来,洛阳之形势重要,可想而知。唐人储光羲云: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处;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今城周约九里,有四门,陇海铁路东站,在城之东北,约里余,东门内为东门大街,又称朝阳街,商业繁盛,尤以古玩店为多,陈列满架,多为新出土之

  • 文章莫干山三勝四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7期  作者:廸力之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莫干山 历史沿革 诗词

    人郑训达的《过莫干岭》所写:「极顶偶然囘首望,入山深似入云霞」。近代人刘大白的下面这首新,更写出了莫干山云雾的迷人的神韵。莫干山上的风雨朝朝暮暮,尽是风风雨雨。挟着些云云雾雾,向高山喷喷吐吐。花翻草覆,藤飞树舞;不管淋漓零乱,颠倒得不由自主。记得满山楼阁,参差无数;怎朝也白茫茫一片无寻处,怎暮也黑漫漫一片无寻处?亏它近处几星灯火,云雾也难遮住;到晚来依稀透露,约略是邻家三五。—刘大白《莫干山的风雨》第三说泉。莫干多山泉,泉水淸湛甘冽。旧志记载著名

  • 文章(人文風情)古鎭玉潭有四門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8期  作者:徐拂榮 出版时间:2009-01-20
    关键字: 玉潭古镇 历史沿革 四门 名胜古迹

    琴,歌南风而治天下。其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厚吾民之财兮。」熏者,和煦也,故称南风为熏风,称南门为「迎熏」也就顺理成章了。通安门在原鸭婆巷口关王桥侧,即今县工商局附近。出此门过小桥经爱晚塘向西南可直达安化,故号「通安」。拱极门在今玉潭中路兰家巷口。「拱极」犹言拱北。「北」指北辰,亦即北极星,旧时以为天之最尊最显者。《论语·为政》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北门而名「拱极」取义于此。县绅彭俊(双江口人

  • 文章滕王閣記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6期  作者:王述調 出版时间:1991-10-01
    关键字: 滕王阁 《滕王阁序》 诗词感怀 王勃 历史沿革

    扬千古的縢王阁。縢王阁千余年来除了短期间曾改名「迎恩馆」和「西江第一楼」以外,大都叫縢王阁,它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虽然它们的建筑都是画栋雕梁,巍峨壮丽,韩愈在他的「新修縢王阁记」中,也有:「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縢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来赞美縢王阁,然而实际上促成它们知名度的,还是文人的文章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崔颢、李白、杜甫的黄鹤楼,尤其是王勃的「秋日登洪府縢王阁饯别序」,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 文章山川風物的回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期  作者:郭壽華 出版时间:1966-06-10
    关键字: 回忆大埔 山川风景 历史沿革 名人诗作

    都置丰顺县,时又析「淸远都」之白芒,畬箭竹洋,下畬子腹,风吹磜,靑麻园六处地以益丰顺。遂定县界范围。四、山川人物古代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都到过大埔,唐代韩愈,宋代苏轼、文天祥,明代王阳明(守仁)都曾游过大埔。淸代人物更多,民国以来 国父孙中山先生 蒋总统介公均曾到过大埔,蒋总统且到过好些次。兹将王阳明及苏东坡等游阴那介绍如下,以作本文结束:明王守仁游阴那山,幷序云:既自宗山归赣而闻有此山,随泊舟蓬辣,快步一登,果尔佛灵山杰,以是较宗山,宗山小矣,时

  • 文章端硯史話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林宗肯 出版时间:1987-12-30
    关键字: 高要县 历史沿革 特产端砚 端砚史话 相关诗词

    高要建县,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沿革具详前志。谓之高要者,本以高峡山得名。要谓要荒,盖五岭以南,古视为要服要荒之地也。或曰。(道光志屠英序语)高要绾两粤咽喉。形势屹然居高而握要。要字读要荒之要,不若为要道云。高要县山脉,分南北两脉,在西江之北者曰北岭,为县治之屛藩。东西緜亘二十五里。其最高之峯曰大旺坑顶,高一千九百余尺。而北岭所发源之山脉曰牛头山。旧志作九坑山,距县城约四十里。高峯二千三百三十尺。周五十里,为四面诸山之冠。东北境最著名之顶湖山或作鼎湖,山高

  • 文章乾隆「永北府志」文摘钞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郭琨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永北府志》 乾隆年间 诗文摘抄 永胜 历史沿革

    云南永胜县沿革永胜旧称永北,沿革如次:汉武帝时为遂久县,唐南诏为北方赕,宋设善巨郡;元兵由北南来进攻大理,首捷此土,故改名为北胜州;明洪武置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后改称北胜直隶州,康熙升为永北府—实为永宁土府及北胜州二地统合命名;于民国二十二年改名为永胜县。地理位置与概况永胜位于云南西北部,为云贵高原和青康藏高原衔接部,也是滇西高原与纵断山脉结合部;金沙江绕流西东南三面;东接华坪,南邻宾川,西与丽江鹤庆以金沙江为界,北连宁蒗;东距四川攀枝花市一七四公里

  • 文章何年削壁開目嶂,此日尋幽上翠微——翠微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翠微峰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宁都三魏 诗词作品

    翠微峰在宁都城西北郊十二里,为金精山主峰,屹立于群峰之中,挺拔险峻,巍然峭立。峰巓林木葱蔚,苍翠辉明,故名:又因东面峭壁平直,焕如丹霞,故又名赤面峰,俗称赤面寨。周围有凌霄峰、香炉峰、瑞玉峰、石鼓峰、仙桃峰、雄狮峰、望仙峰、伏虎峰、披发峰、三巘峰、莲花峰等,合称金精十二峰。这里不仅以风光奇丽著称,且因清初魏禧等九人结易堂隐此讲学而名。欲登峰顶,唯有从东南峭壁裂开的狭缝间俗称一线天之处上绝壁,过暗桥、爬铁梯、绕栈道而上。清代魏祥云:「拔地孤峰逼太虚,青松

  • 文章都昌縣南山遊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劉定遠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都昌 返乡探亲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怀乡亭 诗词作品 年谱

    多块碑石,刊刻名人词游记,一时不及一一细读,惟黄庭坚所撰《清隐禅院记》,系同游袁毓华所刊刻,袁君县之名书刻家也,正楷工整,游人为之赞赏不已。但此原文并不见录于《黄山谷集》中,而文中所述唐泰陵皇帝,遍査史鉴,似乎无此諡号君主,也许笔者见识不广、所知有限也。据《长安志》:唐明皇泰陵在蒲东城三十裹金粟山,而白居易《新乐府》之一:「李夫人—鉴嬖惑也」中有「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之句,则泰陵皇帝可能指唐明皇也。瞻仰苏东坡墨宝〔野老泉〕三字、并有坡公署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