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评弹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熟是苏州评弹第二故乡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3期  作者:趙友白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常熟 苏州 评弹 演员 评弹节目

    评弹演员公认常熟是苏州评弹第二故乡,常熟这个书码头,听客老资格多,很重视「听」,品味书情。不少老听客买要一二排票(一排十回),有的从开书到剪书(停止),所以演员把常熟当考场,能在常熟立牢脚头,听客久盛不衰就可在外地码头上说书了。还有常熟自古就出名演员,嘉庆年间女弹词名家马秀英、咸丰年代第一编唱朱寄庵。清末民初红遍江、浙、沪评话名家王和弹词名家朱兰庵、朱菊庵,三四十代评话名家潘伯英(他后来编评弹剧本),是上海市首届人民代表,五十年代赴港名家陈希安,六十年代

  • 文章评弹艺术的魅力大陆评弹剧团近期访台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7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8-09-20
    关键字: 评弹 江南 上海评弹 访台

    评弹艺术在我们无锡人来讲叫做「说书」,对年轻一辈的乡长是较陌生的,它是盛行在江南一带的曲艺。由于起源于苏州,演出者皆操苏州话,再以三弦、琵琶、二胡等乐器伴奏,弹唱出典雅清丽的江南风情。不仅是吴侬软语引人入胜,更特别是涵融了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令人回味无穷。说到听书,刘鹗在老残游记里面,写得最为传神。他形容王小月说板书时,「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觉得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

  • 文章从江南评弹的源流说起(上)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8期  作者:思錦樓主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江南评弹 戏曲源流 民俗考证

    要考证评弹的来源,传说很古,极难找寻出它的源流。「评」是评话,俗称说大书,「弹」是弹词,俗称说小书,目前所能找到的一些根据,是有些书上载称:「说书古名讲史」,此实与评话不同,因评话系讲片断的故事,讲史乃演讲全部的史实。据夷坚书上说:「吕德卿偕其友出嘉会门外茶肆中坐,见幅纸用绯贴其尾云,今晚讲汉书」。按之明代嘉靖年间,开州晁氏宝文堂书目中,已刋有讲史数种,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就是目前评话三国,水浒等的蓝本,这渊源固然有来历,不过古之平话,亦许就是现在

  • 文章故鄉江南之旅隨筆(十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59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8-01-20
    关键字: 旅行 寒山寺 评弹 苏州小调

    花」等。游罢,已近中午时刻,又登车前往苏州福记好世界餐厅享受「评弹宴」,一边儿享用美食,一边儿有苏州美女弹著琵琶用苏州小调唱着地方戏曲(图卅二、卅三),而有位本团仁兄「摇头晃脑」好似入神,手指还不断打着节拍,看来似乎已经「入境随俗」矣!(下期待续)(注:(图卅一))(注:(图卅二))(注:(图卅三))

  • 文章一场「评弹」醉迷宁波同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1期  作者:曉鶯 出版时间:2010-02-10
    关键字: 评弹表演 毛葆庆 上海评弹 《四大美人》 赠送锦旗

    一月十五日晚上,新舞台演出苏浙沪评弹「四大美人—杨妃篇」,毛理事长葆庆曾偕百位同乡前往观赏,并于谢幕时上台致赠「艺术之光」锦旗,表示赞美。「四大美人」共分西施、昭君、貂蝉、杨妃四篇,于元月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日晚间各演一场。杨妃篇是最后一场,由大陆评弹界称王的张振华、称后的邢晏芝与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一代宗师蒋月泉传人)压轴,演绎贵妃承恩、渔阳兵变、马嵬坡玉殒,虽仅说说唱唱、手脚动动,却令观众浑然忘我,感染力极深。这个评弹团一行四十余人,集合了大陆

  • 文章江南水鄉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3期  作者:梁妙玲 出版时间:2014-01-10
    关键字: 江南游记 游览西湖 游苏州园林 赏苏州评弹

    着长长的水袖翩翩起舞,那披散的长发,那飘飘的裙袂。看着看着,仿佛看到南宋的美女们在皇宫里轻拂飘带蹁跹起舞,耳边似乎听到多才多艺的南唐后主在黯然吟诵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叹斯人,一回首,已成千古愁。正在感怀之时,我突然听到一阵琵琶声,循声寻去,船舱里有一位绝色女子正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弹唱。苏州评弹,名扬四海。这位美女不施半点脂粉,精致的五官,如秋水双翦

  • 文章从江南评弹的源流说起(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9期  作者:思錦樓主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江南评弹 源流考证 弹词书场

    我生也晚,惟正好赶上评弹全盛时期,那时江南地区,不论大小码头,除了专营书场以外,有茶馆店就有评弹的出现,大都市如上海,更是热门风行,每家书场,均日夜客满。此外,各家电台,都排定节目时间,邀请名角,在空中播送三弦琵琶,吴侬软语,有些响档名家,甚至他(她)的私生活起居注以及动态言行等等,也有报刊排日连续报导,其得大众所关心者若是。他们的职业收入,在献艺期中,眞是日进纷纷,非常丰裕,书场老板除了供应食宿管接管送,包底以外,超过底数,另要拆账,所以他们挟艺江湖

  • 文章常熟之憶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7期  作者:陳夢蘭 出版时间:2014-05-01
    关键字: 江南人家 常熟小巷 评弹 七溪流水 虞山

    的缘故,常熟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是朦朦胧胧的。好比读一本小说,故事的情节、来龙去脉早已模糊淡忘了。清晰的倒是几句冷不零丁的对白,几个意味深长的场景,或几个有趣的细节。常熟恰如一本翻开的老书,她留给我的最清晰的的细节是评弹和夹在粉墙乌瓦之中的长巷。记得那晚我是被一阵隐隐约约的琴声所吸引,拐入那条小巷的。那琴声忽隐忽现,那小巷曲曲折折,似乎走不到尽头。细窄的巷子两边尽是人家的后院墙和紧闭的窗,想必还有一条与此平行的巷子,人家的前门或前院朝向那边。窗户里透出昏黄的灯光让

  • 文章談談常熟的東鱗西爪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3期  作者:陸醉翁 出版时间:2013-05-01
    关键字: 龙凤斗 苏州评弹 阜成门 文化故城 琴川

    经常看到《常熟乡讯》刊登家乡的掌故,一次一次帮助台眷重温乡情。我欲思效颦,搜索枯肠,无奈资料短缺...很巧,近年来电视节目中发现;苏州评弹编的一部新书,书名《龙凤斗》,说唱的内容是常熟故事,虽然情节大都虚构,然而书中人物是实。其主角蒋二奶奶是位传奇人物,她本姓陈,浙江海盐人,父亲陈阁老(翻过老辞海典籍查无此人),嫁来常熟,为清雍正时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之媳,他的次子蒋溥之妻。据传蒋二奶奶本是雍亲王生,皇后分娩三日即与同庚的陈氏之子即乾隆互换,因此有「偷

  • 文章再返鄉 報訊息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37期  作者:莊市人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茂新轮 评弹 吴侬软语 虹口公园

    神乎其技,驶向大海洋面,船只有些两面摇动,一般来说非常平稳,驶程约二个小时,先抵鎭海,然后转抵宁波小港上船,再乘大巴士到宁波,算起来上车下车、上船下船,有点麻烦?这次,我为什么专程搭乘大轮船去一趟上海,主要是体验一次儿时的回忆,我于幼年时,也曾搭乘过,招商局的宁绍、宁兴、江天等轮船,当年,在码头上人声嘈杂,混乱一片,还办理货运,现时纯粹是客运,较为单纯改进多了。令人迷醉的—评弹有人说:宁愿与苏州人相骂,不可与宁波人说话:说实在的这苏州腔的爹劲迷人,不知迷煞了多少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