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蠶花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州蚕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5期  作者:嵇發根 出版时间:1997-05-10
    关键字: 湖州 简介

    含山蚕花路丝绸之府湖州境内含山,是远近闻名的丝之鄕。含山鄕境内的含山,有一条绵远流长的「蚕花路」。每当淸明佳节,方圆几十里的农,以及练市、新市和桐鄕的河山鄕一带鄕人都要来这条路上踏靑、轧蚕花。含山距湖州城东南五十二公里,是田野平畴中一座独立的小孤山。「震泽(太湖)东望苍然,茭苇烟蔚之中,高邱卓绝。」山名缘此[1]。过去,「山有净慈院,其巅有浮屠。」净慈院始建于唐乾符三年(八七六),称含山院;宋治平二年(一〇六五)改名「净慈[2]。后废。含山塔又称笔塔

  • 文章浙江的桑习俗(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1期  作者:徐越 出版时间:2006-11-10
    关键字: 蚕桑习俗 蚕桑祭祀

    浙江是我国桑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自古农桑并重。《湖州市志》记载,吴兴钱山漾出土的丝绢残片证明,湖州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七〇〇多年。吴时民以此为衣食来源之一;宋代民间赖养出息生计所资;至明代与田各负半年生计;清代至民国前期,桑之利,厚于稼穑。在浙江尤其是浙北地区,桑文化异常发达。旧时每逢事,私塾暂停教学,官府暂停诉讼,谓之「放忙」。有诗云:三月吴已二眠,房辛苦春秋天。楝开后人如醉,才放忙又种田。有专业的丝绸市镇、专门买卖

  • 文章浙江的桑习俗(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2期  作者:徐越 出版时间:2006-12-10
    关键字: 蚕桑习俗 桃柳枝辟邪 蚕室禁忌

    四、避邪㈠扫蚕花地这是在清明前后举行的一种袪祟避邪的仪式,属我国古代「傩舞」的一种。艺人盛装歌唱舞蹈,于室中表演养的各个生产环节,特别着重打扫室,将虚拟邪物扫出门外。现各地仍有扫蚕花地风俗,一般由娘要从外往里打扫房,以为这样能把蚕花扫进来。㈡避惊和避鼠害熟夜(即清明夜),农要用铁器在房前屋后翻土,谓之「动响土」,意为可避惊。并在自家门口用筷子击碗,口呼「猫咪」,意为可避鼠害。鼠为养大敌,民间有谚「托老鼠看——越看越少」。农除养猫

  • 文章杭嘉湖地区的神崇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董郁奎 出版时间:1994-03-10
    关键字: 崇拜 娘娘

    我国丝绸业的重心。明淸时期,杭嘉湖地区是全国唯一的重点区,桑丝织业成了这地区经济的支柱。康熙帝下江南途经嘉兴、湖州等地时,曾赋诗盛赞浙西桑之盛:「天下丝缕之供皆在东南,而吴丝之盛,惟此一区。」浙北地区的农在长期的桑丝织业生产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习俗,而这些文化习俗是我们浙江文化的一部份,神崇拜就是一典型。一、蚕花娘娘杭嘉湖地区农所崇拜的神很多,其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是「蚕花娘娘」,又叫马头娘、姑、皇老太、马鸣王菩萨、马明皇菩萨等。关于

  • 文章家乡神话:蚕花娘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10期  作者:襲人 出版时间:1970-12-20
    关键字: 娘子 阿巧 神话传说

    据古老传说,蚕花娘子的家住在半山的沟沟里。早年间,杭州里佛桥地方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名叫阿巧。阿巧九岁时,娘死了,丢下她和一个四岁的弟弟。爹讨了一个后娘。后娘的心很恶毒,待阿巧姐弟可凶哩!这年深冬腊月,有一天,后娘叫阿巧背着竹筐,冒着北风出去割喂羊的草。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哪里还有靑草呀!阿巧从早晨跑到黄昏,从河边找到山腰,一丝嫩草也没有找到。她身上冷,心里又怕,就坐在半山腰上呜呜地哭起来了。哭着哭着,突然听到头顶上有一个声音说:「要割靑草,半山

  • 文章成都开春后的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3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成都 花会 青羊宫 二仙庵

    两段记载,较之唐代的长安,「三月三日天气淸,长安水边多丽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不道是看囘。」的情调;扬州画舫歌楼、十里珠帘、灯楼歌舞,波鬓影的风光;眞可称是鼎足而三了。二成都的会,如果从历史上追溯起来,可称为最悠久的一个会集了。会的前身,是由「市」与「市」蜕化而来。成都在西南各省中,开发很早,古为蜀山氏之国。秦惠王采司马错之建议,「五丁辟路」取得四川后,遣张仪筑成都城,初建大城,次年又建少城。后来西汉的公孙述、三国时代的刘璋、刘备,先后建都于

  • 文章(宁波闲话(五十))「豆瓣沙」使我想起蚕豆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55期  作者:應鳳鳴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宁波 故乡 豆花 家常菜 营养价值

    听到「豆瓣沙」,就想起家乡河堤旁的蚕豆花。人说「红豆最相思」,我却是「豆最相思」;它能勾起我童年的回忆,也能让我感觉到自己是宁波人……。「豆瓣沙」是一道菜名,我在本会四五四期会刊写到王新衡先生家脍炙人口的「豆瓣沙」,很巧四五三期就先刊出李梅仙乡长「豆瓣酥」的做法。「沙」与「酥」虽有一字之差,其实是同一样菜,只是王新公府上的「豆瓣沙」,加了一条大黄鱼,在宁波菜中应该称「大汤黄鱼」。豆瓣沙、雪里烘咸荠,加了黄鱼的「鲜」,当然味美无比,难怪吃遍海内外的老饕

  • 文章吃在故鄉(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74期  作者:崇安散人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故乡 咸菜 蚕豆 “杨花老卜” 茭白

    农历三月底,鄕村家家户户都开始醃咸菜了;在大陆故鄕专做醃咸菜用的芥菜,不像台湾一样也当作靑菜吃的,还有韮菜在我们故鄕是绝对没有人吃的。蒜苗倒有人吃的,蒜苗烧肉,味道很美,这是鄕村的便菜,在馆子里吃不到的。还有农家做的醃蒜苗,糖醋大蒜头,都很好吃。 曾辅导该区茭农创办「茭「鄕下人送豆荚,一顿昼饭两扯直」,这是譬喩靑豆子的不値钱,靑豆子自三月起一直吃到老豆为止,鄕下人在养时期,天天吃靑豆子,豆一老,再把它的皮壳剥掉吃豆瓣,豆瓣一年吃到头不停

  • 文章金壇重要物產(續)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9期  出版时间:1973-01-01
    关键字: 玉爪蟹 银鱼 白条鱼 百花酒 蚕丝

    家常食品。又社头所产生之陈酒,一名百酒,淸醇香味,色与绍兴酒同。在明代亦为贡品。农村副业为丝,岁値百余万元,其中有名反车丝者,其品质之推精良,江苏推为第一。酱油以黄豆自制,比户为之,亦鲜美异常。豆腐锅,以豆液制成,出自薛埠者为佳

  • 文章克賡詩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1、2期  作者:馬克賡  出版时间:2008-06-01
    关键字: 克赓诗草 奥运火炬 跨海大桥 豆花

    ●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礼赞北奥之光显特明,象征人类向和平。熊熊圣火仪威仰,百国千城传递迎。●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跨海全球第一桥,杭州湾内浪擎蛟。嘉兴起至宁波止,缩短宁申陆路遥。●观蚕豆花蚕豆花开爱煞人,恍如蝴蝶立青茎。五颜斑点条纹丽,展翅能飞即是眞。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