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雁荡山斗蕲蛇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3期  作者:恆源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雁荡山 山蛙

    雁荡山,久以风景优美闻名于世,而山斗蕲蛇的奇观,却鲜为人知。山与蕲袉,共栖在雁荡山区的碧潭边,山涧里,巖隙中,一般来说,有的地方便有蛇。它们既是邻居,又是死对头。每逢夏天,蕲蛇经常偷偷守在山出没处当山专心捕食毫无准备时,就猛扑上去,一口咬住,当作美食。到了秋日养得体强力壮的山,敢与蕲蛇搏斗,并战而胜之。其战斗之剧烈,场面之壮观,令人惊骇。一只山在涧边发现了一条蕲蛇,就大叫一声。蕲蛇一见山,就循声扑去。山机敏地双腿一蹬,扑通一声潜入

  • 文章又是江南唱时

    来源期刊:《浦東》 第20期  作者:程怡福 出版时间:1980-04-15
    关键字: 江南 故乡 田间 小蝌蚪

    就放囘水中去了;小蝌蚪越长越大,肚子渐渐鼓大起来,先伸出两只后腿,前腿亦长出来,尾巴也消失了,变成了小靑,不再潜伏在水底,跳到岸上来。是脊椎动物,水陆两栖,其种类很多,最大的是牛,小的有如一只蟋蟀,最普遍的是靑(江南人称之为田鸡,闽南语称水鸡),体积大,人多喜捕食,其味很美,最多的是土(鄕人称之为马),土灰色,体积小,没有人捕食,类是捕食害虫的,是保护稻谷的益虫,但是数量最多的小土(鄕人称之蛙马),羣聚在秧田中,蹲在幼小的秧苗上(农人称为

  • 文章閩都故事選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4期  作者:卜夕秀 出版时间:1998-09-30
    关键字: 闽都故事 鹤龄 红丸

    异,先向他借土丸来看,一接手就跑回来与我察看是何东西?于是,次日鹤龄来到桥上,那小孩已在桥下伸掌等待,鹤龄说我今天头项痛颈不能下垂,你可上来乘此口水,那孩不疑上桥,鹤龄看清楚面前小孩,时己秋深,凉风飒飒仍然赤体不冷,暗想老师之言果然不错。遂说道汝玩的土丸很好看,可否借我一看?孩童不疑从口内吐出红丸,鹤龄一接手转身就跑,孩童大惊尾追,鹤龄怕被抢去将红丸衔在口内,孩童道,此物被汝抢去我命休矣。鹤龄不听飞至学塾敲门,里面老师问是谁?鹤龄答是学生,不料答话一声

  • 文章絲綢之路紀游——白話詩草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0期  作者:野叟 出版时间:1996-03-15
    关键字: 普救寺 莺莺塔 安逸古塔

    第四十二首普救寺其一 寺前坡底古驿道 河中名胜鹳鹤楼开元铁牛近咫尺 西厢故事此间传其二 密檐寺塔称舍利 又因崔莺改今名四大林园回音筑 对面师弟万虎山注—普救寺有舍利塔,因西厢记故事而改名莺莺塔。听处为中国四大林园回音建筑之一,原住持有师弟在万虎山建寺遥遥相对。第四十三首安逸古塔罗马斜塔称奇蹟安逸古塔独孤寂地震裂开不崩塌难道不若比萨奇

  • 文章武進鄉間見聞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0期  作者:金光宇  出版时间:1975-05-15
    关键字: 劳蚬 扒蚌 红烧 清炖

    蚌性极寒,不宜多食。入厨将蚌肉置砧上,用竹筅帚逐个轻拍刺孔,置沙锅和醃肉同煨,鲜味逈异寻常。城中惠民桥畔半山亭某酒家,以蚌肉煮豆腐扬名,顾客满座,莫不赞誉,㈥钓六七月间,池塘杂草丛生,浮萍满盖,亦値类最活跃季节。钓取之法,毋须用钓。仅在竿头系一长线,线头缚一幼,并备尺余布袋一个,上口用硬篾作圈,留数寸长柄即可。见活饵,一口咬住。右手钓竿迅速荡囘,左手布袋迎上承接。虽松口,身已落袋。剥皮淸炖红烧,后脚蒜瓣形腿肉,尤脍炙人口。

  • 文章桂北的兩棲珍饈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期  作者:星河  出版时间:1978-09-20
    关键字: 故乡美食 石蛙 娃娃鱼 制作方法

    很久以前,曾经在报上看过一段新闻,说是有人带囘一对非洲巨,准备在台湾繁殖。图片上那只巨长有尺余,像貌狰狞,的确是庞然巨物。日前曾偕友人参观某牛养殖场,那些肥壮的巨型美国牛,也令人看了颇为食指大动。看了这些巨,使我想起卅年前旅居桂北的一段囘忆,那一带的石,比美国牛不但体型更大,而且双腿要比牛强健得多。桂北多山,山多田少。从广西的首府桂林西行,有一条小径进入古化(百寿县)、古宜(三江县)而至贵州。攀上邻县永福的金竹㘭苦马岭,以北全是无尽的高山

  • 文章今古話亭楓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7期  作者:客荔 出版时间:1994-08-31
    关键字: 枫亭港 木兰溪 涵江港

    还有一些人为了要吃此树的荔枝,甘心到这里来当个小驿丞,不愿意在京师当大官。蔡襄故鄕赤湖留居道庄圆旧址,有古荔树十八株,相传是从安南引种来的,为仙游「荔枝之祖」,到明代尙存五株。其一高十余丈,嘉靖间倭寇骚掠,在树下烧杀无辜人民,把它烧枯了一半,但乱枝老干仍活下来,数百年来,为陈薛郑三姓人家所共有,当地称之为「三姓荔枝」,远近传为美谈。枫亭鎭附近有个「静村」,传说是宋少帝赵★南奔时驻地。因为夜里羣喧闹,少帝被吵得不能入睡,叱止其勿呜,所以至今这里的田都是

  • 文章難登大雅之堂的泉州今古「妙」掌故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6期  作者:薛勁青  出版时间:1979-03-01
    关键字: 泉州 元宵节 舅父

    珠的绝妙好句。复策驴以前进,见一田仰僵路旁。行不数武,又逢一蚯蚓蜿死田边。综观眼前景色,尽是诗材。秀才此时诗思潮涌,立成「惊鬼」佳咏:「翻白『出』濶,蚓死紫『之』长」。田仰僵,肚皮朝天,四足屈缩,眞像白色的「出」字,中央一竖太濶。而蚯蚓蜿死形状,绝似紫色的草写「之」字,微嫌过长。这次出游寻诗,得句满囊而归,秀才至感兴奋。是夜鼓已三更,犹在苦心思索,拟竟「即事」诗之事功。正当搔首撚须沉吟之际,忽闻邻居王三夫妻,不知何故,先是互骂,继之相打,直至凌晨始告

  • 文章诤言诨语集 井喜欢应声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弓夫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诤言诨语 井蛙 人物事迹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吿于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吿则杀之,国人莫敢言。王喜,吿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这是《国语·周语》中的一段话。「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不让人说话,迟早要垮台。」厉王未听最高指示,最后垮台了。有一首题为《咏》的小诗:「独在池塘为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敢作声的只能是应声虫。作池的应声虫,只是思维器官出了毛病,如果作井的应声虫,那就没有自己的思维器官

  • 文章被抓當兵記(續)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42期  作者:潘瑞泰 出版时间:2010-10-31
    关键字: 张家宽 战地景色 金门特产 共军 国共内战

    伍長張家寬背著我去團部醫務室找醫官取藥,再將我背回走廊療養,十分親切地照顧我,心裡十分感激,深深體會老兵當中也有熱忱和友善的。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