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蚕种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蠶絲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1期  作者:靑峯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川丝 出口量 种桑 蚕种 蜀锦

    蚕丝在四川发达甚早,诸葛武侯出师表有「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之句,可见在汉代已很兴盛。惟初期限于省内销用,自淸代中叶,始运销江浙,广东及国外印度,缅甸等地。淸末劝业道周孝怀积极奖励人民种桑养蚕,在成都设模范丝厂,在各县设蚕桑传习所,当时各县有志实业之士,纷纷协助推广,技术日精,销路亦增。民国成立后,四川有机器丝厂之创设,一部份蚕农亦试养改良蚕种。由民国十年至十九年之十年间,为四川蚕丝业之极盛时期。二十年以后,川丝内受天灾与战祸之影

  • 文章江南春色太湖遊(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7期  作者:曉陽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游太湖 蚕种 泥制涂彩 鼋头渚

    編者按:本文是一位北方籍的先生(或許是僑居國外的)在今春去我們故鄕——無錫遊覽的一篇記載,發表在國語日報上的。文中所述太湖天然風景之美,地方名勝古蹟之多,大都還是依稀當年,莫非我們在此時刻所望風懷想而於夢寐中所常見到的;而今湖山依舊,人事全非,我等有家歸不得,讀罷此文,怎不令人黯然神傷,旣深禾黍之思,又抱亂擁之痛呢!渴念家鄕的陳鄕長特將此文惠寄本刊轉載,希望大家莫忘故鄕而益堅光復大陸之壯志與重建家園之決心。

  • 文章有功蚕种改良的蒋晓舫先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16期  作者:梅松 出版时间:1964-04-25
    关键字: 蚕种改良 蒋晓舫 江苏蚕桑模范场 中国蚕业改良会

    中国以农立国,蚕桑为江浙太湖流域农产副业。无锡为蚕丝贸易集中区,不但供应国内市场,且转输上海,推销国外。惟宁鎭扬淮徐海一带蚕业落后,并非土质不宜;原因在少人提倡。至淸末民初,蚕种改良,外国品种超过中国,尤其是日本改进更速,咄咄逼人,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关心蚕业者,以为如对植桑,选种,养育上不改絃更张,不能挽囘颓局,遂有「改良蚕业」之计议,而以「改良蚕种」为前提。太湖流域蚕业最盛,但普通蚕病亦以该区为最严重。改良蚕种,所产丝茧质量虽佳,但蚕体既弱,染病更易

  • 文章浙江省蠶絲硏究改良與推廣之施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9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4-09-10
    关键字: 蚕丝硏究改良 丝织品 纯系选种 育蚕指导 改良蚕种

    外沙田里设原蚕种制造场。民国七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于嘉兴分设育蚕场,于诸曁县设制种场,我浙蚕业改良工作乃吿渐具眉目;适于是时蚕丝外销大畅,于是省内丝厂纷纷设立,茧行应运而生,盛极一时。次年八月浙江省议会及时拟订茧行条例,藉以限制收茧,保护土丝行商。民国十四年于杭县、桐鄕、嘉兴、海宁、吴兴等县设改良场,指导饲育新种,并在余杭设制种场,制一代杂种,始作有系统有计画之改良。民国十六年北伐统一,迁都南京,浙省蚕丝事业更创新猷,将原蚕种制造场扩充为蚕业试验场,次年又于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