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莫高窟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敦煌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7期  作者:三毛 出版时间:1991-07-10
    关键字: 敦煌 莫高窟 散文 三毛

    ——本文系三毛女士去(七十九)年去大陆访问敦惶莫高窟后所写,刊载在大陆出版的某刊物上,此系「三毛」自缢后,由大陆亲戚寄来给三毛之父陈嗣庆先生者,据陈父说:此文台湾还未见过,本刊兹商得陈父同意,特转载以飨爱护三毛的乡长们。——编者识。

  • 文章盜寶敦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0期  作者:王三慶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张大千 莫高窟 嘉峪关 临摹壁画

    抗日战争之际,国画大师—蜀郡张大千先生曾经带着子姪、门生,两度进驻敦煌,除了根据祁连山的水系方向,为莫高窟由上而下、自南至北,复从北向南,作规划性的编号外,并临摹敦煌壁画,几达三易寒暑,完成作品六十二件,已于生前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因此,大千先生一生之成就及其对敦煌学界的贡献,可说和他在敦煌的三年临摹,具有密切的关系。然而,最后国人批评的也是他的临摹过程和盗宝的嫌疑。这件事,在他晚年卜居外双溪摩耶精舍的时候,仍然牵肠挂肚,耿耿于怀。所以,有一次和江兆申先生

  • 文章无情沙 滚滚而来 莫高窟 岌岌可危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莫高窟 风沙侵害 保护措施

    位于甘肃敦煌鸣沙山麓的敦煌莫高窟,不但是中国的国宝,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古代文化宝库;然而,长期以来,莫高窟一直饱受风沙侵蚀,且有被风沙吞噬的危险!目前中共已在莫高窟建起永久性的保护措施——三百六十四个石窟新装了铝合金门窗、九十四个对外开放的石窟装上了壁画玻璃屛风,冀能减低敦煌石窟日益严重的「风害」!敦煌莫高窟经年风沙不断,其中尤以春、秋两季强风所带来的风沙最多,有时一天就有十几立方公尺,一年即高达几千立方公尺之多。目前,整个的莫高窟已被无情的风沙包围,而

  • 文章敦煌 藝術淺識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吳道文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敦煌 敦煌艺术 莫高窟 发展历史

    这里所指的敦煌艺术,系指甘萧省敦煌境内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它始建于西元三六六年,中经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及西夏,至西元一二二七年蒙古灭西夏为止,历时八六一年;共计洞窟四九二座,壁画四五、〇〇〇余平方呎,彩塑二、四〇〇尊。是一个浩瀚的艺术宝库。从一个传奇的故事说起东晋之世,中国正处于纷乱的年代,杀伐不已,从魏晋至南北朝,战争延续了几个世纪,真是兵燹成灾,生灵涂炭,不仅庶民遭到任意杀戮,即使是作为社会中坚的知识份子也不能幸免,正如晋书《阮籍

  • 文章莫高窟随想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6、57期  作者:向明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莫高窟 感想随笔 石窟介绍

    一我們都是低頭走進那些洞窟的不是有罪不是洞門太低而是頭抬不起那一窟一窟的歷史驕傲壓得我們像一隻隻窟底的螻蟻光是九十六號窟裡那尊大佛的小腳趾都讓我們攀爬得一路喘不過氣二那些石壁上的飛天菩薩都沒有飛而那姿態早已逸出天之無極端詳了半天始才悟及衹有守身楊枝淨水般曼妙靈動才可超越任何有形無形的藩籬即使這高天厚地的石壁我們這些粗線條的所謂詩人呵!頂多像一個個守洞的呆頭羅漢而且是北周時代的(轉載自89.8.30.中央日報十三版)(李世勳鄉長提供)襁褓之内(注:8×14×6cm 收藏:...

  • 文章莫高窟艺术宝库千年内不虞埋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6、47期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敦煌莫高窟 艺术宝库 莫高窟顶沙丘移动 兰州沙漠研究所

    本报香港新闻中心记者苏煜钦十一日电】「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硏究所,从一九八九年与美国盖蒂保护硏究所合作研究敦煌莫高窟顶沙丘移动规律,提出莫高窟在千年内都不会被沙山埋没的理论,一反六十年代所提莫高窟将面临沙山东移而埋没的说法。敦煌莫高窟在中国大陆石窟群中,保存著四至十四世纪精美壁画和彩塑,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因此有世界艺术画廊和墙壁上的博物馆之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着极崇高的地位,可惜近年由于人为及自然因素影响,石窟及壁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对窟顶

  • 文章敦煌文物散失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7、28期  作者:黎朗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敦煌莫高窟 名胜古迹 历史故事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西元三六六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在历史上,由于敦煌处在东西方交往的通道上,汉唐之际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也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后来它就逐渐走向衰微和荒凉,它与中原联系越来越少,被隔绝于一隅。经过漫长的岁月,它又被人们重新发现,这已是廿世纪的事。敦煌的壁画、塑像和其他文物,在本世纪曾遭到接二连三的浩刼,这段历史,将会使人们永记,那些大批珍贵文物的被发现和散失过程,构成了敦煌壁画以外的敦煌新故事。自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军

  • 文章闪耀的明珠——莫高窟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5期  作者:楊宗瑩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鸣沙山 月牙泉 莫高窟 大佛殿 飞天

    山头,抹去游人的脚印,将山的面貌重新梳理、装扮,有时会留下一道道整齐弯曲的风痕,山的背面,因而形成陡峭的悬壁,这是大自然的神奇啊!山岗还有一点余光,队友们已陆续下山了。我斜行到月牙泉正上方,顺着较陡的斜坡下滑,才跨出三两步,已下滑好几丈,与登山的艰难迥然不同。伴随着周遭的沙漠疾速下跌,眞像御风而行,只可惜没有听到奇妙的沙鸣。暮色苍茫,一列沙漠之舟,在悠扬的驼铃声中,载着我们缓缓走向山口。●莫高窟的佛光敦煌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莫高窟的千佛洞,那是举世闻名的佛敎

  • 文章金秋絲路簡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高本釗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饶宗颐 敦煌学研究 《丝路之旅》 中秋佳节 莫高窟

    十米,虽有强风,但泉中从不落流沙,泉水始终碧波澄澈,淸明如镜;故此,历代儒、佛、道敎争相释义;然而现在亭台楼塔已复旧观,加以一泉碧水,仍然淸明如镜,甘如琼浆,有一种返朴归眞、童心复明的快感,永得安稳快乐。继参观巍巍的白马塔,为纪念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而建,供人凭吊,挺拔壮观。来到鲁克沁鎭西—柳中故城城垣,今只是土堆而已,走马看花,路过续行。值得流连忘返的博物馆—莫高窟到达莫高窟,参观新建敦煌石窟博物馆,也好回顾敦煌发掘全部历史和文物古迹,先就主要洞窟文化背景加以

  • 文章絲路之旅十三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作者:李永康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丝路之旅 杜甫草堂 南山牧场 《玉门出塞》 莫高窟

    曲,歌词是罗家伦之塡词「玉门出塞」,在此高歌最为恰当。此歌在抗战期中学会,迄已六十年,记忆尤新,还能完整唱出。曲为何人所谱,已不能记忆,只觉旋律优美动听,词尤壮阔开朗,令人难忘。是以经历六十年,并未或忘。词为「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天山溶雪灌田畴,沙漠飞沙旋落照,沙中水草堆,好似仙人岛,过瓜田碧玉丛丛,望马群白浪淘淘,想乘槎张骞,定远班超,汉唐先烈经营早,当年是匈奴右臂,如今又是欧亚孔道,经营趁早,经营趁早,莫让碧眼儿,射西域盘雕。」1 2 3 5 6 5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