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茶乡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岩拥翠飘香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西岩 旅游

    西岩茶乡今年仲秋的一天,丹桂飘香,风和日丽,大埔诗社暨岭南社大埔分社一行十余人驱车来到大埔县西岩茶乡旅游中心游览采风。早闻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大埔县西岩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顶国、黄秋霖伉俪以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把西岩山五万亩园基地逐步发展成为集叶种植、加工、观赏、娱乐、旅游、渡假于一体的综合性「三高」农业企业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一条好路子。汽车沿着蜿蜓曲折的水泥公路盘山而上,当到达一千米左右的西岩场山门,云雾缭绕,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名」。他们

  • 文章湖州的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5期  作者:寇丹 出版时间:2004-05-10
    关键字: 湖州 历史沿革 茶业经济

    小小一片叶,负重千载,联谊五洲,这便是的湖州,湖州的。湖州是丝绸鱼米之鄕,从史的方面说,湖州又是不可比的鄕:三国孙皓在宴请时首开〈以代酒〉的前例;东晋陆纳接待重臣谢安时,首开〈以为礼〉的先河;唐代中期,年轻的陆羽因安史之乱随难民至湖州西南的杼山,与奠定唐代诗歌理论基础的谢灵运十世孙谢清昼(法名皎然)同住妙喜寺,开始了习、研、考察,撰写的工作,为日后完成《经》作基础。唐大历五年(公元七七〇年),中国,也是世界叶史上第一座贡

  • 文章西岩茶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郭善惠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西岩茶 参观纪行 景色风貌 西岩茶场 企业概况

    西岩山田去年,鲜花盛开的五月,在梅州工作的女儿红梅、女婿世璇和在读高中的外孙女张瑶与世璇的同事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张凤梅站长和她父亲、弟弟、黄司机等一行十人趁假日驱车前往西巖茶乡参观。二日上午十时,我们在东风市场佳家利超市门口等候。当小车到了县城后,红梅下来叫我们上车,一路上春雨绵绵,微风细雨淅淅沥沥,飘洒的雨丝在路边池塘上荡起无数的涟漪,有时烟雾弥漫一片朦胧,小车经百侯、枫朗、大埔角,再往前开去到了上山下小学侧角,向左驶去便上了蜿蜒的环山旧路,只见翠绿

  • 文章深坑遊覽鎖記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4期  作者:易文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深坑乡 游览琐记 历史背景 知名豆腐

    深坑之陈秋菊与捷升,为北部抗日义军主要领袖,曾率众袭击深坑派出所及会攻台北城,日本总督府基于治安的考量,于明治三十四年(一九〇一年)设立深坑厅,管辖木栅、景美、深坑、石碇、新店、坪林、乌来等地,厅址设于深坑街。当时街上并设有「台北地方法院深坑登记所」、「深坑邮政电信局」、「深坑公立学校」、「深坑区街长事务所」等机关。至明治四十二年(一九〇九年)深坑废厅,并入台北厅。以前景美溪水位很高的时候,自石碇可经深坑、木栅、景美而一直到万华。去程载运本地土产及叶,回程

  • 文章宁波种输出地增至三个国家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63期  作者:竺濟法 出版时间:2016-02-10
    关键字: 原产地 史料 《两访中国茶 著作简介 宁波

    英国「叶大盗」披露印度大吉岭等地种源自宁波、舟山等四地通过海运到印度,丰富了宁波作为海上路启航地的史料著名的印度大吉岭红等地种源自何处?此前国内界只知道引自中国,但并不知道确切地点。最近,笔者从被称为「叶大盗」的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1218-1880,或译罗伯特·福均)的《两访中国茶乡》中获悉,大吉岭等地种竟与宁波相关,分别引自宁波、舟山、黄山、武夷山。该书2015年7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译者

  • 文章台湾著名之茶乡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4期  作者:毛育剛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台湾著名茶 台湾茶叶 包种茶 乌龙茶 台湾茶农

    一、引言自古以来,杭州即盛产高级丝,所产龙井是绿中极品,天下驰名。浙江全省各地,亦都盛产优质叶,为我国著名产地区之一。早年台湾亦曾出产绿,行销世界各国,颇有名声。目前则以生产部份发酵之包种及乌龙为主。由于叶同为浙江与台湾之名产,所以我即以台湾叶为题,撰写此文予以介绍。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高温多湿,日照充足,适合树之生长。台湾种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先民将树与制技术由福建引入,最先种植在台北文山地区,以后逐渐向南推广。叶输出则始于

  • 文章未若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5期  作者:馬念慈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台湾地区选举 诗词作品 江西诗派 灯会 新生活运动

    绿意生机,大地又回春。景德鎭为中国的造瓷工艺,创造了千年的历史形象。无论走到哪个国家,看到中国的瓷器,直接联想到的,就是江西的景德鎭官窑。江西不仅陶瓷有名。江西也是宋诗的古鄕,南昌更是叶的重鎭,有诗,有,人文荟萃,民风雅尔,才能光大景德鎭瓷器的地位。宋诗江西诗派江西的诗派诗风,由唐末北宋兴,盛于宋朝,它以杜甫(唐代)为宗师,主要的代表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他们以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的方式,将唐诗中的粗率,不工整的文法,笔峰道正为规矩、整练,描写越发细致

  • 文章憶鄕情話品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3-03-30
    关键字: 品茶 茶文化 家乡 茶社 茶叶

    读明人任环「烹茗」诗:「扫雪撼庭梅,烹折槛竹,淸生腋底风,香润林间屋」。这正说明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境界,也显示了烹茗的风雅之情,令人羨煞!可是曾几何时,由于经济繁荣,民生乐利,使社会形态在现实主义冲击下,大家为了赶时髦,于是崇洋心理的作祟,使古朴雅逸之风的「品茗」,日趋式微。尔后如再不加重视,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这笔遗产,迟早会被无情的「西风」所蓆卷!我国工业起飞后,不但一般社会阶层在倾向西化,即政府官署,团体、学校也急速在跟进中,擧凡集会,游艺、娱乐

  • 文章夏日雨题

    来源期刊:《浦東》 第37期  作者:楓林 出版时间:1984-07-15
    关键字: 芦粟 大麦茶 思念

    已经没有甚么病人了,可想而知,芦粟确是有益健康无疑了。据我所知,眞茹南翔一带,也有种植另外崇明也有出产,其它各地,我就不得而知了。台湾人称水菓王国,唯独缺乏芦粟,问或有人移种植之,但也未见产品上市,乃土质之不宜,实为原因之一也。届时令而思念鄕物,写此琐谈,聊慰思鄕之情,鄕亲们,不也有此同感吗?麦在家鄕申江,称之叫大麦,每当炎炎长夏,多数人家都爱喝它,因为它有强化的胚芽滋养素,给人带来健康长寿,还有淸凉袪暑之效,其味香醇,百喝不厌,比之一般飮料,实在

  • 文章故鄉瑣憶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29期  作者:曹墨石  出版时间:1975-10-01
    关键字: 乡土回忆 家乡农田 家乡茶馆 家乡交通

    莳田,把红花头连根翻过来压在土下,放水以后,让它腐烂变成肥料,有一些改种蚕豆的田,豆萁根也同样可以变成肥田料,新蚕豆在立夏前后几天味道最佳,又嫩又甜,可以连皮吃,立夏秤人的旧习俗,对儿童们也是顶新鲜好玩。有一天我在中华路上看到一家小馆,五六只小桌子,十来把旧籐椅,简陋不堪,囘想起家鄕的馆,眞是热闹有趣。台北市有几家广东楼,虽然规模颇大,但只供应点面食,塡饱肚子走路,非常单调,毫无情趣,家鄕的老式楼,大都从淸早就开始营业,一直到深夜十一时才打烊。吃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