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苏轼诗文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蘇東坡筆下的浙江景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5期  作者:盧正霖  出版时间:1985-05-10
    关键字: 苏轼诗文 浙江名胜 故乡风貌

    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嵋。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莾化池台,游人寻找旧游处,但觅湖山横处来。(注)法惠寺在西湖。据咸淳临安志:吴山在城中,吴人祠子胥山上因名曰胥山。濯锦江,即锦水,一名岷江,泛西湖念故鄕的山水。设想未来情事。宋:熙宁六年正月初晴后雨游西湖水光潋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苏轼熙宁四年冬天到杭州,显然游湖不是第一次,尤其对湖畔桃红李白柳绿的季节里,欣赏湖山景色自然有独到之处

  • 文章长才自得江山助——略谈苏轼谪黄时期的诗文藻采与史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6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95-07-10
    关键字: 蘇軾 詩文 史事 謫黃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礼部尙书,于诗文词,皆称大家,因反对新法,谪贬黄州五年,屈为团练副使,此一历程,当为其坎坷仕途中,颇为暗淡的一段,但在文学成就上,也是最辉煌的一段,是诗文因穷而后工,亦可谓江山有幸,兹从其词赋文学作品中,择其震古烁今之作。以迹其谪黄期间之泥爪与心境,实有无限思古幽情,与不尽今昔之感,试略述于下:甲、写前律赤壁赋,成千古雄文凡读过几天古文者,无不能背诵几句赤壁赋,纵

  • 文章蘇東坡的童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1期  作者:詹悟 出版时间:1995-11-10
    关键字: 苏轼 童年趣事 诗文创作

    车上的横木,就起名叫「轼」。他紧看儿子笑说:「车轼嘛,不遮不掩,坦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愿这孩子的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苏轼日后的性格可能与取名有关。苏轼满月那天,亲朋好友来贺。这时门口来了一位白发白须的老者,右手柱着根乌油光亮的桃木拐杖,左手提着一只半新不旧的竹篮,上盖红布,他向苏洵施礼说:「苏相公,恭喜您啦!」苏洵发现来者并不相识。老者揭开布盖,送上一个红布包。苏洵疑惑地接过红布包,里面一层又一层,最后包在里面的只是一撮黄土。亲朋见了打趣说:「老人家,您这

  • 文章瞻仰海南儋縣東坡遺墨感賦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常紹溫·常崇宜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苏轼 瞻仰遗墨 感怀诗文

    山斗诗文世所珍,却缘词翰每危身。已拼骨弃南荒土,不道情深宝岛人。多士景从星拥月,逐臣感念笔惊神。琳琅遗墨盈书院,想见千秋黎汉亲。

  • 文章奇詩欣賞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0期  作者:唐富貴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奇诗 文字游戏 “神智体”诗文 苏轼

    ㈠神智体:一种近乎文字游戏的诗体,以其能启人神智,故名。宋神宗熙宁间,辽使至,以能诗自夸,帝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以诗诘轼。轼曰:「赋诗亦易事也,观诗难事耳」。遂作「晚眺诗」以示之。其诗以意寓之,仅十二字,字体各异,有长、短、大、小、缺写,有横、倒、反、侧写,有上、下、断、距写。辽使观之,惶惑莫知所云。自是不复言诗。(注:晚眺诗)右诗注解长亭短景无人界 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说明」:见宋桑世昌回文内聚,其法:亭字写得极长,景字写得

  • 文章倚樓苕溪話東坡(散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0期  作者:伊蓉 出版时间:1999-10-10
    关键字: 苏轼 湖州 人物回忆 生平经历 诗文

    这主要反应在五次来湖中的两次:熙宁五年十二月的一次和元丰二年四月的一次。前一次是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受江南转运使差遣,为湖州知州孙觉(孙莘老)相度湖州至松江的堤堰,这也是他第一次来湖州,便对湖州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留下了《将之湖州戏赠莘老》、《国鱼歌》、《吴中田妇叹》、《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游道场山何山》、《赠孙莘老七绝》等诗词,迄是后来「乌台诗案」文字狱的酝酿期,一些诗文为李定之流对他进行政治陷害获得了把柄;后一次是苏轼调任湖州知州,是「乌台诗案

  • 文章民族詩人錢名山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69期  出版时间:1991-03-05
    关键字: 民族诗人 钱名山 韩愈 苏轼 诗文鉴赏

    且文從字順,老嫗都解,但香山便是做得太多,流於平淡。北宋僅取東坡,認爲山谷有蛑蹲氣,頗加貶抑。南宋極推崇放翁。金元取元遺山及倪雲林,有云: 蝗遺山筆力雄千古,不及雲林字字珠。則亦有所高下。明七子摹附盛唐,有失時代性。淸代朱竹垞的格律,終不及王漁洋的神韻和袁隨園的性靈。晩淸以龔定庵爲殿軍,定庵詩足當哀感頑艶四字。他又常誦黃仲則的兩句詩:忽然破涕還成笑,豈有生才似此休。可見他對兩當軒不毋有好感。他把悲天憫人的思想,入諸詩篇,如寫賣菜的姑娘,有《挑薺女》、寫田...

  • 文章苏轼在儋州(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03-01-31
    关键字: 苏轼 游历山川 诗文 被贬海南 教人作文

    丁):趣闻轶事古人被贬谪他处时,除了日常仍须料理政务之外,最大的精神慰藉便是游山玩水,以宣泄心中抑郁之情,故而写下了不少感人的作品。他们所游览或兴建的房舍,后来都成了有名的古蹟。苏轼是一个性情坦率,善于交际的人,他有一次对弟弟苏辙说,他「上可陪玉皇大帝谈话,下可与卑田院乞丐笑言」;他能言善道,又十分好客,在儋州时,常与土人聊天说笑,土人非常喜欢他,因此他说:「杖履所及,鸡犬皆相识。」也说:「吾眼前无一不好人。」因此他的趣闻轶事便随着他被贬次数之多而与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