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苏东坡诗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姚鹓雏先生书东坡扇页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9期  出版时间:1973-04-01
    关键字: 苏东坡 扇叶 书法

  • 文章下棋成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7期  作者:龍家梅 出版时间:2008-02-10
    关键字: 黄庭坚 苏东坡 趣闻 对诗

    一天,黄庭坚和苏东坡在松树下饮酒下棋,忽见一松子落入棋盘,苏东坡灵机一动,便出了一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也不甘示弱,未等三步棋走完,便指著河边垂钓者,吟出了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线悬。此联看似无奇,妙在其中,上联中「松子」、「棋子」皆有子,下联的「柳丝」、「钓丝」皆为丝。

  • 文章从东坡先生文——迹其谪黄泥爪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6期  作者:奚遙 出版时间:1988-01-10
    关键字: 苏东坡 苏东坡诗文 文学 诗词

    宋代文大家,四川眉山苏轼,因反对安石新政,谪贬吾鄂黄州,屈为团练副使,前后约历五年,此一历程,当为其坎坷仕途中,颇为暗淡的一段,但在文学成就上,也是最辉煌的一段,如赫赫奇文赤壁赋,即于此时所成。可谓江山有幸,吾鄂之光。兹从其词赋文学作品中,迹其谪黄期间,时地关系,探微知著,实有无限思古幽情,与不尽今昔之感,试略述于下:甲读赤壁二赋,聊作故国神游—㈠赤壁略考:赤壁有二,均在鄂境,一在嘉鱼县,即周瑜破曹处,二在黄冈,即东坡所游者,或谓赤壁有四,除上述二处外

  • 文章東坡公的書生本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6期  作者:蘇梅初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家世源流 苏东坡 诗作

    我是东坡公的后裔,溯自祖先因五胡乱华,黄巢变乱之所迫,由中原逃难南迁,落脚于广东省大埔县的一个僻处山逆流鄕村落里。开荒种植,艰若备尝。但,仍不忘半耕半读,文风鼎盛。到处书声朗朗,时有所见所闻。而且非常崇拜东坡公的章报国。故在始祖「追远堂」的大门口悬挂著「追溯三苏世泽,远传六国家风」。以资激励裔孙们努力向学,力争上游。笔者受此环境的熏陶下,自幼热爱中华文化,每遇名人著作无不孜孜熟读,每逢社会上不平之气辄歔欷欲泣;今阅彰化县文化讲座第五辑「千古风流苏东坡

  • 文章苏东坡善解贫女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9期  作者:施春達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王安石 苏东坡 解诗 青苗法

    王安石于神宗时为相国,行新政。当时保守党,大表反对。且引用新人不当,加上旱灾。人民流离失所、民怨沸腾,苦不堪言!民众对王安石变法、极端痛恨!有人题相国寺壁云:「终岁荒芜湖埔焦,贫女戴笠落柘条;阿侬去家京洛远,惊心盗寇来攻剽」。乍看句,似言乃夫外出远方,妇惊愁荒乱,恐盗贼劫掠,致忧心忡忡。不久荆公罢相,东坡召还。诸公飮于苏宅,以此相询。苏曰:「于贫女之句,可得其内容。」遂解之:终岁—指十二月,为「靑」字。荒芜—乃田中有草,草生田上,乃「苗」字。湖埔焦

  • 文章苏文忠公文误字管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李祥禎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苏东坡 诗文误字 管窥

    王鄕长中立道生兄,见贻所撰:「苏东坡先生与白土鎭」大作,拜读之余,益佩其学淹中西,尤对古典文学造诣精邃,无任钦迟。因其对坡老文中误字有所质疑,嘱为考异,爰就管见蠡测,漫谈如后,敬请高明,惠予指正。坡老文,经历新旧党之争,严遭毁版禁读,即王闰之夫人家藏文,也悉付之一炬,至于官府、庠序、师友,以及民间,凡有苏公文者,莫不焚稿,以求避祸,是故坡老文存眞,一字不差,乃成问题。坡老贬官黄州,谪居惠州,流放儋州,半生流离道途之中,然以其襟豁达,犹写作不辍

  • 文章苏东坡与西菩提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4期  作者:皮大慧 出版时间:1974-04-30
    关键字: 苏东坡 西菩提寺 游览

    宋神宗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苏东坡与王安石政见不洽,而请外放,遂通判杭州。此为苏东坡,第一次莅杭任事。其第二次出知杭州,为哲宗元祐四年(西元一〇八九)前后相隔十七年。苏东坡宦游万里,在当时,可谓足迹遍天下。北自胶东;南至海南岛。西自眉山、凤翔;东至杭州而及于海。涉大江,揽名山,吟筇游屐,常寄迹于山水之间。游纵所至,记之以文,使后人读其作品,随其生花妙笔之所指,得神游于祖国山川,亦人生快事也。苏东坡之记游中,其游西菩提寺之七律二首,可谓传神之笔。描摹

  • 文章苏东坡与五台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趙林恩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苏东坡与五台山 研究考证 诗词

    五台县有村名苏子坡。《五台县志》载其来历云:「相传宋代苏东坡游五台山曾在此住宿,故名。」苏东坡究竟来没来过五台山?据说有学者作过考证,来过的证据没找到,未来过的证据倒很现成—元遗山《台山杂咏十六首》之四云:顚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好个台山眞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元遗山是金元之际的文学泰斗,且又以五台山为自己的家鄕(《台山杂咏十六首》之一首句为「登临夙有故鄕缘」),他的话当是有根有据的。靳极苍先生曾在详细解释元遗山这首的基础上,论及坡老同五台山

  • 文章王安石与苏东坡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9、140期  作者:羅樹人 出版时间:1990-03-25
    关键字: 王安石 苏东坡 乌台诗案 历史资料

    逝世的前二年元丰七年(一〇八四年)夏秋之际,苏轼路过金陵(南京),曾经特别去拜访这位早已罢相闲居的老人,二人相会,有唱和。苏轼的「次荆公韵」四首,其中一首说:「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前两句咏著名画家李龙眠所作「王荆公骑驴图」,后两句透露出王安石曾经劝苏轼在金陵定居,二人结邻终老。从后来苏轼给王安石的信中,可知他们真的谈过这事,苏东坡也很希望实现这一愿望。此外,苏轼在金陵写了一首游蒋山的,王安石也有和一首,并在

  • 文章鄉事憶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2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乡事 李白 苏东坡 诗词 马瀞庐

    八四 瀞庐旅蜀谈异马瀞庐尝言,其伯父淸末官游蜀中,时渠仅七、八歳,随住内江县署。署后有刑场,每于黄昏人静时,辄见场中树根墙脚,鬼影幢幢,类皆有身无首,提灯俯地,四处寻觅,似欲找回已失去之头颅者。习见之,不以为怪也。又识一赵姓者,寓巴县,人谓其能驱神役鬼。尝于对客茶话时掷杯空中,杯停不堕。瀞庐异而问之,答曰:「有小鬼代我捧着耳。」八五 太白与东坡词靑莲先世出陇西,产于蜀,盖亦蜀人也。儿时尝读其蜀道难,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靑天,」世推名句,而实出汉书枚乘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