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芦苇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的芦苇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3期  作者:崇英俊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芦苇 苏北

    我自小在苏北裏下河地区的射阳河畔长大,在我家紧贴著的射阳河支流长达二十二公里的篆河两岸,到处布满了大片的芦苇滩或柳淦(杞柳),面积不下数万亩。每到清明时节,红绿相间的新芦尖就开始窜出解冻不久的河滩与水面,经过七八个月的成长,直到冬至数九方才收割进仓,成为沿岸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眞是令人难舍难忘啊!说起芦苇的益处、功效及当年的贡献,眞是不胜枚举。我的家乡——如今正红鎭(即「五卅」烈士顾正红的出生地)境内,有两个自然村庄,因为它们位于篆河上、下游

  • 文章(青年園地)憶思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50期  作者:秋水樵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芦苇 生活意义 前景展望

    午后的阳光阴暗了下来,一阵阵凉风正吹动着山上的芦苇花,一波一波地摇摆㨪动,我的心也随之浮动了,这属于深秋的季节,不禁令人想起那一季与你同采荻花的日子,一幕幕情景活显显地在脑海呈现,是那麽鲜明深刻,思念如排山倒海地涌上心头无法压抑,即挥不去也抹不掉;好想吿诉你,眞的;吿诉你好多好多,一些属于我的寂寞,我的思念……而你离我如是之远,如是之远,于是我只能用囘忆去思念;用渴望去憧憬,那些鲜明的印象,你是否也把它擦亮了!?曾经,我以最细致的感情,企图去寻找一首完美

  • 文章(懷念家鄕)思我故鄕—良常(二續)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35期  作者:虞傑 出版时间:1979-04-01
    关键字: 良常 酒馆 芦苇 家乡

    常常走出厨房,悄悄拔去门闩,迎面扑来花香、果香、石榴花红得耀眼,无花果摇响一树小靑果。鸡羣在箩筐里生了一堆堆蛋,如果拾漏时,有一天,忽见老母鸡带着窝雏鸡,已在靑草地上觅食了。要是玩得再厌气,打开后墙门,到寸草塘边捉捉鱼虾,在石缝摸摸田螺,听船家人正在谈论说,今年的庙会几时朝香,草台戏在那里搭台演唱。或是听柳荫下放鸟的老者在谈天:思古街茧行要娶媳,大沿河巷绸缎庄的小开要到上海唸洋学堂,说书先生昨晚讲到景阳岗打虎………。小南门外的河边,芦苇终年长得比人还高

  • 文章村前黃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期  作者:中勳  出版时间:1971-12-20
    关键字: 故乡 秋末冬初 黄雀 芦苇 网袋

    产得最多的地方,是在北鄕村前胡家渡沿张塘河边一带的芦苇田中,所以出名叫「村前黄雀」,也是吾邑有名的天然特产,虽然别处的芦苇田中,如东北鄕的杨埠圩,鸭荡圩等处,亦有大批黄雀出产,但邑人习惯上统叫它为「村前黄雀」,到了深秋初冬,就千百成羣齐集在一起,栖息于芦苇丛中,猎人于此时就开始捕捉它了。捉黄雀的人,不是完全当作副业的,也有作为职业的,作为副业的是芦荡附近的农民,在初冬农闲时,于夜间备一个小手兜网,一盏手提灯,遮蔽掉三面的光线,只留一面有光,到芦苇田中,向芦

  • 文章白鹭洲的芦苇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9期  作者:翰靑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白鹭洲 芦苇 秦淮河 文德桥 世外桃源

    目前大陆混乱方殷,暴政必亡,我还都之日不远。偶读台湾日报载萧鸿先生之「南京白鹭洲」一文,顿兴思乡之念,并忆芦苇取胜于白鹭洲,故改题「白鹭洲的芦苇。」至唐诗云「二水中分白鹭洲」,并非此处也。

  • 文章河北省玉田县的土特产——四大一小及芦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3期  作者:張文華 出版时间:1997-02-07
    关键字: 玉田县 土特产 孤树金丝小枣 芦苇 蔬菜

    记载。(按燕为春秋战国时代七雄之一,勃指渤海,碣指碣石山,指燕为渤海碣石山之间一强国也。)一九八六年全县产红枣五十多万公斤仅孤树乡产四三八七五〇公斤,占全县总产量的百分之八七·七五。大多销往京、津、唐及东北各地。二、芦苇:玉田县南部地势低洼,盛产芦苇,据清光绪「玉田县志」记载,早在清光绪年间,蓝泉河下游,渠河头一带,就曾「禾苇半岛」。(按指林南仓镇北方「后湖」面积广阔,盛产芦苇)随自然繁衍,面积逐年扩大,民国十九到廿五年,全县有苇田二六〇〇〇亩。五〇年代以后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