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节日民俗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棗北年俗雜憶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衛光立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地方民俗 节日民俗 年俗回忆

    俗話說:「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一年之中,農村孩子能無憂無慮、盡情玩耍的時間,大概就是過年、過節了。那時候的農村儘管很窮,但年卻過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一過『臘八』節,就能聞到過年的味道。「臘八」這天,不管貧富,「臘八粥」是必吃的。記得每年的這天中午,母親總要先用五穀糧煮上大半鍋粥,半熟時再下適量麵條或麵葉,佐以菜蔬和佐料,說不定哪一年年成好了,還會放一點肉湯之類,供全家享用。「臘八節」一過,殺豬宰羊就開始了——那肉可不是一家人單獨享用的,除了頭、蹄...

  • 文章七夕乞巧祈雙星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4期  作者:連芬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民俗 七夕 节日 传说

    七月七日夜正中,兒童擊瓦聲隆隆。穿針欲繡天孫錦,換巧須移造化功。

  • 文章節日漸漸明朗的「中國表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8-03-10
    关键字: 传统节日 法定节日 民俗 传统文化

    节日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了。千百年来,除夕的祝福演绎了举国同庆、万民同乐的社会和谐;清明的祭扫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体验;端午的龙舟抒发了平民百姓的豪情壮志;中秋的圆月见证了千家万户的浓郁亲情……节日民俗使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有情有义的社会。它既是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再现,也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作为文化中国最突出的「表情」,成为我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然而,传统节日的衰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多种文化激荡中,尽管传统节日在民间从未

  • 文章我鄕的民俗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陳劍平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湘乡 节日习俗 故乡民俗

    尊卑大小安排于厅堂中座的香案桌上,灯光熠熠,香烟缭绕,每日午间与黄昏各以鲜菓酒菜虔诚供奉,直至中元节日所有子孙后裔齐集大厅擧行一次大祭,仪式隆重,神情肃穆,而后礼成,至午夜焚化纸包,恭送安返天堂。八、赏月尝饼,偷食南瓜,腰不酸背不痛。看牛牙子伴田磡,年怕中秋月怕半,鄕人们脱口而出互嚷这大半个年头飞快过去,又是金风送爽的薄凉时候了,晚间则是一轮皓月,分外皎洁,庭院里旷野间,人丛踪处处,共赏中秋月光,分尝月饼,谈笑风生,倍增兴致。同班年少,则窃窃私语,互相拉扯

  • 文章迎燈節•懸燈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7期  作者:瘦民  出版时间:1979-02-01
    关键字: 灯节 灯谜 民俗 节日

    一、流行小的。(射沈光文詩一句)二、乃大驚問所從來。(射沈光文詩一句面出桃花源記)三、四明山長毛造反。(射沈光文詩一句)四、在異域爲奴。(射沈光文詩一句)五、樂觀爲後生之本。(射沈光文詩一句)六、詢歸期。(射沈光文詩一句)七、哭調。(射成語一句)八、神靈。(射成語一句)九、老少配。(射成語一句)十、白居易行年五十。(射成語一句)十一、外國人來華投資。(射成語一句)十二、聯合報副刊。(射成語一句)——謎底下期揭曉。

  • 文章国家观念系于民俗文化(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91-10-01
    关键字: 民俗文化 传统伦理 传统艺术 民俗节日

    头临池之用」。(其命名为「砚山」),杜甫诗云:「一篑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生野,幽处欲生云,慈竹春险覆,香炉晓势分,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氲。」郑谷诗云:「峨嵋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可见歴史上文人雅士对它酷爱之程度,所以若想为自己创造精神生活的最高享受,便要从事这项艺术的创作。丙、民俗节日一、春节:俗称过年,依据史科所示:「年始于周,唐,虞时叫「载」、夏叫「岁」、商叫「纪」,直至今日,载、岁、纪三个字都与年的意义不可分,其要义则是阖家团圆,促进伦常

  • 文章由春節想到家鄕剪紙藝術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石岑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民俗 手艺 节日 传统文化

    的剪纸实物。从这些文献及遗物来看,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相当古老,而且逐渐发展到「职业化」的地步,至于剪纸确实始于何时,已难推测。有人认为剪纸既然是用在纺织品或刺绣上的图案,而中国纺织历史也非常古老,所以很可能起初就有这类图案的「纸模」,后来因其美观,而贴在窗户、墙壁上,以达到装饰的效果,其后又逐渐运用到节日喜庆的装饰上。(上述正仓院收藏的「人胜」,即为祝贺正月七日的「人日」之用,好像今人互寄贺年卡、耶誔卡一样。)而且发展到宗敎信仰,如辟邪作用上,也有可能。至于它

  • 文章异彩纷呈的云南民族节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6期  作者:雲華  出版时间:2006-12-25
    关键字: 云南 民族节日 民俗资料 风土习俗

    节日,是人们一种传统的庆祝或祭祀活动,它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积淀。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的省份,自然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民族节日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现今的云南,不仅日日有节日,而且周周都有人在过节。云南民族节日的多样性,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影响、融合、渗透而形成的,其表现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诸如许多少数民族同样过汉族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汉族也接受了少数民族的节日,如火把节等。各少数民族之间

  • 文章被淡忘的民俗节日——祭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民俗节日 祭灶 家乡风俗 怀念母亲

    「二十三過祭灶,小孩子拍手笑,七八天新年到。」這是故鄕—山西省垣曲縣農曆年前的一首童謠。農業社會,靠天吃飯,認爲處處事事都有神明在保護,在監督。吃飯爲人生首要,所以祭灶神就更爲重要了。因爲時空的變遷,大家都淡忘了。現在就來談談祭灶神的習俗吧!「灶」是俗寫,正寫「竈」字,從穴、從土、從黽,三字重疊而成,形聲兼會意。古竈的構造:是竈門、竈頭、竈陘、竈突等部分而成。竈字結構從「黽」者,「黽」似蛤蟆(大腹)伏蹲之形,上安放大鍋。從「土」是土坯砌成,從「穴」是火焰...

  • 文章三晉風情:子推饃飄香清明·楊柳青青風箏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張恩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清明节 民俗活动 传统节日 子推馍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到人间「纪念先贤,缅怀先烈,愼终追远,共创和谐」是有关部门为今年清明节期间统一部署的活动主题。年年岁岁,古老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一直埋在此间人们心中。节日期间,山西主妇在家忙着揑蒸「子推馍」面食,孩童趁三天假日采来柳枝嬉戏一通,青年人户外踏青之余,痛快健身,一比高低。春意盎然的三晋大地,古老的民间节日,又添增著许多新的情趣。尽管时代在发展变迁,但清明节为纪念春秋时期先贤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依然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着相当位置。蒸一锅「子推馍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