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节奏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思乡酬唱调节奏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1期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思乡酬唱!调节奏 诗词歌曲 思乡之情

    老气横秋。骤雨正当头。看狂涛怒卷,可有沉舟。多少豪强,错将瀛渤认浮沤。王安石词:误认浮沤作瀛渤,兹反用其意。(望海潮)(三)晴空巡海,渔歌唱和,神操满载归舟。堤岸卧波,长虹映倒,游人倦赏沙鸥。称意绕庭筹。看胼胝争气,整备重修。放眼长空,有千秋日月同游。宽宏愿论缘由。抱合江山美,澈水长流。窥左右瞧,时中往复,唐尧道统全周。仁义两相求。问心无愧了,化怨从头。活水灵通,诲人民创业丰收。思乡酬唱!调节奏

  • 文章漫談短文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97期  作者:宗英 出版时间:2008-09-01
    关键字: 文章 短文 生活节奏 言简意赅

    。说这是他要讲的《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为三字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精筒扼要,“命”就是不要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两分钟,正合乎他所说的三原则一“快短命。当前,我们处于工作生活快节奏时代,时间尤其宝贵,希望更多的人写短文章。作者简介:李宗英,广东省五华县人,曾任报社主编,广播站站长,五华县文化副局长。著作甚丰,诗歌,散文,小说都有专集面世。如散文集:《卢山纪行

  • 文章注意日常饮食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1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健康秘诀 日常饮食 食物营养 进食节奏

    人生在世,每日必須食,雖然人類因居住環境、風俗習慣,天氣等不同因素,在每日進食方式均有所不同,但每日兩三餐是不可缺的,雖然如此,如不善於食的話,極可能影響到身體機能虛弱或引致營養不良,所以食這方面,日常必須注意。談到食,中國人對食之研究是頗有研究的,尤以進補方面,但時至今日,很多人因受醫學發達之影響,在日常生活中,依賴藥物維他命、甚麼精等等,而忽視在每餐進食時去爭取較佳營餐,若在日常進食中,注意到此點,則不必依靠藥物,身體自然正常。中國舊一套思想是人必須...

  • 文章《高高神女峰》評要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3期  作者:留葆祺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神女峰 扁舟 治水工程 散文 音韵节奏

    节奏上都似乎经过精密推敲和布置,并不逊于优秀的古文名篇,可见朱先生学力功底之深厚。而这一点,正是当前许多青年作者欠缺的方面。缺乏这个基本功,想写出像《高高神女峰》这样有影响的作品已非易事,更何况那些《温州踪迹》之类的散文经典。清朝著名学者俞曲园说:「读书养气十年足。」像他们那样才华绝世的人。读书养气都得十年,我们若不于这两者齐头并进,努力做去,就会落得个眼高手低的结局。作为评要,即以作文要点,提出浅见,目的在于与所有散文作者共勉而已!

  • 文章臨池遐想——書法與音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2期  作者:王蕊芳 出版时间:2000-02-10
    关键字: 书法 音乐 音符 节奏 乐曲 书法布局

    随着临池岁月的推移,我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书法与音乐相通的道理。书法与音乐何其相似!在形式上书法和音乐一样讲究节奏、旋律、章法、气势,内容上它们都是抒发作者自己眞而丰富的感情。因此,古今有不少书法家把音乐称之为「有声的书法」,把书法称之为「无声的音乐」,甚至连一位名叫派脱的西方艺术家也认为:「中国的书法艺术,那简直是一种音乐,只不过它不是那种发于琴弦,授于听觉的音乐,而是一种用笔情墨韵谱写成的,隐藏于作品之中,须用艺术眼睛才能感受到的「视觉音乐」。音乐家根据

  • 文章塘河的小火輪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6期  作者:沈洪保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河轮 社情民意 田园风光 生活节奏 塘河

    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总会有老人出来打圆场,说不要争吵了,「千日航船一日会」,坐在一起也是难得的缘分。这么一劝,矛盾也就化解了。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的步伐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对这慢吞吞的河轮,人们不满意了,人们都去坐汽车了。但河轮那种特有的韵味,还真令人难忘。

  • 文章深巷古韻 在水一方 轉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7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15-01-10
    关键字: 南直街 节奏 历史文化 “佰仙面馆” 松阳

    呈现的是散漫的节奏、朴素自然。穿着蓝色布卦衫的奶奶从门里探出头来,看一眼无人的街道,梳子服帖著头皮,一丝不苟的将银丝扎起。二楼的木窗被推开,媳妇抖起红绿的锦被,就著日光挂在栏杆上。对门的阿公提着篮子,里头放着装豆腐脑的碗与零钱,后面跟着个睡眼惺忪的孩童。渐渐的人头攒动起来,三姑六婆交谈今早的新闻,车夫踩着三轮车悠悠经过。人们互相寒暄示好,却并不著急离去。家居的人们开始拎出煤炭炉生火,随着芭蕉扇摆动,炉火冉冉腾起。巷道里一米多宽的青石板,幽深的伸向远方……阳光

  • 文章徐炳昶博學有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5期  作者:張起鈞  出版时间:1985-05-30
    关键字: 徐炳昶 平生事略 博闻卓识 农业文化 节奏

    學術界有些人,眞可說是名滿天下,傾倒一世;但究其實際,是否眞能算有學問,實在大有疑問。反之也有些默默無聞不大爲人知道的,却不僅學問淵博,並且有見有識。像徐炳昶先生,就可算是這樣一個人。徐先生字旭生,河南人。是留法的老前輩,曾任北大敎授。並爲北平硏究院的所長,北平大學校長……等職,負有很重要的責任。身材碩長,氣質敦厚,一望卽是一位北方的厚重長者。大槪也許正因爲厚重的緣故,不愛表現。尤其不大愛寫文章。有次他和筆者說:「梁任公,一天到晚振筆疾書,一下子就是幾千...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