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船龙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12期  作者:沈成嵩  出版时间:2015-07-25
    关键字: 戽水机 插秧 师傅

    ,就是戽水机,可能最早是舶来品,就和「洋油」、「洋火」、「洋丁」一样,人们就叫它「洋」。它可算得上是江苏农村农业机械化的领头羊。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就在鲁迅、茅盾、郁达夫等文学大师写的文学作品里见到过「洋」这个词,而「洋坟」、「洋埂」、「洋渠」、「洋垛」、「洋龙船」、「洋鬼子」这些名词,也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新闻、文学作品里见到,可见在苏、锡、常、杭、嘉、湖一带富庶的鄕村,早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就有人用「洋」来取代人力和牛力戽水,成为

  • 文章「重五看台閣」——溫州獨特的民俗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3期  作者:汪仁傑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龙舟 划船 民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的每年三大节日—端午、中秋、春节之一,在这个节日里全国各地普遍举行舟竞渡,家家戸戸包吃粽子,以缅怀春秋战国时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节的纪念活动。温州人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每逢过节的时候,除了与全国各地一样地划舟、吃粽子的情景外,而我们温州还有「重五看台阁」的独特风俗,为节日增添了热闹非凡的欢乐。台阁同一般舟不同,一般舟长约十八米阔约二米余,舷平河面,舟的两边各坐十八名水手,舱中立有擂鼓、舞旗、呐喊等五六

  • 文章龙船头和掌鼓指挥号令关键水上放炮要有技术

    来源期刊:《闽聲》 第12期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龙船 竞赛 技术 鞭炮

    最后要说坐龙船头的和掌鼓的了。照规矩说,坐龙船头的人是一之长,平素在鄕村中也是居于领导的地位者,不管对内对外,都可吃得开的人物,在对外鄕竞赛时,尤其重视其对外■关系。因为在竞赛中,时常会发生意外的争执,甚而动武,那个时候,就要看对外交涉的这个人的人望了。在农业社会,人望高的人,自然处处都占了许多便宜。上面说的坐龙船头的人的「社会地位」的要紧,其实除这些人望问题外,坐龙船头的人,也需要许多的经验。因为这个手执令旗的人物,显然是一的灵魂,他要负「指挥

  • 文章舟竞渡

    来源期刊:《闽聲》 第12期  作者:南湖漁父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龙船 龙灯 掌舵 神庙

    端节盛事莫过「扒龙船」了。说文雅一点是「舟竞渡」。龙船灯一样,也分黄,靑,和红等。身很长,可乘坐廿四至卅二人。闽江沿岸多采用卅二人者,头均以精工彫刻,两角之间可以坐一人,手执令旗,作为指挥。腰(中段)安装战鼓,击鼓以齐一行动,尾有长舵,通常只一人掌舵,大赛或水流湍急时,则另有助手一人协助。五月初一,龙船鼓响了,沿江到处可闻「冬,冬冬,」「冬,冬冬,」的鼓声,他们是在村里挨户募捐乐助,以充实端节竞渡的费用。经费一充足,他们兴致也大

  • 文章龙船要技巧偷拿大更神妙

    来源期刊:《闽聲》 第12期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龙船 龙灯 选手 划浆

    龙船的朋友,虽然没有玩灯一样,需要那麽多的技巧和艺术,但体力和经验也是不可缺的。沿江鄕村,多有小舟,操舟过的靑壮年,都是很好的扒龙船选手。在扒龙船普通巡弋时,扒的人好像只用两臂的力量,但一入鼓声「冬,冬,冬,」的急速单音时,光靠臂力是不够了,这个时候要用全身之力,看起来,好像臂不在动,而只有腰在动了。此时,衍动的划一和桨的一起一落配合鼓声,煞是好看极了。扒龙船,看起来很简单,但也有许多学问,比如说,体力要好,耐力要强,有领导力的好手,才能坐在

  • 文章鲁班赢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3期  作者:金濤 出版时间:1999-02-20
    关键字: 鲁班 龙王 木船 桨橹

    福建渔上的橹是整截的,浙江渔上的橹是两截的,而江苏渔上的橹是三截的,这是啥道理呢?渔民中间有个传说。当年,鲁班与王敖广鬪法,造出历史上第一艘木。这条既要在南海捕鱼捉虾,又要满载货物从福建驶到北方。王闻讯,为不让木行驶打扰他的安乐生活,就去与风伯商量。风伯说:「你别发愁。鲁班的木全靠风帆在海上行驶,只要我停止扇风,他的就寸步难行了。」王听了连声说:「好!好!全仗风兄施威了!」两人说定,击掌为誓。那天,当鲁班的木从福建出发时,风伯果然

  • 文章说端阳话档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0期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端阳节 屈原 龙舟 怀旧

    怀旧是人类情感里的一盏灯,一段缠绵悱恻的往事,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咖啡,能摧人兴奋,使人迷恋,更令人回味,每过「端午节」时,就想到故鄕人,习惯称为「端阳节」,名称的来历,据<月令广义>的记载,端阳的由来,是由于「午时」正値烈日当空阳光灿烂,故称之谓「端阳」。舟竞渡的风尙,是广大民众,在五月初五日,怀念古时爱国诗人屈原大夫,被害「汨罗」的一项深情表达和抗诉,每到此时,常熟城厢内外的人们,总要扶老携幼,成群结队,走出家门,拥到河边岸旁去看划龙船,岸头上挤得

  • 文章從老祖母過端陽説起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41期  作者:槐靑  出版时间:1980-06-15
    关键字: 端阳 祖母 粽子 龙船 耕作

    固有文化的眞谛。她所忙着做的,以现代语词来讲,大都是淸洁运动、环境衞生,为确保阖家的康宁着想。白云渡——唐家湾——划龙船常州城内的河道,以东部唐家湾最宽。那里有白云古渡,此渡的兴废已不详,民国初年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白云古渡四个字的木质牌坊植在河边,渡已毫无踪迹。淸季末叶,每届端午,民间有到唐家湾看龙船之擧,河道两旁的楼阁上,万头攒动,水上则锣鼔喧天,五彩缤纷。据说,舟由城内各坊厢(街坊)分置,当时有一只民谣「闹舟」,民初还有人唱,我幼年听过仍能记到的只有两句

  • 文章俗·俚·僻語·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1期  作者:欣禾 出版时间:1980-01-01
    关键字: 结拜 打扮 番客 划龙船 秦叔宝

    食蕃薯人也和人讲官话。装神成神,装鬼成鬼。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未曾三尺水,就要划龙船。一个查某仔允两个子婿。自身竖得在,免惊树尾做风台。手骨曲入无曲出。一枝草一点露,天无饿死 迌子有人救李世民,无人救秦叔宝。呆(歹)子倒会饲父。五支挡头仔伸出也无平平长。五百人同军,五百人同贼。不关鸡母斗拉叶(鸢)。鸡啄蚶,打损嘴。呆(歹)子也着惜,孝男无地借。猴穿衫,趁人样。惊某大丈夫,打某猪狗牛。目连若要看,见鬼总有日。一代人抓盐撒醋,一代人长衫濶裤,一代人典田卖租

  • 文章画页之二 故鄕的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41期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画页 故乡的 划龙舟 瓯江 舴艋

    艋舴上江瓯(上)船龙划节午端(下)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