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老叶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會刊與我感情親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3期  作者: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同乡会员 看守墓地 出版委员

    深深感到此身已经返回了宁波故乡(当时,两岸尚未开放)。当时,大家都叫我「老叶」,尤以董玉凤女士(陈东山婆),她叫起我老叶来,既清脆又响亮,有时,我还误以为叫我「爷」呢!董玉凤个性爽朗酷似男子汉,当时,我婆由印尼刚来台湾,就是住在她家,多承她夫妇俩照顾,直到现在,我俩仍念念不忘。长官照顾 永难忘怀我在军中服务,约有二十二年时间,军队生活标榜的是一个命令,一个动作,一律是粗线条动作,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不过,多年来我都在中南部乡下一带打转,人也变得土土

  • 文章歲暮到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蔣士銓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瑞琨 诗词感怀 老龄思乡

    爱子心无尽,归来喜极辰。寒衣针线密,家书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闻吉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注:归著名画家 瑞琨)

  • 文章叶老伯与苏坎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0期  作者:九六人 仑山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老伯 苏坎 石磨 师父 武术

    前言:本文为笔者儿时于家乡聆听父口述,仅就记忆所及,据实编写,内容如果有所疏漏,或误错之处,尙希指正为幸。民国初期,马巷「玄坛宫」右侧百步外有一座三落大厝,人称「厝」,坐东向西,门前紧临「垅交池」,该池起自下苏的「马祖宫」,(此宫已于抗日期间被日机炸毁)。讫至水尾的「翁墓桥」,池面广达数十丈,常年养殖肥大的鲢鱼,鲤鱼…等,听说民国前每年端午龙舟竞赛均在此池举行(此池现已塡平作为住宅建筑用地)。「厝」的主人,大家都叫他「叶老伯」,他身怀上乘武功

  • 文章南京桃渡的闵子茶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14期  作者:吳智和  出版时间:1982-01-31
    关键字: 南京 闵老子茶 九华山

    江山代有名茶出,用来形容闵子茶,非常恰当。闵子茶起于明末,几乎取代当时名茶的声望,惜不久値明淸两朝交替,战争频仍,闵的后代逃死于兵端间;至淸初再度一统,而闵子茶遂无闻于后世。白衣闵汶水,明末征州人,寓居南京桃渡,因精于焙茶,故茶名不胫而走,名满江南一带。闵茶享盛名时,汶水已是垂垂者。在未谈及此茶之前,先来说「桃渡」这个地方的典故。桃渡的名称,有一段颇为动人的往事,据载东晋名士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有个爱妾名桃,其妹桃根。献之有次临渡口(按

  • 文章师承杨州八怪·胎息黄愼风格 若舟的人物画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3期  作者:彭曉風 陳志達 出版时间:1990-11-01
    关键字: 若舟 简朴 老庄思想 绘画 书法

    意味索然。但君作品则似百年酒,千年琼浆,若加玩味品尝,不但令人陶醉,且能使君朵颐留香,永难忘怀,实非笔墨所能形容其万一者。饱览山川·胸怀骀荡君回溯大陆时期之生活,由于工作及兴趣所致,经常游憩于全国名山大川,以饱览祖国山水之秀丽,了解历史文物之丰硕,体察村野风土之纯朴以及民风人情之敦厚,且长江大河,华岳泰岱,均已游历迨遍,因之胸怀骀荡,思緖开朗,于是发而为诗书之创作,写而为人物之造型,遂有精、气、神三者融合一体,凝聚心力表现出磊落磅礴的豪壮气势,蕴含着

  • 文章秋节慰问敬院鄕亲

    来源期刊:《浦東》 第74期  出版时间:1993-11-25
    关键字: 中秋节 慰问乡亲 敬老院 慰问金 根林

    人月团圆佳节,本会第一件大事乃慰问安养在敬院的鄕亲,今年由常务监事杨易,理事根林偕同总干事汤柏昕等携带水果与慰问金,于九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时,由服务组长严林才鄕长驾车,先至松山广慈博爱院,该院现仅有归阿东、李文浩两鄕长,稍事访谈即赴关渡浩然敬院,与包惠伯、潘桃生、丁洪涛、徐临福等鄕长茶叙,表示本会对各鄕亲诚挚的关怀,住院鄕亲均由本会及根林鄕长致赠慰问金及佳礼。

  • 文章(会务消息)迎囘国观光同鄕 佳节举行敬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95期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杜负翁 秀峰 敬老活动 会员大会

    台北市扬州同鄕会于本年八月二十七日上午九时假信义路二段六十五号银翼饭店,擧行第五届(改制后)第二十次理监事会议,出席:杜召棠、秀峯、袁锡瑀、凌绍祖、张济传、唐寿、王敏庆、杨祚杰、焦席禩、郑森兰、万仪仁、高豫、晏天任、常隐泉、王宽成、单小楼、洪治沅、崔鼎新等。主席:理事长秀峯报告事项(略)讨论事项:一:本会会员名册草册业经编就请核正案,决议:传阅修正,二、本年十月庆典将届,请推员联系海外囘国观光同鄕,俾便筹备欢迎案,决议:推洪治沅、丁元汉、刘国干三先生

  • 文章儿说几句话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95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重阳节 秀峰 敬老活动 养生之道 杜负翁

    会。一方面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我们要庆祝人节,擧行敬尊贤的活动;一方面也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擧办奖学金,推进靑年联谊活动。本刊增加「敬专辑」,也就是基于上述原则,由理事长提议,在一次理监事会议席上,临时请几位鄕前辈把他们的处世养生之道,写些出来给后辈做榜样。我们很感谢诸位鄕前辈不吝珠玉,很坦率、很爱护、很愼重、很精细地道出各个人数十年的生活经验、健康方法,全部的告诉我们。即使杜负翁前辈和芮寳公先生在百忙之中也来信给我们,虽然是谦词,也是

  • 文章會務消息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77期  出版时间:1975-10-10
    关键字: 台北市扬州同乡会 秀峰 重阳敬老活动 会旗会徽 敬老联欢会

    台北市扬州同鄕会于本(六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时,假金山街十六号银翼饭店,擧行第四届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出席:秀峯、周绍成、凌绍祖、周厚钧、杨祚杰、董干臣、高豫、郑森兰、潘树声、吕寿坤、单小楼、洪治沅、王勤棋、丁元汉等,列席:唐寿、焦席禩、万仪仁、芮寳公等,主席:理事长秀峯,报吿事项(略)讨论事项:一、「吾爱扬州」歌词复山焦、晏二先生提供改正,并山焦先生制谱两则,请审查决定案。决议:㊀歌词并交理事长会同杜常务监事作最后改定。㊁曲谱采用第二则。二

  • 文章集美學村的故事

    来源期刊:《同安》 第29期  作者:李鯨翔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路》 《五年苦读在师范》 苦学生 维奏老师 集美学校 学村典故

    职常谈起这件事,笔者阅读「五」文,想起同学天水所述那位弄翻油条的苦学生好像就是「五」文作者。「五」文中所提及的维奏师曾留学日本,是笔者中学时代的敎务主任、校长,泉州驿运处顶头上司,三十七年师担任厦门市南侨保险公司经理时,曾是笔者证婚人,这张结婚团体照,我仍然珍存。民国初年,新加坡侨领陈嘉庚兄弟独力创办集美学校及厦门大学于闽南,集美称学村。当时不像现在义务敎育各地普设学校,穷苦人家子弟要想念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集美学校的设立,除造就各种人材遍布海内外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