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绍兴话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绍兴话里的俚语 (续五卷十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6期  作者:陳文超 出版时间:1977-06-06
    关键字: 绍兴 俚语 家乡语言

    的,便是太瘦的缘故99十个癞仔[80]九个富,只怕癞仔戴铁箍[81]。译:是说鬎鬁头整个秃得光光的,便成富相,就怕还剩下一圈残发,像戴铁箍似的,那就不好了。100百行[82]百弊,顶瘩[83]修夷[84]。[1] 秋帽——瓜皮式的便帽。[2] 顶仔——照绍兴方言说成「滴则」。[3] 堕民——明淸时代编籍于绍兴地方,专司婚丧杂役的贱民,绍兴话喊作「沱平」。[4] 拉——借音字,有「的」之意味。[5] 呒谷——呒,借意字,绍兴口语唸如

  • 文章鉴湖水与绍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5期  作者:為友 出版时间:1997-05-10
    关键字: 鑑湖水 绍兴酒 史话

    绍兴老酒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越王句践就曾酿造此酒献给吴国。吴国伍子胥的军队,驻在杭州湾北岸,士兵们得酒狂飮,光喝光的酒瓶就堆积如山,如今浙江省嘉善县的「瓶山」便由此而得名。到了南北朝时,用绍瓶装的山阴(即绍兴)甜酒已颇负盛名。到唐朝,绍兴酒越烧越精,还载入了《酒经》,遐迩闻名。从此成为历代重要的贡品。唐朝诗人李白,不止一次地到绍兴漫游山川,飮酒作诗;宋代诗人陆游十分迷恋家鄕酒,称绍兴「城中酒垆千百所」、「平时酒价贱如水」,他晚年家居山阴诗酒不离,有「无处

  • 文章抗战期间绍兴沦陷到重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4期  作者:徐綏齊 出版时间:1988-04-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绍兴 史话

    我无损失。日军老羞成怒,抽调杭州、萧山及绍兴的兵力,配以山砲,于八月三日分由平水及从诸曁迂迥采钳形攻势,犯我基地。时我的职务是秘书,和另一位郭秘书葆水各带部份同人分别疎散。他先行,我在和三里外前哨通电时听到枪声才离开。我们一行于傍晚到了诸曁边境的山口鎭,一天疲劳,摊开蓆子要休息,及与村民谈到地理位置,觉得不妥,又收拾行李,星夜再走。郭一行后来也到此鎭住下(我与他已失去连络)。翌晨天色未明出鎭,那知在一丛竹林转弯处与日军狭路相逢,郭走在最前,被刺两刀,均中要害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