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一于府中学,曰蜀军起义纪念碑;一于朝天观,曰蜀军光复纪念碑;一于都督府,曰蜀军成立纪念碑。蜀军开府在今商业廛,淸时行台;朝天观者,城议事会,淸吏缴印投诚于此;府中学旧校,即城北东川书院,移建近郊。今二十五年,丧乱既更,朝市变迁,往事遗蹟,知者仅也。去年冬,余归自五台,重庆中学今校长龙文治君,籍民党,共和初又肄业斯校,深恐校史光荣,历久而湮,拟勒石题名,传之方来,以余与斯役,不可无纪。余老病,屏谢世事,重龙君之请,追维二十五年之间,利钝成败,故旧死生,俯仰
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起,國民政府西遷入蜀,重慶建爲陪都,巍然繫中華民族命運之樞機,爲國際觀聽所屬集。日軍席五十年儲蓄之力量,傾孤注於一擲,中國局勢,履瀕危迫,而根本迄不動搖。戰爭之第四年,日本遷怒樹敵,兇燄益張,奇襲珠港,肆擾海南。亞洲之戰爭旣與歐洲合流,中國遂自獨力作戰之孤軍進而爲民主陣線遠東之一翼。嗣此義德先後瓦解,日本亦勢蹙力竭,終于僨蹶。在此八年之中,國際輿論,目重慶爲戰闘中國之象徵,其輝光實與歷史同其永久。洎戰爭勝利,國府還都之次年,重慶...
烈士四川廣安人,名炳,號燧生。幼負奇氣,好任俠。及長,入弁目學堂,漸知世界形勢,志益壯而行並堅。因感受總理之三民主義,知非推倒滿淸,民族無從自由,民權無從獲得,更無以達民生目的;遂投同盟會,誓為革命奮鬪。紀元前三年春,熊克武,佘英,曾省齋等,謀襲取廣安城,烈士與焉。定二月初十夜發難,英任攻巡防營,克武任攻州署,烈士則先於日中以三十八人入城,潛伏響應。及期,夜二鼓,英及克武軍相繼自東門入,克武軍多持刀劍,偽為格鬪狀,擁至州署,署吏啓門觀,而槍聲乍起,克武麾...
民國元年建立於成都少城公園内金河畔
歌樂山去重慶市三十五公里而遙,山巒重疊,樹木葱鬱,爲陪都附近名勝之一。中華民國三十年九月一日水利委員會奉命創設於此。經之營之,四年之間,規模略備。三十四年九月三日日本降服,國土重光。其明年五月五日,本會隨國府還都。茲於將去之際,低徊往事,覺其可紀念者約有四焉:我國抗日之戰,始於二十六年七月,終於三十四年九月,前後共歷八年。本會成立未幾,適値太平洋風雲險惡,局勢突變,我國卒由單獨抗日進而爲與英美並肩作戰。政府於戰事方殷之際,籌設全國水利機耩,冀以治水之功,...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751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